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展开模式入手,分析了技术创新空间扩散的动力以及维度,通过对技术创新空间扩散过程与扩散环境间的互动演进过程,阐述了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机理,并提出了技术创新空间扩散的形式化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浆液扩散路径迂曲度对盾构隧道管片注浆效果的影响,以幂律浆液为对象,建立了考虑扩散路径迂曲度的盾构隧道管片注浆渗透扩散模型;分析了注浆时间、终止注浆压力和注浆速率对浆液扩散半径和管片所受压力的影响。最后,利用Matlab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开发得到考虑扩散路径迂曲度的幂律浆液渗透扩散数值模拟程序,实现了盾构隧道管片注浆效果的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时,终止注浆压力增大,则浆液扩散半径和管片所受压力均增大;随着注浆速率的不断增大,浆液扩散半径和管片所受压力先增大后减小。考虑浆液扩散路径迂曲度后,浆液扩散半径和浆液对管片的压力值较不考虑扩散路径迂曲度时减小,且随着终止注浆压力和注浆速率的增大,扩散路径迂曲度对扩散半径和管片所受压力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船用低合金高强度焊接结构钢扩散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扩散氢的作用、扩散氢的测量方法、扩散氢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散氢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焊缝有效扩散氢、扩散氢逸出特性以及影响扩散氢逸出特性的因素研究上。  相似文献   

4.
王春梅 《天津科技》2008,35(1):64-65
对国内近20年来扩散技术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引用不同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说明以下结论:硼扩散仍是目前扩散中最常用的扩散方法;乳胶源扩散比普通的硼扩散容易实现深扩散;乳胶硼铝扩散必须在抛光前进行,可采用两次扩散的方法来代替。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各向异性前向扩散、后向扩散以及前后向扩散的基本原理,针对前后向扩散中的恒定参数使图像细节模糊的缺点,对前后向扩散中的系数自适应改变的前后向扩散算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自适应前后向扩散在消去噪声的同时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且具有更高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6.
扩散是生物个体之间相互远离的单线性运动,是许多物种在其生活史特定阶段的一个重要过程.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物种会通过扩散寻找更适合自身生存与繁殖的生境.文章对扩散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小型哺乳动物的扩散原因进行了综述;比较了小型哺乳动物扩散的5种行为机制;探讨了影响扩散的因素及其进化意义;对小型哺乳动物扩散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小型哺乳动物的扩散,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物种对群落形成的影响,对探究物种进化和保护濒危物种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碱性焊条熔敷金属中扩散氢的予报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若干药皮成分对扩散氢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影响扩散氢的组合因子的概念,建立了组合因子与扩散氢之间的统计模型,为定量予报和控制扩散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空间扩散的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由于哈格斯特朗的空间扩散模型以均质地域为基础,而现实存在的绝大多数为非均质空间,因而需对非均质条件下的空间扩散问题进行了探讨。以非均质空间扩散来过程来考虑,对革新沿不同扩散轴及在相邻扩散轴间具有不同扩散情况的非均质、各向异性空间扩散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饱和状态下开裂混凝土裂缝附近区域氯离子的二维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以Fick第二扩散定律(FSDL)修正模型及二维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开裂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有限差分数值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建立的模型分析了裂缝、水胶比、衰减系数和时间因素对氯离子扩散的影响,提出了裂缝影响区的概念.在裂缝影响区内,氯离子呈二维扩散,在其外,氯离子呈一维扩散;在时间上,氯离子扩散存在快速期、过渡期与缓慢期;从长期来看,裂缝深度对氯离子的扩散影响显著,而裂缝宽度几乎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研究了掺砷二氧化硅乳胶源的制备、涂布及扩散工艺、扩散规律。把掺砷乳胶源应用到集成电路TTLSM323生产的隐埋扩散中去,得到了显著降低低电平开启电压的良好效果。实验表明,掺砷乳胶源扩散的扩散系数明显地高于气相扩散的扩散系数,扩散后的热处理对电活性砷总量有显著影响,扩散激活能随温度增高而变小。本文提出掺砷乳胶源扩散除了砷的空位扩散机构之外,还存在填隙式扩散机构,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自制的碱浸渍扩散装置对杨木横向碱浸渍扩散过程进行了研究。原料微观结构电镜分析发现,杨木边材的浸渍扩散性能优于心材。浸渍实验表明,杨木横向碱浸渍扩散过程可分为反应主导、反应与扩散并存、扩散主导3个阶段; 同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温度、NaOH浓度、试样厚度、试样含水率等4个因素对碱浸渍扩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厚度对碱浸渍过程影响最大,NaOH浓度对与浸渍反应过程紧密相关的拐点值有一定影响,而含水率对碱浸渍扩散过程影响较小,但含水率饱和条件下的拐点值明显低于非饱和条件下的拐点值。  相似文献   

