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改性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的合成及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低温溶液法共缩聚反应合成了对苯二甲酰氯(TPC)摩尔分数为0.05~0.15的改性间位芳香族聚酰胺(PMIA)共聚物.用1H-NMR对改性共聚物进行分析,讨论了TPC的含量对共聚物比浓对数粘度的影响,对改性聚合物进行了热失重分析,并用红外光谱跟踪法探讨了共聚物的热降解过程,并和纯的PMIA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用TPC改性PMIA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而且随着TPC含量的增加,耐热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4,4′-二苯氧基二苯砜(DPODPS)与对苯二甲酰氯(TPC)、间苯二甲酰氯(IPC)和2,5′-二氯对苯二甲酰氯(DCC)在1,2-二氯乙烷(DCE)中,以无水 AlCl_3为催化剂、在 N-甲基吡咯烷酮(NMP)存在下,通过付-克亲电聚合反应制得了五种不同结构的聚醚醚酮酮砜(PEEKKS).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热失重及耐溶剂试验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五种聚合物的对数比浓粘度(η_(inh))均达到0.85以上,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良好的溶解性能和耐高温性能,PEEKKS 属于非晶态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以环己酮和苯酚为原料合成高纯度的环己基双酚(BHPC),然后以BHPC、间苯二甲酰氯(IPC)和对苯二甲酰氯(TPC)为单体,采用相转移催化界面缩聚法合成共聚芳酯.用FT-IR、1H NMR、DSC、TGA及力学性能测试等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可制得玻璃化转变温度215.2℃、5%热失重温度480.4℃的环己基双酚型共聚芳酯.该聚芳酯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高的透光率和紫外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无水三氯化铝(AlCl_3)为催化剂、1,2-二氯乙烷(DCE)为溶剂,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存在下,将对苯二甲酰氯(TPC)、间苯二甲酰氯(IPC)、二苯醚(DPE)和4,4′-二苯氧基二苯砜(DPODPS)进行低温溶液共缩聚反应,合成了聚醚酮酮和聚醚醚酮酮砜的无规共聚物(PEKK-PEEKKS)。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热失重和溶解性试验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链中砜基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熔融温度和结晶度下降,但仍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能和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CaCl_2(6%)溶剂体系,对苯二甲酰氯(TPC)、间苯二甲酰氯(IPC)与对苯二胺(PPD)、间苯二胺(MPD)低温溶液共缩聚反应以及对苯二甲酰氯(TPC)与对苯二胺(PPD)低温溶液缩聚反应过程中,各种叔胺作为酸接受剂及其用量等对共缩聚和缩聚反应的影响,并用IR、TGA、DSC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测试表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4,4′-二(β-萘氧基)二苯酮(DNOPK)、二苯醚(DPE)与对苯二甲酰氯(TPC)、2,5-二氯对苯二甲酰氯(DCTPC)的低温溶液亲电共缩聚反应合成出一系列不同组分的高分子量含2,6-萘基结构的氯化聚芳醚酮酮无规共聚物。研究了含氯侧基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IR、DSC、TG、WAXD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随着DCTPC单体含量的增加,其玻璃化温度(Tg)变化不大,而熔融温度(Tm)和结晶度逐渐降低,当其含量超过40mol%时,Tm消失,聚合物呈现非晶态结构,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失重5%)Td及力学性能均呈下降趋势,但溶解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苯二甲酰氯(TPC)和4,4′—二氨基二苯醚(DAE)在 N—甲基吡咯烷酮(NMP)—6%CaCl_2溶液体系中低温溶液缩聚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酰对二氨基二苯醚酰胺(PPAE),聚合物的对数比浓粘度(η_(inh))达到2.22.通过 DAE,对苯二胺(PPD)和 TPC 三元共缩聚制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并考察了 DAE 用量、叔胺添加剂等对聚合体η_(inh)及溶解性能的影响,对制得的二种类型的聚合体进行了IR、TG 电镜扫描等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端羟基的热致性液晶共聚酯PHHT和端酰氯基的聚对苯二甲酸1,6-已二醇酯(PHMT)齐聚物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制备含PHHT和PHMT的嵌段共聚物.并用IR、DSC、POM等方法对聚合物的表征,研究了液晶热行为和结晶行为.结果证明了这些嵌段共聚物为嵌段热致液晶.共聚物Tg<240℃不出现分离现象;Tg>280℃时出现分离.随共聚物PHHT的含量增加,而PHMT结晶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通过紫外光照射将半频哪醇自由基偶合到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膜表面,然后利用该偶合基团上的羟基与对苯二甲酰氯(TPC)和双酚A(BPA)进行交替反复的逐步缩合反应,制备了以共价键结合的多层组装膜。采用紫外(UV)、红外光谱(ATR-FTIR)跟踪和证实了组装膜的形成,并且膜的组装比较规则。  相似文献   

