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橡胶集料掺入混凝土中改变了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对钢筋混凝土梁截面的延性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橡胶集料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为出发点,建立了掺加橡胶集料的钢筋混凝土梁截面的曲率延性系数模型.结合材料性能试验,通过具体实例分别计算出了普通和掺加橡胶集料的钢筋混凝土梁截面的曲率延性系数.结果表明橡胶集料能够显著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截面的延性.  相似文献   

2.
橡胶集料掺入混凝土中改变了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对钢筋混凝土梁截面的延性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橡胶集料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为出发点,建立了掺加橡胶集料的钢筋混凝土梁截面的曲率延性系数模型.结合材料性能试验,通过具体实例分别计算出了普通和掺加橡胶集料的钢筋混凝土梁截面的曲率延性系数.结果表明橡胶集料能够显著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截面的延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震区桥梁抗震延性,选择内置闭合钢管的钢骨混凝土矩形桥墩进行延性设计.考虑到近场罕遇地震下桥墩可能承受较大轴力,根据平截面假定、力的平衡和材料本构关系,分别推导了高轴压比下截面屈服曲率和极限曲率关于截面设计参数的解析公式,并通过数值方法验证了解析公式的正确性.将截面极限曲率和屈服曲率之比定义为曲率延性系数,实现已知截面设计参数定量计算桥墩延性的目的,并以曲率延性系数为指标比较了钢骨混凝土桥墩和箍筋约束混凝土桥墩的抗震延性.研究结果表明:高轴压比下,利用截面设计参数计算曲率延性系数的解析方法是可行的;当耗材相同时,高轴压比下钢骨混凝土桥墩较箍筋约束混凝土桥墩具有更好的抗震延性.  相似文献   