12.
T-sensor微通道中影响流体扩散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个入口的T-sensor中微流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Reynolds数对微流扩散起主要作用.此外,T-sensor的结构对扩散的效率有很大影响,扩散通道宽度越小,扩散越快;采用弯曲通道是促进微流横向扩散和混合的理想选择.T-sensor中的入流角度大于45°时,扩散效果几乎不变.结论对微流器件的设计与制造、T-sensor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优化的Bass模型对中国IPv4标准扩散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描述创新扩散的Bass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模型的方法--采用蚁群算法作为Bass模型的参数估计算法,并以中国互联网IPv4标准的扩散为例.采用优化的Bass模型对其扩散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与传统算法的比较,证明采用蚁群算法可以提高Bass模型参数估计的精度,并通过对模型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标准扩散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创新扩散.遵循其一般扩散规律,采用优化的Bass模型对标准扩散问题进行研究效果会更好.最后对中国互联网IPv4标准扩散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用户对某一主题下科技政策扩散关系挖掘的分析需求,构建了科技政策扩散识别模型。通过从科技政策文本中提取组织结构相似性特征、语义结构相似性特征、关键词承继性特征及基于Doc2vec的文本相似性特征,实现多个特征的一体化处理;提出了基于识别模型评分的科技政策文本距离计算方法,根据政策间的文本距离与扩散概率的关系,寻找使扩散关系成立的最大文本距离,并将扩散经验值融入识别模型中,实现检索过程中科技政策扩散对和扩散集的自动计算和输出。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科技政策扩散识别框架能有效地提取出扩散集合。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染料在染浴中的扩散过程,建立了染料在染液中的对流扩散动力学模型,并采用相关数值方法分别对染液静止和流动时的扩散方程进行求解,通过对两个动力学方程的数值求解得到了在静止和流动状态下染料在染浴中的扩散速度.从两种情况下扩散速度的比较中可以得到染液流动对染料扩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在流动染液中扩散速度比在静止染液中要快得多.因此,在实际染色过程中染料在染液中的扩散速率主要取决于流速.  相似文献   

16.
用扩散指数来衡量股票市场随机行走的特征,并对中国股票市场高频数据的扩散指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与其他股市具有相似的短暂非高斯行为,表现出超扩散;但是中国股市的长期行为更加丰富,在不同阶段具有明显不同的扩散指数。通过一维的扩散模型进行模拟,解释了不同价格时间序列的扩散指数值产生差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现场原油储罐排出气体扩散浓度的影响。分析了这种扩散与空气污染扩散和高压纯烃气体扩散的区别,计算对比发现空气污染扩散和高纯烃气体扩散的有关计算公式不宜用于原油储罐排出了气体扩散的计算。理论分析简化了高斯扩散公式,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回蚂昨到了公式的经验参数,考虑到现场风流的不稳定性和紊流脉动,利用风洞模拟实修正了公式,最终得到的公式能较准确地预测固定顶的原油储罐排出气体的扩散浓度。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压缩载荷下关节软骨溶质的扩散过程及其规律,采用有限元方法,将三相本构方程转化为两相方程,利用传热学模型对压缩载荷作用下的溶质扩散进行计算,分析了动态压缩幅值及频率对溶质扩散的影响,得到了软骨内溶质浓度的分布图及随时间、位置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压缩幅值相同时,静态压缩比动态压缩时软骨内部溶质更容易扩散;动态压缩幅值增加时,对溶质扩散有抑制作用;频率增加,有利于软骨各层溶质扩散。  相似文献   

19.
摩擦焊过程中原子发生了超扩散现象,这与其扩散条件是分不开的。在摩擦焊过程中,由于剧烈的塑性变形,材料中形成大量的微观缺陷如空位以及位错等,该文在对空位以及位错对原子扩散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晶界对摩擦焊过程中原子扩散以及缺陷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反映固态金属中原子的扩散现象,加深学生对金属扩散理论的理解,目前的金属学教学中有待于进一步健全“金属扩散实验”。使用高熔点的合金渗锌剂,在可以获得反映铜金属中原子显著扩散的多相薄层组织的条件下,能大大地缩短铜渗锌工艺时间。本文在此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的基础上,对铜渗锌扩散实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设计,最终为金属学教学中关于“金属中原子扩散”实验提供了新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