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文鼎是清初最重要的历算学家,一生著述丰富。在梅文鼎生前,其历算著作在友人蔡璿、李光地、李鼎徵等人的资助下,先后经过五次刊刻。本文以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康熙本《勿庵历算书目》为主要依据,结合诗文集等文献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梅文鼎历算著作的康熙刻本,对这五次刻书活动的时间、刊刻书目及相关刊刻背景和所刻版本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考证,订正了之前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以期有助于学人进一步认识梅文鼎的历算交流活动以及梅氏历算学在康熙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梅文鼎是清初最重要的历算学家,一生著述丰富。在梅文鼎生前,其历算著作在友人蔡璿、李光地、李鼎徵等人的资助下,先后经过五次刊刻。本文以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康熙本《勿庵历算书目》为主要依据,结合诗文集等文献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梅文鼎历算著作的康熙刻本,对这五次刻书活动的时间、刊刻书目及相关刊刻背景和所刻版本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考证,订正了之前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以期有助于学人进一步认识梅文鼎的历算交流活动以及梅氏历算学在康熙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梅文鼎的数学成就和安徽数学学派形成的原因,指出了梅文鼎家族在学派中的中坚地位,同时对安徽数学学派的历史地位及影响也作了一些评述.  相似文献   

4.
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梅文鼎,覃思著述,成书七十余种,数学著作遍及初等数学各个分支.本文从梅氏著作中总结了突出逻辑证明和推动中西数学结合等特点,进一步论述了梅文鼎在促进中西数学结合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入分析梅文鼎对方程解法问题的研究。方法历史分析和文献考证。结果梅文鼎在《筹算》中统一了传统数学中二项方程和一般方程的解法,所给方法与伟达一般方程数值解法相同,但属于独立发现;他在《少广拾遗》中对《同文算指》中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梅文鼎对方程解法问题的研究达到了明清以来士人追求的会通中西数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近发现的《中西算学通初集》的基础上,结合《勿庵历算书目》等文献,考察了《中西算学通》所辑各书的内容、成书年代、版刻情况等.并探讨了梅文鼎早期的算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1月2~4日,纪念梅文鼎诞辰3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在安徽宣城召开(图1)。本届会议由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宣城市人民政府和安徽师范大学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和安徽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协办。会议主题为:有关梅文鼎的学术研究;围绕梅文鼎历史文化研究,推动宣城文  相似文献   

8.
梅文鼎年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序:梅文鼎与牛顿,关孝和并时;其整理西算,佳惠後学;厥功甚 伟;且行年三十,方学历算,而终身用力从事;至老不倦,尤属可钦。 其事迹散见各书,爰为几次,集成年,俾便参放。其并世国中算 学家著述大略,与历箅事实,附记另行。并冠学圈为志。 向。会徵访梅氏宗谱,而所得未如所期。文鼎事迹,因多在疑之 处,愿海内明达,进而教之。年谱明崇祯六年癸酉(一六三三)一岁。一二 是年夏历二月初七日亥时,梅文鼎生於安徽宣城。 三 五续疑年绿录称“梅定九,文鼎正录明崇祯六年发西生,康 五 熙六十年辛丑卒。名人年 同。补录万历元年癸酉生, 顺治十八年辛丑卒。…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梅文鼎、戴震和焦循对"总弧存弧法"的研究情况.焦循在梅文鼎、戴震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数形结合,将西算的演绎性与传统中算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对西学的研究特点,并且巧妙地避免了梅、戴二人无法解决的三角函数的符号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透过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中国数学背景,考证了明末清初两代安徽数学的概况,记述当时两位中国数学的代表人物程大位与梅文鼎的数学思想发展及其历史评价,籍此弘扬我省数学在中国数学史上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1.
梅文鼎是我国清初杰出的民间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努力吸取中国传统数学的精华和西学东传的先进科学知识,把西方数学、天文学与中国传统数学、天文学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并有自己的创造.他积60年之精力,著书88种,内容涉及算术、代数、几何、三角、测量以及对我国传统天文学研究、评述和西方天文学介绍等.家学相传,在他的带动、教诲和影响下,梅氏家族数学人才辈出,其弟文鼐、文,子以燕,孙珏成,成,曾孙、、、钫、、,玄孙冲也都学有专长,有许多历算著作问世.梅氏家族祖孙五代对科学矢志不渝的追求,为中国天文历算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乾坤正切》抄本为基础,对该书及其作者袁士龙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对该书内容做了整体概述。其次,结合相关史料对该书的成书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其编撰目的有两个,一是传承老师黄宏宪的学说,二是纠正民间术士的讹误。最后,对书中历算内容进行了专门研究,指出该书在主要参考《西洋新法历书》的基础上,还吸收了钦天监和梅文鼎等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6月15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首度对获得"科技创新鼎"和2020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现场授鼎、授牌.杭州市等3个市、杭州市滨江区等6个县(市、区)被隆重授予"科技创新鼎",杭州市等4个市、杭州市西湖区等22个县(市、区)荣获2020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相似文献   