10.
以4,4′-二苯氧基二苯砜(DPODPS)、对苯二甲酰氯(TPC)和间苯二甲酰氯(IPC)为单体,无水AlCl3/二氯乙烷(DCE)/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催化溶剂体系,通过低温溶液共缩聚反应,合成系列聚芳醚砜醚酮酮(PESEKKS),用IR、DSC、WAXD、TG等技术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分子主链中间位苯基结构单元的增加,对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影响不大,熔融温度(Tm)和结晶度则逐渐降低,但仍保持良好的耐热性,溶解性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以1,2,4-苯三甲酰氯(TMAC)、对苯二甲酰氯(TPC)和二苯醚(DPE)为单体,通过亲电缩聚反应合成了系列含羧基侧基的聚芳醚酮酮辚共聚物,并用IR、DSC、WAX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TMAC摩尔一小于30%时可制得结晶聚合物,随着主链中TMAC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Tg、Tm、结晶度逐渐下降,但仍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溶性。  相似文献   

12.
Poly (p-phenylene terephthalamide) (PPTA) pulp was prepared by polycondensation of the p-phenylene diamine (PPDA) with terephthaloyl chloride (TPC) in the completely anhydrous solvent system of N-methyl pyrrolidone (NMP) having calcium chlorid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 (vinyl pyrrolidone) (PVP) having a viscosity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lower than 40 000.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polycondensation could be accelerated, the inherent viscosity of the polymer could be increased, and the polymers could be fibrillated more easily by the addition of the PVP. FTIR and X-ray spectra proved that PVP had not combined into molecular chains of the resultant PPTA pulps. The morphology of the resultant pulps, the effect of viscosity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amount and adding mode of PVP on inherent viscosity, specific surface area,and mean length of the resultant pulp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compound reinforced by the resultant pulps were simply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甲苯/水/盐酸、四氢呋喃/水/盐酸、乙醇/水/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个较典型体系中的水解共缩聚,通过界面聚合、溶液聚合、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分别得到了树脂状、粒径200nm微球、粒径3μm微球和乳液状的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对各产物的组成、结构、性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酸催化体系共聚物为溶解性良好的低交联链状结构,乙氧基水解完全,而存在碱催化的体系产物交联度高,溶解性较差,结构中残留未水解的乙氧基; 溶剂的极性对共聚物的溶解、析出、粒子的形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以可溶性淀粉、乳酸、乙醇酸和己内酰胺为原料在氯化亚锡催化下直接缩聚制备得到了淀粉接枝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淀粉接枝乳酸-乙醇酸-己内酰胺共聚物。用核磁共振(NMR)、差热(DSC)及热重(TG)分析分别对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以N,N'-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通过低温缩聚法合成可生物降解并导电的聚5-羧基吲哚(PICA)与聚乙交酯(PGA)的共聚物.合成的产物采用红外光谱仪(FT- IR)、核磁共振氢谱仪(1H NMR)、质谱仪(M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经25 d降解了41.7%,测得掺杂的共聚物电导率为9.1×10-4 S/cm.将乳仓鼠肾细胞(BHK21)黏附于合成的齐聚物膜上,细胞增殖生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亲核和亲电两种路线合成了1,4-二(4-苯氧基苯甲酰基)苯(Ⅱ)和1,3-二(4-苯氧基苯甲酰基)苯(Ⅲ)两种PEKK的小分子模型化合物,以Ⅱ和TPC缩聚,合成了全对位聚芳醚酮酮(p-PEKK),并用FT-IR1、H NMR、DSC、WAXD、SEM等技术对Ⅱ和Ⅲ以及PEKK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表明:加入适量的Lewis碱以TPC和过量的DPE合成Ⅱ时,没有发现邻位结构及吨醇产物生成;Ⅱ为片状结晶,WAXD分析显示:2θ角10.76°,13.8°,17.5°,21°,38.7°,41.84°处出现尖的晶面衍射峰,p-PEKK在10.76°,13.8°,17.5°,21°,38.7°,41.84°处出现较宽的晶面衍射峰.说明Ⅱ的结晶较完整,当其作为PEKK大分子链的结构单元时虽能形成结晶,但结晶不完整,存在很多缺陷.  相似文献   

17.
钴(Ⅱ)与亚硝基红盐(NRS)、氯代十四烷基吡啶(TPC)所形成的三元络合物在示波器极谱仪上产生一灵敏的二阶导数极谱波,比没有TPC存在时,峰高增加近20倍.在7.0×10-10~6.0×10-6mol/L的范围内,钴(Ⅱ)的浓度与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4×10-10 mol/L(8.0 ng/L).研究了络合物的电化学行为,经计算得到Co(Ⅲ)-NRS-TPC三元络合物的配比为136,稳定常数为6.5×1037,三元络合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符合福兰克林方程,吸附系数(β)为1.21×105 L/mol,饱和吸附量(Гs)为9.8×10-10 mol/cm2,吸引因子(v)为0.96.  相似文献   

18.
以甲苯、对苯二甲酰氯(TPC)为原料,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合成1,4-二(4-甲基苯甲酰基)苯(DMBB),产率为82%.在吡啶/水混合体系中用高锰酸钾将DMBB氧化得到1,4-二(4-甲羧基苯甲酰基)苯(DMBA),产率为85%.DMBA与二氯亚砜在DMF催化下反应合成1,4-二(4-甲酰氯苯甲酰基)苯(DMBC),产率为85%.3步总产率为59%.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化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和较高的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