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天文学沿着丝绸之路在不同文明之间进行着交流与传播,对此国内外学者历来有所关注,近来研究热度有所上升。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综述。首先在传播视野下概述了古代中外天文学交流与比较研究四大方面的问题,然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主要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可进一步开展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接着对本组四篇专题论文做了简单导读和评述,最后总结了本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薄树人(1934-1997年)是当代中国天文学史界的代表人物.50年代他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立志从事天文学史研究.60年代他和著名天文学史家席泽宗合作,以<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蜚声国际天文学、科学史界.在4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天象记录、恒星观测、历法、天文学家、天文仪器、天文台、中外天文学交流、天文学史文献学、天文学思想等方面都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他是中国天文学史研究重要学术组织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以他毕生的精力为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该文是为纪念薄树人先生逝世1周年而作,是一篇简略的学术传记.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天文学产生较早,取得了辉煌成就,自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该文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法、天文仪器、天文机构传入日本的情况,说明中日两国的天文学方面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日本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天问略》是一本介绍西方天文学知识的早期译作。文章对《天问略》中涉及的宇宙论体系进行了梳理和溯源,从中西方天文学内容相结合,用形象化比喻修辞帮助中文理解以及写作手法和文体等方面探讨此书何以有利于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播。同时,文章深刻剖析了《天问略》在以黄道度分定节气、“一时二动”思想以及明代15个区域的昼夜时刻图等天文学问题在明清时期的具体影响。阳玛诺撰写的《天问略》不仅传播了西方天文学,而且对中外天文知识和西方不同时期宇宙论进行了杂糅,其对明清时期天文学产生的影响与价值或许大于其内容本身。  相似文献   

5.
创刊于1915年的《观象丛报》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和气象学专业期刊,旨在传播和普及天文学和气象学知识.运用文献考证和分析方法,对《观象丛报》发表的与西方天文学有关的论文内容进行研究,指出其内容涉及天文学史、日月交食、行星运动、彗星、陨石以及天文教育等方面,这些论文对传播和普及西方天文学知识、促进我国近代天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继承与创新:西方天文学发展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关系是天文学发展史中的古老而又重要的论题.该文简要地考察了西方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过程,认为在天文学发展史中,日心说和地心说并非完全互斥,不论是在日心说与地心说之间,还是在各自体系之内,总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理论和柏拉图问题贯穿于西方古代天文学发展历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2001年吴文俊院士从他荣获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中先后拨出100万元人民币建立了“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以下简称“丝路基金”),鼓励和支持有潜力的年轻学者深入开展古代及中世纪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数学与天文学沿丝绸之路交流传播的研究,努力探讨东方数学与天文遗产在近代科学主流发展过程中的客观作用和历史地位,为我国现实科技自主创新提供历史借鉴,同时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培养能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年轻骨干和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2004年7月27-31日在山东威海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天文学教育与发展暨第三届高等院校天文选修课研讨会"基本情况.近40个单位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进行了为期2天的学术报告活动,交流了基础天文学和专业天文学教学以及天文学各领域理论和观测研究方面的各种信息,提交学术论文近40篇,并就很多问题达成了共识.这次会议对推动我国高等院校天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研究糅合了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传播学等新老学科的研究方法,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本文以广西古代汉文化传播为例,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古代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思路、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柬埔寨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在历史上与中国保持了千余年的密切往来。本文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者对于古代中柬交流的研究,并针对其对于中柬交流始于何时、"究不事"、朱应康泰出使时间、《真腊风土记》等中柬交流上的重要问题所做出的成果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得出几点今后相关问题研究方向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12-15日,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了"从郭守敬到世宗王--东方天文学的巅峰"学术研讨会(图1),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韩国天文研究院、韩国国立教育大学、韩国建国大学的天文学史学者与会并报告论文.此次会议由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发起、承办,旨在回顾中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传入朝鲜及朝鲜天文学家对其改造、创新的历史过程,并以此为契机探讨进一步合作研究东方天文学史的可能性以及相关事宜.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致辞,欢迎韩国学者来我所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希望中、韩学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26(4):382-382
北宋天文管理研究(董煜宇,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博士,导师关增建)选取被誉为中国古代科学发展高峰时期的北宋为个案,通过系统探讨北宋时期天文学在社会中的功能以及天文工作中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天文学文献管理的方方面面,不仅揭示出了北宋时期天文学与政治、军事、对外交往的密切关系,而且阐释了北宋天文工作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天文学文献管理的特征,这样把天文工作的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有机地关联到一体,不仅助于人们认识北宋时期天文学在皇权专制背景下发展进步的动因,也有助于人们认识天文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科学与社会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13.
 研究和分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与当今中国“天眼”--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科学目标--脉冲星的关系。针对宋朝天文学家记录的客星与FAST正在进行的脉冲星观测,详述了宋代客星记录在世界科技史上的贡献;介绍了脉冲星发现历史与基本天体物理特征,以及脉冲星作为FAST科学目标的意义。以客星到脉冲星的千年追寻为线索,探索和尝试回答“李约瑟难题”,认为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长期探索结晶,中国在科学早期的发育过程中播撒了创新火种,而西方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不断完善了科学体系,其中东西方科技的交流与传播得益于蒙古帝国在丝绸之路的远征与开拓。  相似文献   

14.
球体积的计算在微积分创立之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然而,在古代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地都先后导出了正确的球体积计算公式。对上述这些地区发现和证明球体积公式的方法、思想和途径进行比较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不同文明或地区的数学传统,而且有助于揭示数学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传播的途径和线索。  相似文献   

15.
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构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不同时期欧洲学者对《论语》《易经》《史记》的译介和研究,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典籍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显示了跨文化交流中东学西渐的一面及其重要性,对今后的史学发展有可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桥由纪夫和范大伦博士访问我校日本大桥由纪夫博士与荷兰范大伦博士应邀来我校访问。我校数学系数学史研究室是目前国内科学史界仅有的三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近年来对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该博士点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2005-2014年中国与世界天文学SCI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从研究规模、学术影响、学科地位、高被引论文、国际合作和分支学科布局等维度展开,旨在对中国和世界主要科技国家的研究实力进行比较,揭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态势和国际竞争力,为科研管理部门制定天文学发展战略以及相关学科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与天文教育 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机构和天文教育的形成、壮大、发展,展示了在天象观测记录、历法编制、仪象制造、民间天文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中国古代天文机构和天文教育对外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天文台是天文观测的主要场所,在古代天文台又常常和统治者星占等活动相联系。因此颇受重视。中国是世界上建筑天文台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夏代开始,大多数朝代都要重建或扩建天文台,从事天文学研究。过去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中国某些天文台进行过不少研究,笔者也于近年来做了一些探索,发现了一批新史料,并形成了若干新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研究的时机大体已经成熟,现在完成初步研究。全文约5万字,按历史时期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绪论及秦以前的中国天文台。这一部分包括天文台的萌芽和功能,早期天文台的建筑及其形式,各代台址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20.
古克礼为国际知名中国科技史学家。2018年4月在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进行的访谈中,他分享了结缘于中国科技史的历程,以及对古代中国与希腊天文学传统的理解。对中国历史上是否有科学等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