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intersubcarrier interference (ICI) degrad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ilot-aided channel estimation in fast time-varying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s.To solve the error propagation in joi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data detection due to this ICI,a scheme of error propagation determined iterative estimation is proposed,where in the first iteration,Kalman filter based on 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is designed with ICI transformed to be part of the noise,and for the later iterations,a determined iterative estimation algorithm obtains an optimal output from all iterations using the iterative updating strategy.Simulation results present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cheme in high-mobility situ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xisting ones.  相似文献   

2.
在高频段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子载波间干扰(ICI)较大,运用信道分割方法,将线性时变信道近似等效为时不变信道与无时延时变信道的级联,从而在接收端实现一维均衡抑制ICI,避免了高复杂度的信道频域响应矩阵的计算和求逆过程.分析和仿真表明,相对于现有的利用ICI相邻载波分布特性的低复杂度最小均方误差算法,算法在几乎不损失系统性能的同时,可将复杂度降低到O(N).  相似文献   

3.
为了消除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系统中的载波间干扰(ICI),通过假定信道在OFDM块内呈线性变化,建立了TDS-OFDM在时变信道下的系统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一种决策反馈的方法来消除ICI。该方法使用伪随机(PN)序列时域相关进行信道粗估计,并在一个OFDM块内进行线性内插得到整个OFDM块内的信道细估计。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TDS-OFDM系统的传统方法有2 dB以上的误码率性能增益,并且复杂度与传统方法相当。  相似文献   

4.
为了消除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系统中的载波间干扰(ICI),通过假定信道在OFDM块内呈线性变化,该文建立了TDS-OFDM在时变信道下的系统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决策反馈的方法来消除ICI。该方法使用伪随机(PN)序列时域相关进行信道粗估计,并在一个OFDM块内进行线性内插得到整个OFDM块内的信道细估计。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TDS-OFDM系统的传统方法有2dB以上的误码率性能增益,并且复杂度与传统方法相当。  相似文献   

5.
蜂窝间干扰是无线蜂窝网络中一个重要的性能瓶颈, 基站协同可以消除小区边缘用户受到的严重的蜂窝间干扰, 提高蜂窝系统的性能和频谱效率. 针对下行链路基站协同通信系统, 提出一种信道衰落补偿功率分配方法, 以及内部联合分布式空时编码(inner joint distributed space-time coding, IN-J-DSTC) 基站协同传输方案, 以抑制蜂窝边缘用户受到的严重的蜂窝间干扰. 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根据信道状况, 在源基站及协同基站间自适应地分配信号发送功率, 同时明显消除蜂窝边缘用户所受到的蜂窝间干扰, 从而显著地提高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快速时变信道,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指数基扩展模型(CE-BEM)的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MMSE)信道估计方法,对信道估计的结果使用离散长椭球序列(DPSS)进行平滑处理,并相应提出了基于迭代的载波间干扰(ICI)消除信道均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高多普勒信道场景下,该方法系统误码性能较传统信道估计方法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联合最小平方(LS)信道估计与信号检测迭代算法.与一般的LS信道估计相比,该算法可大大提高估计的精度,而且通过时域低通滤波可有效地抑制加性白高斯噪声(AWGN)和载波间干扰(ICI)的影响,使OFDM系统在移动条件下很好地工作,并能给出很精确的信号检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均方误差和误比特率性能.  相似文献   

