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炎武《日知录》抄本卷十七或刻本卷十三主题论风化、士习,卷首"周末风俗"、"秦纪会稽山刻石"、"两汉风俗"、"正始"、"宋世风俗"五条蝉联相接,历论五个时期的风俗、风化,实际上可以视为一部古代风俗简史。  相似文献   

2.
四库本《青山续集》七卷,题为郭祥正著,其后五卷为同时期孔平仲作已成定谳。其前两卷篇目的归属,或以为孔平仲之作,或以宋刻本对勘,认为均散见于宋本郭祥正《青山集》卷十三到卷十五中,但是没有做具体内容方面的细致分析考辨,稍嫌笼统。笔者续貂,从四库本《青山续集》前两卷文本内容本身,与四库所收三十卷本《青山集》对比研读,参考郭祥正行履所及和平生交游的文献记载,并具体比照孔平仲《清江三孔集》中相应文本内容的关联度以及当时人评价引用郭祥正诗作的文献材料,予以分疏。研判《青山续集》前两卷作品与四库本《青山集》能够互证,能够确定为郭祥正的作品,但是仍有诗作属于溢出范畴,并非全抄宋本。  相似文献   

3.
《易经》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的学者认为《易经》本为卜筮之书,而笔者认为《易经》虽然有卜筮、宗教方面的内容,但不是它的主要内容。从全书来看,《易经》的宗旨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所以,《易经》是一本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书,更重要的是关注人的自身的发展,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理想人格,并不断地实现它,完善它。《易经》阐述了人的发展思想,其内容是:第一,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三,人自身的发展;第四,人的理想人格的建树和理想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中,诗文图书的量词用“篇”、“卷”的都有。在现代,首尾完整的文章,其量词用“篇”而不用“卷”。但是一部著作中自成起讫的相对完整的某一个组成部分,则主要用“卷”来作为它的单位量词。例如牦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卿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中国社会通史》全书八册,分为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清前期卷、清后期卷、民国卷[1]。一部著作中自成起讫的相对完整的某一个组成部分,也有用“篇”来作为单位量词的。例如《中国文化新论》全书十二册,分为:根…  相似文献   

5.
六卷本的<复性书院讲录>,其中心内容在于以现代新儒家的学术眼光重新阐释传统的六艺之学.全书每卷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卷带有总论性质,第二卷讲述<论语>大义,第三卷讲述<孝经>大义,第四卷讲述了儒家的诗教和礼教,第五卷讲述<洪范>约义,第六卷讲述易学思想.该书立足于现时代的理论需要,会通宋明理学中理学、气学、心学三派,化解儒学和佛学之间的对立,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现代新儒学论著.马一浮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的贡献有两点:第一,他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儒学做出了新的诠释,认为文化是精神的产物,而儒家的六艺之学则是人类文化的根本;第二,他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儒学做出了新的诠释,认为六艺之道蕴含着人类不可缺少的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6.
《矿冶全书》是"矿物学之父"阿格里科拉最重要的著作。在该书的第一卷,阿格里科拉针对采矿反对者提出的种种意见,为矿业的正当性和价值做出了强有力的辩护。了解《矿冶全书》中的这些争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反思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歧路灯》的诸多抄本中,安定筱斋抄本、晚清抄本甲、吕寸田评本三个抄本与国图抄本有清晰的传承关系,它们不但定稿时间相同,而且在结构和内容上有极强的相似性。国图抄本不是过渡形态的版本,而是形成较早的抄本。最早的《歧路灯》学生抄本应抄成于乾隆戊戌年即1778年。河南省艺术研究院藏本属于上图抄本系统,洛阳晁会元所藏绿野堂抄本属于国图抄本系统。目前传世的《歧路灯》版本仍以分为国图抄本系统和上图抄本系统两大类为宜,不存在过渡形态的版本或合流本。  相似文献   

8.
《全宋诗》第69册《林景熙·三》据清戴第元《唐宋诗本》卷六二辑录佚诗一首,题《知宗柑诗用韵颇险,予既知之,复取所未用之韵,续赋一首三十韵》,实误。此为宋王十朋诗,见《梅溪集》后集卷十九,应加订正。  相似文献   

