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文化景观是过去或现在旅游活动的结果,通过研究它可以了解该地区人们过去或现在的相关旅游活动,使得当前旅游文化景观的构建有所借鉴.旅游文化景观作为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无疑促进了人文地理学文化景观主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以秦皇岛市为例,通过探究旅游文化景观构建的影响因素及机制,认为不受干预的自然环境、元文化及旅游者的需要是影响旅游文化景观构建的主要因素,而旅游文化景观是以达到旅游者需求与可持续性为准绳,通过自然环境与各文化协调及文化整合构建形成.  相似文献   

2.
文化景观的研究内容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地理学的一大研究主题 ,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从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内涵出发 ,从文化景观起源和变迁、文化景观感知和解释、文化景观类型、景观生态、景观保护和规划等五个方面 ,探讨了文化景观研究的内容和进展 .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民族传统体育学、武术传播学、营销学、文化地理学、文化学等学科,通过文化创意视角,理论整合武术文化景观的品牌化这一综合现实问题.对武术文化景观体系实现品牌化战略,必须强化和整合武术文化遗产保护与景观开发、武术文化节事传播与演艺营销、武术文化旅游地与大众休闲形象塑造等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正在积极建设当中,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运河周边区域的地域文化景观打造将成为大运河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抓手。本文依据地域文化景观相关理论,通过分析大运河吴桥段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现状,针对性提出了大运河吴桥段文化景观提升策略,在景观设计思路、景观空间结构、植物种植、特色景观小品等方面提出方向路径,以期加快推进吴桥运河文化、杂技文化、乡土文化等地域文化和景观设计的相互融合,同时也为大运河周边城市文化景观的打造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许昌古城景观的整体概括,从城市景观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出发,分别讨论了许昌古城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古城街区景观和生态景观格局整合与重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因素在旅游景观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使得旅游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创意活动.旅游景观的文化创意既是一种文化创新过程,也是一种形态演变过程.从内容上看,旅游景观文化创意包含文化主题凝练、审美情趣展示、艺术形象呈现、图案色彩渲染、环境氛围营造等多方面的内容.从方法上看,只有通过景观形象塑造、背景环境依托、科技特效融汇、文化内涵呈现和文化场景构建等手法,才能实现文化创意由无形到有形,由抽象到具象的形态转变,真实具体的展示和呈现在旅游者面前,供旅游者欣赏和解读.研究和探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创意,无论对于丰富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还是对于提升旅游景观欣赏的质量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历史性城市景观(HUL)理念是针对城市中的文化景观在时间序列上的"持续性"变化特征和"层积性"呈现方式而提出的保护理念。以历史文化名城太原为例,通过爬取并整理太原市域范围内历史遗存数字信息,运用AHP-GIS可视化地识别太原历史文化景观空间,定量化评估历史文化景观价值。最后,以定量研究的方式得出太原城区的历史景观特性分区和"双核心"斑块的历史文化廊道空间。该评估结果能够为太原进一步的文化响应和规划发展提供直观的科学依据。此外,研究结果证明,AHP-GIS方法对于HUL理念下城市历史景观评价具有实操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城市受众群体对景观设计区域满意度低的问题,引入地域文化,开展对其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通过研究,明确城市景观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人工艺术改造手法的城市景观文化元素重组、融入空间突破理念的城市地域文化景观布局设计、基于标志性景观与景观节点的景观文化融合设计等景观设计思路.通过对...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方依恋理论,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案例地,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可靠性及有效性检验,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法,检验旅游者在文化景观遗产地的地方依恋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应用建议。研究发现:通过对地方依恋不同维度构成模型的比较,最终确立四维度的文化景观遗产地旅游者地方依恋构成模型,即地方认同、地方依赖、情感依恋、社会连结;人口统计变量与旅行方式对文化景观遗产地旅游者的地方依恋产生影响,并在地方依恋构成的4个维度中显现分异。该研究发现是旅游者行为研究的一个新切入点,也是地方依恋理论在理论、方法和案例地上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分析旅游者色彩心理,营造适当的色彩环境引发个体的情感和内心感受,构架起景观与旅游者之间"刺激"与"体验"的互动关系,是旅游景观色彩营构的重要路径。跳出单体景观的色彩设计,注重景区景观的总体色彩视觉效果;关照美感与文化的双重体验,使景区色彩营构符合旅游者的体验需求且与客观环境达到和谐;色彩营构协助解决景观的地域、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延续等问题是本文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1.
