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科学》杂志最近评选出1997年世界科技十大突破,它们是:一、英国科学家利用克隆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头成年哺乳动物——绵羊“多利”;二、美国“火星探路者”号飞船实现火星着陆考察;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瑞士的科学家们在新一代同步加速器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艾比     
美国一家妇女杂志最近向它的读者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调查,“当您遇到难题或心中不快时,您首先想到向谁求助?”调查结果令人惊讶,约有25%的人声称她们“最信得过的人”既不是自己的丈夫、父母或子女,也不是知心好友,而是“亲爱的艾比”——美国最著名的女专栏作家艾比·盖尔·赛布伦!另一项民意测验也显示:在广大美国妇女的心目中,艾比的地位超过了美国最红的女影星,甚至连被称为第一夫人的南希·里根也稍逊一筹!  相似文献   

3.
科学是英国人值得自豪的事。当你津津乐道牛顿、达尔文、法拉第、麦克斯韦时,当你提及DNA双螺旋结构和克隆羊多莉时,英国人可能还会补充说,英国以世界1%的人口,资助了全球4.5%的科学研究,产出了8%的高质量科学论文。蒸汽机隆隆的巨响,曾造就了大英帝国的辉煌;对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也奠定了英国雄厚的科研基石。时代变迁,斗转星移,当信息革命的曙光从大西洋彼岸升起时,英国人才突然发现,他们已经落到了“英国发明,美国应用”的尴尬境地。反思后的英国人认识到,优秀的科研成果不仅可以帮助人类战胜疾病,打击犯罪和净化环境,还可以转化为…  相似文献   

4.
下面摘译的是英国“约克郡邮报”以“美元和外交”为题的一篇社论。它发表在美国国内陷于经济危机、国外威信扫地的这个时候,不是偶然的。它告诉人们一件事: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英国终究是不甘于充当美国的小伙伴的,随着美国处境的越发困难,英国要求同美国平起平坐的挣扎就越发激烈。  相似文献   

5.
多国丽 《世界博览》2013,(22):34-37
实际上,在搜索工具中输入“美国人不爱读书”、“法国人不爱读书”,发现不仅是在中国,其他国家的媒体也在感叹本国人阅读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现代学贯中西的大家 ,其丰厚的学养除了得益于自身的天赋条件外 ,还在于他有着与众不同的读书观。林语堂先生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反对过于功利化的读书目的。在读书的方法上 ,他强调“兴味” ,主张“寓读于乐” ;提倡自动读书 ,反对“灌输” ;主张精读与博览并重 ,等等。林语堂的读书观虽带有其个性特征 ,但对我们当代读书做学问的人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外刊要论     
探寻亲美主义Anne A pplebaum(《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编委会成员)《外交政策》2005年7/8月刊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出版当前世界反美主义流行。皮尤研究中心2004年3月的一项民调显示,62%的法国人、59%的德国人和34%的英国人对美国抱有“非常”或“或多或少”的不友好态度  相似文献   

8.
英国副总统尼克松8月24日在底特律无耻地声称,美国在军事上经济上、科学上和教育上都是“世界第一”。事实上是美国不问在那个方面都是不美妙的。“纽约时报”8月1日惊呼苏联在今年上半年生产已提高10%。而美国7月份的生产只使  相似文献   

9.
最近,美国最大的杂志——《读者文摘》和权威的盖洛普民意测验中心在全美各地对1,500余名18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了一次有关宗教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人对宗教的“热情”在经过过去20年的“持续下降”后又出现了“急剧回升”。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48%认为宗教对美国人的影响“越来越大”,而1970年持此此观点的人还不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人不仅爱读书,而且热衷于“群体读书”,喜欢交流各自的读书心得。散布于全美城乡的成千上万个“读书俱乐邵”即是由读书爱好者自行创办的组织。“读书俱乐部”依其成员“成分”的不同而形形色色,其中有“母子读书俱乐部”、“退休工程师读书俱乐部”、“单身母亲读书俱乐部”、“癌症患者读书俱乐部”、“残疾人读者俱乐部”等等。一些读书俱乐部听上去还真有点不同凡响,如“百万富翁读书俱乐部”、“名人读书俱乐部”和“成功者读书俱乐  相似文献   

11.
读书求知,历来存有个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它比知识本身还重要。正如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科学的学习方法实在是读书治学取得成就的秘诀——同做某事,如果方法不妥,即使付出再多,也只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如果方法得当,即  相似文献   

