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冲击波曾向中国国门发起过8次撞击,但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历史现象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要挽救中华民族危亡,需要新的阶级诞生和新的救国方案问世。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冲击波曾向中国国门发起过8次撞击,但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历史现象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要挽救中华民族危亡,需要新的阶级诞生和新的救国方案问世。  相似文献   

3.
在122年前,当巴黎的英雄儿女还在誓死捍卫公社的时侯,马克思就指出:“无论公社在巴黎的命运怎样,它必将遍立于全世界。”马克思的这个伟大预言,后来在许多国家由历史的必然变成了光辉的现实。这说明巴黎公社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失败,而只是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曾经提到党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期间发生过的两次历史性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两次历史性转变,都是伴随着党关于民主革命道路问题的探索和争论的过程而发生的。北伐战争的失败实质上是“城市中心”的失败,经过“八七会议”的争论,党在实际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了农村,掀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浪潮。可是不久,“左倾”冒险主义者(以王明为主要代表)又企图以“城  相似文献   

5.
古埃及18王朝法老埃赫纳顿宗教改革同汉王朝王莽的世俗革命都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反传统、逆潮流的变革,因为不符合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而失败了,但是改革的发起和失败,都不能归于一人之责,因为人的选择即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即是文化的选择。社会变化发展的内在原因乃是文化。  相似文献   

6.
新生活运动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从其发起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理论特征及推行情况来看,它实质上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次精神主义的民族整合。新生活运动的成败与国民党统治的历史命运或许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湖南发起一场“省宪自治”运动,以求“湘人湘事自决”,但归于失败。“省宪自治”的失败与湖南省内长期以来的绅权运动所造成的绅士阶层势力膨胀以及绅士阶层自身的不断变化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就清代治理、经营西藏的总体历史经验而论,清末西藏新政应该说是一次比较有声有色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藏地区长期以来停滞不前的局面。然而,从总体上看,清末西藏新政又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错综复杂,而失败的结局又给我们诸多启迪。文章即从清末西藏新政的背景动因、运作结构和体制传统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9.
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转变——即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在这两次转变的关键时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再从危机中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给全党和各族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  相似文献   

10.
1984年6月初,美国五角大楼内的人异常兴奋。原来,经过三次失败之后,美国从太平洋上梅克岛发射的一枚带有热感和电脑装置的拦截导弹,成功地击中并摧毁了从加利福尼亚州发射的携带有假核弹头的另一枚导弹。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太空武器试验,这是里根“星球大战”计划付诸实现的重要一步,其目的是用来对付苏联可能发起的攻击。试验的经过是:两枚火箭末段以每秒6,600米的速度相对而行,接近时拦截导弹展开一张半径为  相似文献   

11.
在近百年里,中国和日本之间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战争,一次是1894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另一次是1937年爆发的抗日战争。甲午战争只进行一年,便于1895年以中国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宣告结束;而抗日战争却前后延续了八年之久,最后才于1945年以中国人民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失败而告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对两次中日战争进行比较,将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匆匆开始的太平军第二次西征,既未能“在本年(即1861年)夏间尽驱去长江一带诸妖”,又未能“抢在外国人之前先到达汉口和九江”,而很快就失败了。有人在研究这段历史时,竟把太平军第二次西征的失败,全怪罪于忠王李秀成。但这却是极不公允的。本文拟从弄清这段历史的真相入手,以对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失败的原因进行初步剖析,进而正确评价忠王李秀成在这场重大战役中的功过。  相似文献   

13.
正谈到军事发明,你可能会想到隐形轰炸机、太空武器、激光武器这些高科技发明。然而,历史上其实也有一些失败的军事发明,压根就没有起到过什么作用1.飞行航母想像力:★★★★★失败度:★★★★★1933年,两艘显赫的飞艇——美国海军的"阿克伦"号(ZRS-4)和"梅肯"号(ZRS-5)遇到大气湍流而坠毁。"阿克伦"号是1931年由胡佛总统的夫人命名并起飞的。两年后的1933年4月4日,它在飞行74次、在空中  相似文献   

14.
北宋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曾留下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却以失败而告终。细考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财措施的争论,变法之所以失败乃在于这是一场没有抓住社会症结而以政府的强权干预控制经济事务,强化官营禁榷搜刮民财为特征的改革运动。这样的改革运动对民间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遏制和打击,同时也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负担。在“人情谘怨”的情况下变法失败也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15.
“失败”二字,大多数人都惟恐避之不及,但在科学研究中,失败却又是难免的。就一项发明创造本身而言,成功只有一次就够了,而失败却不知会有多少次。有的人经不起失败的打击而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有人从失败中寻找到机遇而最终获得成功。许多科学家都是以失败为契机,在失败中获得意外的惊喜而创造出新的发明,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继1922年的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孙中山于1924年9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亲自领导的军事斗争。对于这次北伐决策,在广州革命政府内部,曾出现诸多反对意见,认为时机不成熟,操之过急,应暂缓北代,否则易招致失败。后来北伐的夭折似乎证明了这一点。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孙中山再次北伐呢?这是由广州革命政府所处的历史环境决定的。探讨这次北伐的原因,有助于全面了解孙中山晚年不屈不挠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一苏联和平外交之史的发展和平外交在苏联看来,是抵抗国外侵略的一种精神上的国防,也是鼓起国际反战运动最有力的号角。虽然在苏联外交史上,对外政策经过了许多次的变迁,可是“为和平而奋斗”这一外交路线是和苏联政权的历史一样长久的。大家都知道,俄国人民对於和平的要求,是俄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这种和平要求立刻由对内的革命口号发展成为对外的一般政策,新政府不管协约国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初县政建设运动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本文认为,它是国民党政权在天灾人祸不断,内忧外患连连,乡村经济濒临崩溃,地方自治推行受挫的情况下,受社会自发的乡村建设运动影响的结果;第二次全国内政会议是这场运动的直接起源;应对乡村统治危机,将乡村建设运动纳入政府的掌控范围之内,则是国民党政权发起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晚清宪政与40年代国民党宪政这两次失败的宪政改革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都由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结构变化促成改革的启动;严重的民族危机成为改革的直接原因;都有国内多种利益集团向改革提出挑战。两次宪政改革都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曲折性,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而且两次宪政改革的统治阶层都是既保守又无能。  相似文献   

20.
简要回顾 2 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 ,对 2 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两次低潮进行了比较分析 ,指出两次低潮的具体过程虽然不同 ,但存在许多共同的特点 ,通过分析可以对现实社会主义运动提供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