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是导致景观功能及其服务具有空间差异性的根本原因.研究景观格局变化对景观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能够为进一步揭示景观服务的动态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巩义市的北宋皇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北宋皇陵文化景观的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格局动态的变化研究,探讨了该类型景观的功能及其服务的可能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北宋皇陵文化景观的生产功能和文化功能及其相应的景观服务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冲突,这主要是由于农业和建筑用地大面积侵入到皇陵景观中而导致的.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结构的变化对北宋皇陵景观的多功能性及其服务变化的研究,能够为今后进一步分析该研究区景观服务之间的权衡、景观服务的定量化评价奠定研究基础,也为缓解北宋皇陵区的人地关系矛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乡村文化景观遗产包含着乡村孕育和生长的全部信息,通过文化景观的表达,显现着乡村一代代繁衍生息的过程,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分类标准,乡村文化景观属于有机进化的持续性景观。社会的发展发展使乡村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与此同时也给其物质外壳带来严重的破坏,非物质文化基因也因为对现代文化的过分迎合而逐步凋亡。本文基于对南阳3个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以整体性和地域性的保护原则为切入点,探讨不同类别物质景观的保护方法,尝试用媒介等方式重新修复、链接并传承、展示非物质文化景观,实现其活态传承与价值再生,恢复传统村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景观的演化是在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于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为了研究最近20多年来湘中丘陵地区的乡村文化景观的演化,本文通过典型调查的方法,对湘中地区的一典型自然村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湘中丘陵地区乡村文化景观演化主要表现在聚落景观的空间演化、基础设施变化、房屋类型变化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等方面,同时还试图从农业生产方式、生活娱乐方式、家庭与人口以及收入水平与来源等方面分析其形成机理,最后本文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出发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认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合理的家庭与人口结构以及较高的收入水平是建设新农村景观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结合蒲城县兴华学校环境文化景观项目规划,立足校园建筑布局实际,以校名"兴华"为主题理念,从文化特色梳理着手,构建文化中轴序列和兴华主题景观,力求从传统文化挖掘与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两方面有机融合,探索学校环境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公路景观的评价,提出了景观环境协调度的概念.分析了高等级公路景观的特征及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张晶晶 《科技信息》2009,(20):I0193-I0193
本文介绍了如何对自然和文化景观遗产进行保护,包括山水城市对山体的保护途径、策略;城市自然遗留地景观的保护策略、具体方法;皇家园林的保护意义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族建筑景观是民族村寨中是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它对旅游业来说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来说是重要的文化艺术产品,可以开发成旅游产品.本文通过对广西龙胜龙脊古壮寨、平安寨、金竹壮寨的民族建筑景观来探讨建筑景观与旅游开发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几个世纪以来,杭州西湖都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西湖之美像一位永葆青春的女神,从古到今,一直顺应着时代的发展需求。由西湖景观发展而来的历史文化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而且还表达了一种中国传统精英文化。文章简述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发展沿革和政府的保护措施。该文化景观通过对原始地貌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吸引外部投资,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在刺激地方就业的同时,不仅提升了市民的责任感,还宣传了景观的文化价值。文章通过对其规划要素的分析,探寻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价值得以留存至今,生生不息的可能性,探讨在文化基因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探讨文化景观与文化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景观与文化空间的类型,阐释了绿洲的转型对其影响,介绍了绿洲世界遗产典型的文化景观与文化空间,并就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在旅游情景设计中的运用已成为旅游业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旅游景观文化创意是一种以文化元素为核心、以创新为手段对自然或人文景观进行独特性设计的文化再生产过程.旅游景观文化创意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由旅游开发者、旅游者、信息和媒介构成的完整系统,由此形成了一个包含发掘、凝练、升华三个发展阶段和文化有形化、文化无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