9.
《天工开物》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一部重要著作,它与李时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同被誉为明末三大科学著作。作者宋应星于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写成此书,总結了距今三百多年前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經驗和科学技术成就,反映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全书共分三卷十八篇,涉及五谷种植、蚕絲、紡織、染色、粮食加工、制盐、制糖、榨油、酿酒、陶瓷、冶鑄、矿冶、工具制造、車船、造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几何学原础》的内容、体例、术语与汉译本《几何原本》和现代版日文《欧几里得原论》进行比较并重新考察《几何学原础》的英文底本问题,探讨欧氏几何学在日本明治初期的传播情况。方法文献比较、分析。结果明确《几何学原础》的英文底本和译著者的具体情况,通过比较得知汉译本《几何原本》的体例和名词术语对《几何学原础》有一定的影响,而《几何学原础》中的体例和名词术语被现代日文版《欧几里得原论》参考和引用。结论《几何学原础》为最早出现的欧氏几何学前6卷的日文译本,在明治初期被多所学校当作教科书使用,对当时日本数学教育的国际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对于其所征引的前人的著述一般会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或叙其书目篇卷,或录其作品全文,或具体,或概括,而对于淮南王刘安的著作却只字未提。司马迁《史记》是否征引过《淮南子》,《史记》并没有做具体交代。近代有学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史料征引之一就是《淮南子》,然而,通过考证,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史记》中无史料征引自《淮南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最近在大理民间发现的成书于永乐至嘉靖年间的三部抄本,即《三迤随笔》、《叶榆稗史》和《淮城夜语》。抄本中有许多关于南诏至明初大理地区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  相似文献   

13.
现有文献证明,张光启刊刻的《剪灯余话》并未收录《贾云华还魂记,》其篇目当为四卷二十一篇。除去张光启刻本之外,明初还流传着《剪灯余话》的抄本。而后代书商在张刻本的基础上,结合抄本内容,续增了李昌祺自序和《贾云华还魂记》。  相似文献   

14.
阎若璩年二十即疑《古文尚书》之伪,自康熙十一二年间沉思属稿,康熙二十二年,《尚书古文疏证》第一卷已成定本,此前京师已多有副本。《疏证》前四卷草创后,阎氏曾别录四本。康熙二十七年,《疏证》五卷本成,时阎氏五十有三。此后,阎氏将前四卷陆续修定为两卷。至康熙三十二年,已成八卷之本。但至康熙四十三年阎氏去世时,《疏证》并未最终成书。  相似文献   

15.
《数理精蕴》下编卷十“线部·方程”主要内容改编自梅文鼎的《方程论》。二者成书目的不同使得相应的内容也存在差异。通过对内容的对比分析得出:《数理精蕴》对《方程论》的改编保持了“方程”理论内涵不变,采用了“取其精华”的改编原则,对内容进行删减取舍;同时在语言表述、题目编撰、方程表示法等方面进行相应地精简与规整,使整体内容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算法特征,突显了《数理精蕴》对《方程论》理论成果的继承和进一步理解与发挥。  相似文献   

16.
马融为东汉关中大儒,遍注群经,但惜其注本散佚。清人始为辑佚,然所得文本不多,几家辑本大同小异,总体分一卷本和三卷本。诸家辑本皆据《释文》《周易正义》《周周易全解》等书采摭,大抵孙堂辑本所辑较备。整理校正,相参为用。  相似文献   

17.
亢江瑶 《科技信息》2010,(34):I0135-I0136
弗朗西斯.培根于1597年写的《论读书》用词古雅,简洁明快,堪称现代英语论说文的典范之一。王佐良先生《论读书》的中译本堪与培根的原文媲美,既能体现原文之风格,同时也是白话文的典范。由于《论读书》的这两种文本具备典型性,因此可以尝试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予以分析。本论文就从词法、句法以及语篇修辞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比《论读书》的原文与译文,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合与意合、被动与主动、静态与动态、替代与重复等方面的用法,希望能加深对两种不同语言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促进对原著和译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林希元是明代理学家 ,有《易经存疑》十二卷传世。在《重刻〈易经蒙引〉叙》里 ,对《易》的性质、解《易》应具有什么态度、以及解《易》的方法和目的 ,都有精谌的见解。至今仍给世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陶宗仪《说郛》是一部杂钞性丛书,传世有百卷本与一百二十卷本两个系统。以涵芬楼一百卷本为底本,从《说郛》辑佚书目考、《说郛》辑佚的特点、《说郛》辑佚之不足三方面切入,全面客观地评价陶宗仪在《说郛》中的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20.
谢枋得生前杂著诗文64卷,称为《叠山集》。由于屡经战乱,散佚严重,存者无几。至明代由枋得同乡黄溥采集遗佚,成十六卷本,于景泰五年(1454)首次刊刻,后代刊刻之各种版本均由此本增删而成。《叠山集》的现存版本主要有十六卷本、二卷本、六卷本、五卷本、四卷本等。因版本较多且流传情况复杂,今加以梳理,使其脉络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