4.
高丹盈  胡占国 《河南科学》1992,10(3):275-281
本文以简化的钢纤维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为基础,推导出钢纤维混凝土梁截面的弯矩与曲率的关系表达式,讨论了钢纤维含量特征参数对梁曲率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性系数随纤维含量特征参数的增大而提高,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提高2倍多。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CFRP-PCPs复合筋的延性,根据CFRP-PCPs复合筋混凝土梁中各组成材料的力学性能,推出了CFRP-PCPs复合筋混凝土梁曲率延性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5根CFRP-PCPs复合筋混凝土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弯试验得出曲率延性系数计算公式,曲率延性系数计算值和实测值比值的平均值为0.97,计算误差在5%以内,结果显示有良好的适用性。试件PB3的延性系数7.46大于试件PB4的5.97和试件PB6的延性系数7.34表明,张拉控制应力的提高和加大CFRP-PCPs复合筋的截面尺寸对CFRP-PCPs复合筋混凝土梁的延性性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矩形柱截面曲率延性系数概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参数,如轴向力,箍筋配筋率,材料强度和截面几何尺寸看做随机变量,采用Monte-Carlo随机模拟法,分析了受矩形箍筋约束的矩形截面柱曲率延性系数的概率特性,近似得出曲率延性系数的概率分布函数的特征值,分析了轴向力,体积配箍率,混凝土强度等对截面曲率延性系数概率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内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试验数据,建立混凝土框架柱曲率延性与结构整体位移延性需求的定量关系。收集国内32组梁铰屈服机制和破坏机制为主的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系统延性系数和相应楼层位移延性系数的试验数据,分析试验数据的统计特性;通过经典解析关系由楼层位移延性系数得到框架柱曲率延性系数,并建立了框架柱曲率延性与结构系统延性的函数关系。拟合的幂函数模型与样本试验数据的相关系数R=0.775,非线性数值算例结果表明建立函数模型能够指导混凝土框架柱单元的最大延性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强混凝土剪力墙的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证实了剪力墙截面曲率延性系数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指出利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配置剪力墙的横向钢筋,以满足结构对构件延性变形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平截面假定及对截面应力分布进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依据截面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及构件曲率分布规律,采用现有塑性铰计算模型分别得出各受力阶段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截面组成材料的合力,进而推导出各受力阶段截面曲率、弯矩及挠度的计算公式,建立单调荷载下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曲率及位移延性系数的表达式,同时对其影响参数进行分析.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曲率及位移延性系数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所提出的方法及推导的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延性系数计算表达式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L形截面柱在不同荷载角下的力学性能差别很大,工程实践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充分考虑荷载角对L形截面柱曲率延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两种曲率延性的概念。通过对10800根L形截面柱的曲率延性进行计算机模拟计算,分析了中和轴角、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纵筋强度、体积配箍率、肢高肢厚比以及不等肢长等各种参数对其曲率延性影响,得出各因素对曲率延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中和轴角曲率延性和荷载轴角曲率延性的计算公式,以供结构设计和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模网混凝土墙体抗剪承载力与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进新型结构体系——建筑模网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以有限元软件ANSYS作为研究工具,分别对普通混凝土剪力墙以及Ⅰ型、Ⅱ型模网混凝土墙体的抗剪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比了Ⅰ型、Ⅱ型模网混凝土墙体在抗剪承载力、延性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模网混凝土墙体和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相比,两者的极限荷载相近,前者的开裂荷载大于后者,延性比后者稍差;Ⅱ型模网混凝土墙体在承载力和延性性能方面比Ⅰ型模网更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竹纤维混凝土主要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所研究的竹纤维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延性,是纤维混凝土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有采用FRP的受弯构件中, FRP作为主要纵向受拉材料,用量通常较大。这造成FRP筋混凝土构件成本较高,同时还因构件刚度不够导致其变形而非承载力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为了充分发挥FRP材料良好的抗拉性能,建立了FRP筋纤维混凝土受弯构件。通过结构试验的方法研究纤维混凝土对FRP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延性及变形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的增加能够有效提高FRP筋受弯构件的变形能力,解决了过去FRP筋受弯构件延性差导致配筋率过高的问题。基于FRP筋与钢筋材料上的差异,针对FRP筋混凝土构件建立了相应的延性设计指标。采用该指标对纤维混凝土构件进行分析后发现,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 FRP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延性有着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CFRP布加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内外目前对CFRP布加固混凝土柱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加固后的混凝土柱在弯矩、剪力作用下延性、极限承载力、耗能能力的改善情况,并提出了受扭柱加固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军  齐新华  杨长明 《河南科学》2005,23(4):549-551
进行了聚合物混凝土的压缩性能试验,首先通过设置弹簧增加试验机刚度的方法测出混凝土试件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然后对全曲线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相应的压缩韧度指数,从而进一步讨论加入聚合物对混凝土压缩变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相较于钢管混凝土(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CFST)构件,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oncrete Filled Double Skin Steel Tube,CFDST)构件具有延性好、自重轻和刚度大等技术优势。为探明CFDST短柱的内、外钢管的径厚比和内填混凝土强度对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试验验证的数值有限元分析方法,考虑内填混凝土约束效应,开展了短柱轴压性能各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采用韩林海提出的混凝土本构关系,能够准确的模拟试验结果。当内填混凝土强度和内钢管径厚比相同时,外钢管径厚比从30增加到60时,平均延性指标和承载力分别降低了23.6%和26.4%;内钢管使得CFDST柱的延性和承载力分别提升24.5%和18.6%;内填混凝土强度从45 MPa增大到75 MPa,CFDST柱的极限承载能力可提升18%以上。  相似文献   

17.
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位移延性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基于位移延性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两片不同长度的矩形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墙肢的计算分析,研究了轴压比、高宽比、配筋率和灌孔率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几种因素对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的延性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了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位移延性比的计算方法和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300的建议,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外包钢砼受弯构件不同性能的研究,探讨了混凝土强度,纵向含钢率及配间距对构件的变形及延性的影响,并对外包钢砼构件与钢筋砼构件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二者性能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9.
箍筋约束作为一种被动约束方式,对于混凝土单轴受压峰值强度、峰值点应变和下降段延性有显著影响。通过历史和逻辑两条线索对箍筋约束混凝土研究的发展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具体分析了若干典型本构模型。发现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建立的主流思想为:将箍筋约束效应等效为均匀围压,并利用均匀围压这个媒介性变量建立配箍与应力应变全曲线关键参数(峰值强度、峰值点应变和下降段延性)之间的关系,此种建模方法形成于早期Richart的研究,并一直以来占主导地位。此外,通过采用不同模型预测某一试验结果,发现各模型的预测会产生显著的差别。基于此,建议更为深入的研究箍筋约束机理并采用物理机制更为明确的素混凝土本构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