12.
一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已经六年了,但是,在越南南方并没有和平。美帝国主义正通过它的“军事援助顾问团”把越南南方变成一座人间地狱。美国“军事援助顾问团”是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性的军事组织,它从越南停战时的二百名军事人员增加到二千多人。不仅如此,英国最近竟公然无耻地借口“轮换”应该撤走而且早已撤走了的法国侵略军,企图为它的侵略性的军事机构增加新的军事人员取得“合法化”。美帝国主义通过它的“军事援助顾问团”,已完全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美国“军事援助顾问团”是吴庭艳傀儡政权的太上皇,它不仅高踞在吴庭艳集团之上发号施令,而且深入到连队和各个军用仓库和工厂之中。最近,吴庭艳卖国集团还同意他们在越南南方各省和许多市镇设立办事处。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互联网(Internet)已成为各国报刊、电台和电视台报道的热点,但一些宣传报道给人许多似是而非的错误概念。最近,美国两位作者在国际互联网上撰文,认为目前对国际互联网的报道存在十大误区。有关网络用户人数。实际上,对国际互联网用户的确切人数进行“统计”几乎是不可能的。截至1996年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27日—7月31日,英国科学哲学家乔森纳·科恩(Jonathan Cohen,1923—)应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西北大学的邀请来西安访问,并在西北大学作了两次学术讲演:内容是:“分析哲学的分析,分析哲学是什么?不是什么?”,“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学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乔纳森·科恩是英国学士院院士,英国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委员会主席、国际逻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学会秘书长,英国牛津大学女王学院教授。1970年以来任英国克拉伦登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赫伯特·胡佛是国际间的著名人物。他最初是一个出名的工程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担任“美国救济总署”的主席,以大“慈善家”的面貌出现于欧洲。此后,胡佛更飞黄腾达,先任商务部长,后来又当选为美国总统。这位至今还活着的“皓首匹夫”。不独是共和党的元老、艾森豪威尔崇拜的前辈、华尔街的永矢不贰的忠臣,而且更值得注意的,他是一个美国第一号的老特务头子。据今年5月4日美国。“星期六评论”的一篇文章说:四十年来,胡佛和他的手下人员一直在世界各国搜集许多不易得到的公文、回忆录、传单、小册子,以及秘密记录等。胡佛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不是如那篇文章所说,是为了从中找现代历史的资料,因为他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不应过分强调美国经济的潜在力量读了你刊第六期谢曜同志的“再论目前美国的经济情况”一文后,有两点不同的意见提出向作者请教。我的第一点意见是:目前美国经济已不再继续上升,而是在步步下降了。谢曜同志把今年1月份的美国工业生产指数说成148,比1956年12月份的147还增加1点,这是—个极大的错误。我翻阅英美的报刊杂志,都没有这个数字。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今年3月2日)的“美国统计数字”,今年1月份美国工业生产的总指数是146(以1947—49年为100),比1956年12月份减少了1点,而不是148。最近一二年来,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尚未出现148的高峰。谢曜同志写道:“最高峰为今年1月的148”,不知道这个数字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如果没有根据,仅憑作者主观的想象,那是十分危险的。现在  相似文献   

17.
美国豪门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员之一大卫·洛克菲勒,不久以前访问英国的时候,曾在伦敦的电视节目中露面,回答了记者提出的一些问题。这是一场无聊当有趣的对话,但是却颇值得“立此存照”。“有钱可怕吗?”记者问道。“不、一点也不。”洛克菲勒回答。“有钱不是一种讨厌的负累吗?记者又问。“不,有钱并不坏。”洛克菲勒不费思索地回答。“有线有什么坏处吗?”记者再问。洛克菲勒说,坏处是有的;但是他认为,好处比坏处多。……真是问得出奇,答得干脆。看来,那位英国电视台的记者如果不是伪装天真的话,至少是没有读过英国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著作,否则他就绝不会提出这种愚蠢得可笑的问题。狄更斯在谈到美国的时候曾经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8.
读者与编者     
晓辰先生(青海):你所问的五点,简答如下:一、中国虽然是对日战胜国,但并未能派遣军队去参与占领日本。曾有一时,有少数军队,准备去日参与「象徵的占领」(token occupation),但因为苏北鲁南内战紧张,故临时他调。所谓麦帅拒绝中国派军去日占领,或者不是事实。但是,麦帅袒护日人,岐视华侨,东京的战犯审判席上,中国陪审官被反诘到无地自容,都是事实。由于两年来的内战,中国的地位已一落千丈,甚至被战败的日人所轻视了,岂不可悲!二、美国要贷款给英国,但英国为了条件苛刻,宁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用金钱来计算的,夫妻关系也不例外。据美国“这一周”杂志报道,新泽西州的一个名叫柏特逊的妇女,最近在闹离婚时提出了一项要求——她做了二十多年妻子,要向丈夫算“服务费”:以每周六十美元计算,一共要求偿付七万九千八百七十美元。这家杂志还特地为柏特逊算了一笔账,认为她的要求还不及实际数目的一半,所以是“很便宜”的。  相似文献   

20.
“‘福利国家’已变得徒有虚名了”,这是最近英国《经济学家》综合北欧、西欧福利国家大砍社会福利的情况后得出的结论。具体情况如下:英国:目前福利开支只有七十年代的33%,下降了67%。1982年每人年福利费用为2,000美元,相当于1980年4,000美元的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