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德国"工业4.0"在制造业掀起新的制高点,海峡两岸智能制造的主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通过研究两岸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政策支持,对两岸智能制造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两岸合作创新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优势和阻碍因素。为促进两岸创新发展智能制造,提出了打造智能制造平台、建立共同标准和创新合作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鹏  杨晓燕  樊济军 《河南科学》2022,(12):2040-2047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对提升河南制造业整体水平,促进河南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河南由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区域分布特征、趋势进行了分析,我国智能制造目前已进入螺旋式发展期,各地区智能制造优势和发展重点有所区别,关键基础零部件空心化问题、多方联动协同发展问题等仍有待完善.然后结合实地调研结果,立足河南省实际,在考虑河南省智能制造各个行业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河南特色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入分析天津推动智能制造的战略意义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天津制造业需要重新自我定位,以智能产业为核心,以国际智能制造研发基地为目标,以技术、人才、资金和政策为关键要素,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精益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新模式,认识到精益化与智能化融合对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对实现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为主体的制造业城市的典型特质是集群化、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化。文化科技融合是产业融合发展与结构优化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重要途径,更是成为制造业城市文化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给传统制造业企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创新,发展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现有研究对同行业制造业企业开展定量研究,分析影响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因素,但缺少针对个体的深入的定性研究.采取质性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对制造业企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集成互...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规划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也发生重大调整,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17,26(4)
正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摘自李克强总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8.
先进制造工程学是面向21世纪的高新技术,是推动制造业升级创新的技术支撑.研究先进制造工程学理论及其技术,对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来阐述该学科的几个辩证统一关系,以适应现代制造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9.
韩江波  吴林  万丽 《创新科技》2019,19(10):28-36
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业发展逻辑,制造业服务化不仅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而且是产业价值链提升的重要途径,更有利于促进制造业节能减排,进而实现绿色发展。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推进的基本经验体现为发展服务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制造服务业、采用新技术和利用新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强化制造业服务化制度标准和大数据标准的发展与完善、积极促进制造业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等方面。在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应在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商业运作和管理方式、发展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强化标准建设等领域推进我国的制造业服务化。此外,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强化相关政策配套建设和人才、数据、信息等要素的培育与发展:一是提高财政、税收的支持力度;二是不断深入金融体制革新,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三是强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技术支撑;四是大力培育与发展人才、信息、知识等高级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0.
齐旭高  杨烨  吕波 《天津科技》2023,(2):5-8+12
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天津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契机,也是天津深化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深入分析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天津在推进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推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标准建设与应用、丰富人工智能在传统制造企业全流程应用场景、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队伍、强化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能力等建议,以期为天津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支撑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