8.
理论分析频偏与信道时变引起的子载波间干扰(ICI),以及其对协作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接收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数值仿真得到ICI的分布及系统误码率.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频偏与信道时变共同作用下的ICI更加严重,并由此导致系统性能的严重恶化;另一方面,频偏与信道时变作用下的ICI随子载波间隔的增加而减小.说明低复杂度ICI均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 利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技术,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处理器的可见光通信系统发送器。硬件系统主要由DSP电气平台、 D/A(Digital/Analog)转换电路与Bias-tee/LED(Light Emitting Devices)驱动电路构成。软件系统采用16PSK调制方式对OFDM子信道进行编码, 以增强系统的抗噪声能力, 使之不易受信道特性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该发送器可实现OFDM数据帧发送, 在调制方式为16PSK、 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计算为16阶基2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时, 发送端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为18 kbit/s。负载阻值越大,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OFDM输出信号的波形失真越小。将OFDM技术移植到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研发中, 不仅能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 同时还能有效抑制因信道衰落和延迟而引起的符号间干扰(ISI: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及载波间干扰(ICI: 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MIMO-OFDM系统模型的分析,尝试了两种对抗由于信道的时变和频率选择性引起的ICI干扰的频域均衡方法。本文利用了MIMO-OFDM通信系统的ICI干扰模型的特点,采用逐个分组做频域均衡的方法,而非一个符号一个符号地均衡。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线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存在载波间干扰(ICI)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用于WLAN和WMAN系统的并行干扰消除(PIC)均衡方法.用该方法估计出前导序列所在符号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在假设信道冲激响应为线性变化的基础上,使用预滤波器和ICI干扰消除滤波器来消除ICI干扰.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预滤波器的初始判决可以减少噪声加强,能很好地提高抗载波间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分析了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结构(V-BLAST)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由于无线移动信道的时变性引入的多普勒(Doppler)扩展所导致的载波间干扰(ICI).推导了瑞利(Rayleigh)平坦衰落信道下ICI功率的理论结果,并用平均矢量误符号率(AVSER)分析了存在ICI时系统在最大似然(ML)检测下的理论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由多普勒扩展导致的ICI会使系统产生较为严重的性能平层;利用多个接收天线所提供的空间分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CI,从而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3.
FMT和OFDM在频偏影响下的可达比特率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滤波多音(filtered multi-tone,FMT)和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同属于多载波调制技术,FMT子信道频谱不重叠,OFDM子信道频谱正交.频谱特性的差异导致对各种干扰的敏感性不同.FMT技术的频谱特性使其可以有效克服信道间干扰(ICI),但需要在接收端加入有效均衡器以消除符号间干扰(ISI).OFDM的频谱正交性容易受到ICI的影响被破坏.分析AWGN环境中,频偏对FMT和OFDM系统造成的干扰,通过计算机仿真比较频偏对两种系统的可达比特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新型多载波系统,提出统一的预编码应用模型,该模型可以通过配置不同的预编码方案和多载波调制得到多种实例系统,同时可基于互模糊函数对信号和载波间干扰(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ICI)进行量化分析,并利用原始信号的统计特性得到应用预编码后系统的载干比(carrier-to-interference power ratio,CIR)。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双向抵消载波间干扰思想的预编码方案,此方案将目标载波2个方向的多个子载波加权进行ICI抵消,可以更好解决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载波间干扰问题,获得更强的抗频偏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在实例系统OFDM和滤波正交频分复用(filter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OFDM)中,所提方案均较传统的预编码抑制ICI方案约有0.7 dB的CIR性能改善,较未编码的系统约有3.5 ~6 dB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In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systems,the capability to support high mobility is greatly limited by the 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ICI)caused by time-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channels.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ecoded OFDM system for ICI mitigation.A precoder is introduced to relieve the ICI by transmitting N-point composite information symbols at twice the subcarrier interval.A Hadamard -matrix-like pilot pattern is used to recover the composite information symbols in a postprocessor...  相似文献   

16.
结合DRM信道,研究了OFDM系统总的子载波数目N与信道间干扰ICI及信道信息速率R之间的关系,验证了通过选取合适的N值,不仅可以满足系统R的要求,而且可以有效的克服ICI的影响. 同时仿真分析了DRM系统的信噪比R(S/N)与信道时延τ和路径增益ρ之间的关系,证明了采用合适的保护间隔可以有效的克服符号间干扰ISI.  相似文献   

17.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并且在IEEE802.11无线局域网中得到实际应用.在OFDM系统中为了消除符号间干扰(ISI)和子载波间干扰(ICI),一般要采用加入循环前缀(CP)的技术.从信道对信号作用方面分析了循环前缀技术消除干扰的过程,并给出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循环前缀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消除符号间干扰(ISI)和子载波间干扰(ICI).  相似文献   

18.
将OFDM技术应用于对流层散射通信可以提高散射通信容量,但子载波间干扰(ICI)成为降低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此引入天线分集技术以抑制ICI的影响。在建立散射信道模型基础上,分析与求解了OFDM系统的ICI数学统计特性,然后引入天线分集技术,分析与推导了系统的误码率,通过仿真,对比了采用天线分集技术前后OFDM系统的误码率性能。结果表明:ICI随归一化多普勒扩展的增大而迅速增加,从而使OFDM系统产生误码平台,分集技术可以克服以上问题,在归一化多普勒频移0.02,信噪比20dB时,2重分集能使误码率降低2个数量级以上,3重分集使误码率降低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9.
将OFDM技术应用于对流层散射通信可以提高散射通信容量,但子载波间干扰(ICI)成为降低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此引入天线分集技术以抑制ICI的影响。在建立散射信道模型基础上,分析与求解了OFDM系统的ICI数学统计特性,然后引入天线分集技术,分析与推导了系统的误码率,通过仿真,对比了采用天线分集技术前后OFDM系统的误码率性能。结果表明:ICI随归一化多普勒扩展的增大而迅速增加,从而使OFDM系统产生误码平台,分集技术可以克服以上问题,在归一化多普勒频移0.02,信噪比20 dB时,2重分集能使误码率降低2个数量级以上,3重分集使误码率降低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尽量消除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由于信道快时变导致的子载波间干扰(ICI),确保快时变信道下的可靠通信,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LSQR(least square QR)判决反馈均衡器(DFE).该均衡算法充分利用了带状矩阵特性和时域LSQR迭代计算的特点,在计算复杂度和性能之间取得了良好的折中.仿真结果表明,在快时变信道下与已有的块判决反馈均衡(BDFE)算法比较,在计算复杂度相当的条件下,所提出的算法可有效改善带状矩阵近似误差导致的性能损耗,在高信噪比情况下有效地克服了"地板效应",在保持低复杂度的同时获得了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