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曾假定了密度扰动为ρ_1(r,Z)=ρ_1(r,0)e~(-α|Z|)的情况下,求出了泊松方程的扰动引力势解。本文首先研究了物质盘的响应,并作出了银河系的旋臂图样。另外,我们知道旋涡星系具有一定宽度。徐遐生等人用星系激波的模型来说明旋臂的宽度。本文从密度波理论出发,提出了另一种说明。因为盘星系实际上存在一厚度,它将影响平面上的物质分布和运动,这种影响对不同高度将不同。因此在不同高度处的波数k随r的变化也将不同,即不同高度处的旋臂图样不一样。但实际看到的星系旋臂是不同高度处旋臂图样的叠加,这导致旋臂有一定的宽度。我们以银河系为例,采用了史密特模型,求出了银河系不同高度处的旋臂图样,这些图样的叠加宽度与观测结果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瑞典查默斯技术大学的翁萨拉太空天文台接收到了来自旋涡星系M51(距地球3000万光年)的射电辐射。他们的观测结果首次表明,旋涡星系的分子气体犹如那些最亮的年轻恒星一样,被聚集成一些旋臂。一种新研制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观测的分辨率,以致旋臂清晰可见。封面图中的红色表明一氧化碳气体正在远离,而蓝色表明正在靠近。从右边的蓝 相似文献
3.
旋涡结构是旋涡星系的主要形态特征,但是,在星系自转时,内部角速度比外部角速度大,旋臂应该越缠越紧。据计算,在星系年龄内,旋臂应该完全缠绕在一起,然而观测所见并非如此。1964年,由美籍华人林家翘建立的系统的密度波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旋涡结构的本质。本期《旋涡星系》一文对此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徐烨及其南京大学导师郑兴武,与美国哈佛一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里德(M.J.Reid)和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门滕(K.M.Menten)合作,首次用甚长基线干涉仪三角视差测量法精确测定了银河系旋涡结构中离太阳最近的英仙臂中一个大质量分子云核的距离和运动速度.对银河系旋臂结构的测量和研究有突破性进展。美国Science杂志在2006年1月6日登载了以徐烨为第一作者的该项成果.该结果同时展现在该期杂志的封面上,这是以中国天文学家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出现在该杂志的封面上。 相似文献
7.
8.
星系,特别是活动星系的研究,是当代天体物理的前沿。星系核活动,这一宇宙中最大的能量事件,其能源、机制是天体物理的一大疑谜。研究星系之间在引力影响下吞没、扰动及潮汐作用等过程对星系核活动及星系演化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十分热门的课题。这方面现有的研究集中在:(1)从理论上讨论在一定条件下,引力扰动如何引起物质向星系中心下落;(2)从观测上分析特殊星系的形态特征,并与潮汐扰动下这类特征的理论预言进行对比;(3)寻求星系核反常活动与伴星系存在之间可能的统计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窥探宇宙奥秘、发现奇特星系,这听起来似乎是拥有巨大而昂贵望远镜的天文学家的专利.但是差不多一年前,一群天文学家便决定让公众一起来参与他们的计划--共同探索我们的宇宙-- 相似文献
20.
旋涡是流体运动的一个基本属性,但对旋涡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了流体力学范畴.非线性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想与研究方法. 对旋涡的度量,定义了涡量Ω(旋度),式中ν为流体速度矢.又定义了环量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