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述了开展电动轮汽车状态维修的意义,研究了故障统计、分析、预报的方法,以便及时准确掌握电动轮汽车的状态和技术状况,搞好故障的监测预防,减少设备故障  相似文献   

2.
电动轮刚性环耦合特性模型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进行电动轮高频转矩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分析,基于刚性环轮胎模型假设,考虑轮辋与轮毂电机弹性连接关系建立了电动轮刚性环耦合特性模型.通过电动轮工作模态试验对模型主要刚度参数进行了识别,并结合胎面参数分析了模型的固有特性.所建立的电动轮模型能够准确描述胎面径向一阶平移频率和周向旋转频率,且考虑轮辋与轮毂电机连接柔性改变了原有的轮胎环、轮辋固有频率分布,可以避开原有峰值频率.根据电动轮轮毂电机实测激励频率特征,对所建立的电动轮刚性环耦合特性模型进行了相应频率的转矩激励.分析表明,考虑轮辋与轮毂电机间弹性连接耦合特性关系,能够减小原有电动轮一阶径向平移频率附近的轮胎与车身的振动加速度响应,为电动轮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占荣  郑辉煌 《科技信息》2010,(35):86-86,112
当今世界工业飞速发展,进入集成化、大规模、高速的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因其灵活机动,迅捷方便的特点,广泛的应用于生产运输当中。在矿业生产当中,矿用电动轮因其适应能力强,载重量大,机动灵活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矿用电动轮出厂设计越趋完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分析了SF3102型矿用电动轮空气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轮毂电机转矩波动激励引起的电动轮系统振动问题,通过台架试验测得了电动轮运行工况下振动加速度信号,揭示了电动轮系统纵向振动的阶次特征和高频特性.基于电机电磁转矩解析模型从磁场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永磁体磁场非正弦分布和电流谐波对转矩波动的贡献,进而解释了电动轮阶次振动的来源,即电动轮6.0阶振动由永磁体非正弦分布引起;1.0阶振动主要由电流谐波引起;6.5阶振动则由电流谐波和永磁体非正弦分布共同引起.为解释电动轮高频振动现象建立了基于刚性环理论的电动轮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电动轮3个共振峰处高频振动分别对应轮胎和车轮同向旋转、反向旋转和纵向平移模态.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电动轮自卸车传动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电动轮自卸车自抗扰传动控制,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参数整定的自抗扰传动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器完全能够满足系统控制要求,且比同样采用遗传算法参数整定的PID控制具有更强的抗扰能力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对永磁同步电动轮驱动技术在装载机上的性能表现进行了理论与试验分析,表明基于弱磁控制算法的永磁同步电动轮能完全适应装载机的行驶、制动、牵引和转向等各种工况,也能相互高效协同工作.用改造的ZLM15B装载机在水平水泥路面上进行了上述工况试验.试验数据表明,永磁同步电动轮在行驶和牵引工作时效率可达90%以上,能自适应差速转向,制动过程中电动轮之间转速、转矩的一致性非常好.  相似文献   

7.
电动轮采用安装在车轮内部的轮毂电机直接驱动汽车行驶,实现了驱动转矩与电制动转矩独立可控。针对目前电动轮汽车的系统耦合程度高、轮毂电机匹配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转矩矢量控制系统(TVCS),其结构与整车其他系统相互独立,构成电动轮汽车的动力总成。设计了转矩矢量控制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及矢量控制器的软硬件架构。通过对原型车底盘系统的设计与校核,获得了搭载转矩矢量控制系统的电动轮汽车试验平台。实车单移线试验结果表明:转矩矢量控制系统能有效保证整车通信负载率,便于轮毂电机集成;试验车实现了基本功能,为转矩矢量控制算法的研发与优化提供了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机械传动差速系统与电气传动差速系统加以比较,分析了电动轮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差速原理.  相似文献   