14.
梅文鼎《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是系统介绍欧洲力学知识的第一部中文著作,为19世纪中期中国学者了解西方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梅文鼎也曾研究该书,并发表了相关著述。以新发现含梅文鼎注文的《奇器图说》抄本为主要资料,探讨梅氏对欧洲力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他关注的力学问题的内容以及他注解的特点和方式。此外,还比较梅文鼎与荷兰力学家斯蒂文证明力学问题的方法及方式,以展现中、西学者力学研究和表述方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从两汉到清代,中国日月五星左右旋问题争论了上千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两汉之前有天体分层的原始观念,但是由于两汉时期发展起来的浑天理论下的日月五星右旋说从根本上排斥天体分层的观念和日月五星距离地球有远近的事实,才使得中国的天球一直都是单层天球.明末清初时期,西方宇宙理论,尤其是"七政异天"观念的传入激起了新一轮的左右旋之争.清初的两位历算大家王锡阐和梅文鼎均以此观念为基础,试图解决这一中国传统的问题.两人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这是他们对西方天文学理解和接受程度差异的反映,也是对天文学与程朱理学之关系认识和理解程度差异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探寻梅文鼎(1633—1721)《环中黍尺》中的球面余弦定理及符号判定法。《环中黍尺》中所载"加减约法"针对当时余弦值为正而产生的符号改变问题所设,结论正确,但誊写有误。梅文鼎给出数种余弦定理的正确证明法,并指出每种算法在符号判定、数值查询、计算简便等方面的特点。他综合诸法优势得出"加减捷法",由此阐明《测量全义》卷九中算式的数学原理,而该法符号判定及特殊条件下算法变化均正确,戴震"矢较法"实不出梅氏范围。至此,明末传入的球面余弦定理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7.
正6月15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首度对获得"科技创新鼎"和2020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现场授鼎、授牌。杭州市等3个市、杭州市滨江区等6个县(市、区)被隆重授予"科技创新鼎",杭州市等4个市、杭州市西湖区等22个县(市、区)荣获2020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8.
白道交周算法被认为是《授时历》的五项创新方法之一,但中国明清时期的历算家已不能通晓该法.清初梅文鼎(1633—1721年)等所撰《明史·历志》曾详论前四项,但缺乏对白道交周问题的说明.清初黄宗羲(1610—1695年)虽大致复原了白道交周算法,但对某些细节没有弄清,推导过程还出现一处明显的错误.日本数学家关孝和(1640?—1708年)研究《授时历》的著作《授时发明》对白道交周法却有详细的讨论,他的相关工作有助于澄清过去研究这一问题存在的疑问.《授时历》中白道交周问题的算法,以天元术推导多项式方程,而明末清初天元术等宋元数学方法在中国失传,因而当时的历算家无法完全掌握推导过程.由于关孝和等日本数学家通过学习传入日本的元代数学著作掌握了天元术等数学方法,因而能够对《授时历》算法的每一细节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19.
将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割圆八线互求法》与梅文鼎《平三角举要》进行比对,指出前者是在学习后者的基础上成书的,而另一本藏于日本的中算书《八线互求法》完全抄自《割圆八线互求法》,书上写有"徐光启校阅"字样,纯属托名之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证明的基础和勾股定理的应用三个方面,论述了梅文鼎融通中西几何,以及从研究中确定了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