9.
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适应未来城市交通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集动力、悬架、制动和行驶为一体的高效紧凑的多功能电动轮系统。对轮毂电机、悬架和制动器进行了选型,形成了直接驱动型电动轮系统方案。结合城市道路条件和行车环境,确定了整车参数,进行了轮毂盘式永磁电机的结构设计和动力参数的计算。设计了基于MR阻尼器的车轮内装半主动悬架。把电动轮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车体进行耦合,在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基础上,建立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整车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该车的动力性能与设计指标基本相符,能够适应城市的交通状况,电动轮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案是实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电动轮汽车具有转矩独立可控、反馈信息易获取等特点。该文以电动轮汽车转矩矢量控制系统为基础,提出一种转矩动态分配方法,选取整车能耗作为目标函数,考虑电机实时能力的改变与驾驶员需求,建立了带约束的非线性优化模型。通过对优化问题的分解及转矩可行空间的离散化,解决了约束变化与在线优化实时性之间的矛盾。搭建MATLAB/Simulink-Cruise联合仿真平台,设置新欧洲循环(NEDC)测试工况及其市区循环工况以验证算法的可行性与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效降低了整车能耗,且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艺复兴"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重要特点,一是世俗音乐的发展,二是专业音乐的发展。声乐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革以及各种流派和风格的产生,必然和当时社会的现状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目的是进行诗与思的对话,归根结底还是探讨存在。诗与“在”的关系,是海氏诗学框架的核心内容,诗与“在”的关系又进一步引申为艺术与真理的关系,本从真理如何被遮蔽的问题入手,试图读解海德格尔诗学的内涵。艺术是无蔽的真理显明的一种方式,诗是危机的拯救,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海德格尔对诗与在的探讨最后又转入了对语言的探讨,无法走出语言的牢笼。只有在实践中,把艺术变成为社会变革的一个因素,才可以解放被传统理性压迫的力量,显现艺术的真理,确立艺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试验机-试样系统的分析,认为试验的稳定加载条件不仅仅取决于试验机和试样的刚度(K_m+K_r),而且取决于试验机活塞(端部)的位移速率.具有反馈系统的伺服试验机,正是通过对活塞位移U_q的控制来谐调刚度(K_m+K_r)的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应变速率,以保证加载过程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从光的折射定律出发,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定量研究了水中物点成像的规律.得到了观察者自坐标原点o出发沿x轴正向改变观察方位观察时所看到虚像连成的曲线方程和观察者在圆柱体形装水容器上空附近不同方位观察时水中物点A成像的区域,并且利用计算机描绘出了其曲线与成像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速调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几种不同结构的多腔速调管的主要特性比较,并给出了小信号条件下速调管的各种主要特性的简化分析方法.在这种简化分析方法中,把多腔速调管看作是几个双腔速调管的级联,并且没有考虑非线性、空间电荷效应和相对论效应等带来的影响,目的是阐述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利用软件方法实现单片机群组红外通信的设计方案,介绍该方案的设计思想,包括硬件设计原理、信息格式的设计与差错控制的实现,信息应答机制以及软件核心框架等,并指明了设计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信托财产是信托关系的基本要素,由于信托的特殊性,信托财产与传统民法的财产有很大区别,正确给信托财产定位,是信托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信托财产的特性在于其人格性,而这种人格性的赋予是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动因,尽管信托财产人格性设计对受益人的利益有偏袒,但从社会成本而言,其目的在于促使交易成本最小化,当然,对信托财产的人格性不能绝对化,由于利益平衡的需求,往往在特定情况下对信托财产予以人格否认。  相似文献   

18.
阴离子表活剂压裂液是新型清洁压裂液,原油和地层水对其破胶机理与实验研究已相当充分,但气体对其破胶作用至今研究很少.为解决阴离子表活剂压裂液在压裂应用中的障碍,研究采用一套实用的实验流程,评价了天然气、氮气、二氧化碳三种常见气体对阴离子表活剂压裂液的影响.实验证明,三种不同的气体对阴离子表活剂压裂液的降粘幅度存在较大的差别,其中,二氧化碳气体对阴离子清洁压裂液降粘幅度最大,可使交联液体彻底破胶,天然气对阴离子型表活剂压裂液降粘幅度较小,氮气对阴离子压裂液的粘度几乎没有影响,氮气和天然气可以使液体泡沫化,从而有利于返排.实验结果为优化压裂设计提供了依据,可有效提高现场压裂施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一种向量空间模型中对特征项的改进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VSM方法中选取特征项的不足之处,在文本相似度计算研究领域中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项选取方法--用语言片段作为特征项.介绍了选取语言片段作特征项方法的实现过程,分析了该方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计算在受限语境下文本的相似度的实验,测得系统判分正确率为85.24%.与同类系统进行对比实验,发现该方法在受限语境下表现稍好.  相似文献   

20.
葡聚糖凝胶微珠表面形态存在粒子凝集和表面粗糙两种不良情况。粒子凝集的原因是分散剂聚醋酸乙烯酯(PVAc)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导致亲水性增强,以及交联反应的中间产物具有絮凝作用。另外,交联后粒子粘度增大也可导致凝集。葡聚糖微珠表面粗糙是由于后处理时PVAc的微小附着物没有从微珠表面完全除去而造成的。作者采取低温分散、交联,分步加入交联剂和调节搅拌速度等控制手段,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