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几种新型苯甲酰基脲类几丁质抑制剂的合成(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百菌清和卤代苯腈为原料经3~4步反应合成出2类共4个新型苯甲酰基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6a-c和9a.两条路线的反应条件均温和,产率高.化合物的结构得到IR,MS,1HNMR,13CNMR,19FNMR,HRMS等波谱的证实. 相似文献
4.
5.
以3,4-二甲氧基苯酚为起始原料,经取代、环合、酯还原、脱保护等反应得到新型的钙调蛋白抑制剂3-{2-[4-(3-氯-2-甲基苯)-1-哌嗪基]乙基}-5,6-二甲氧基-1-(4-咪唑甲基)-1 H-吲唑二盐酸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 C NMR)、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和高分辨质谱(HRMS)的确证和表征. 相似文献
6.
7.
8.
免疫抑制剂F904溶液结构的NMR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904 是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具有高活性的免疫抑制剂.利用多种核磁共振技术对F904 在CDCl3 中的1 H 和13 C NMR 谱峰进行归属,推出其分子骨架结构,并利用变温13C{1H} NMR谱研究其在溶液中的动态结构.实验结果表明,F904 与新型免疫抑制剂Rapam ycin 的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9.
以2—硝基—4—甲氧基苯胺和2—硝基—4—氯苯胺为原料.经氢气—雷尼镍还原后,再与乙氧基磺原酸钾进行环缩合反应得到2—巯基—5—甲氧基—1H—苯并咪唑.然后与含不同取代基的苄氯进行缩合反应,产物以过氧乙酸进行氧化,制得了10种莱敏拉唑衍生物.并通过红外、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确证.以上所有反应都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11.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雷替曲塞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L-谷氨酸二乙酯为手性元,采用汇聚合成法分剐以2-氨基-5-甲基-苯甲酸为原料经环合、溴化制得2-甲基-6-溴甲基-3-氢-喹唑啉-4-酮(4),收率为69.1%;以2-噻吩甲醛为原料经硝化、氧化、酰氯化、缩合、还原及N-甲基化制得N—[5-(N-甲氨基)-2-噻吩甲酰基]-L-谷氨酸二乙酯(3),收率为25.4%;2-噻吩甲醛以硝酸-乙酸酐硝化后再经过氧化氢氧化制备5-硝基噻吩-2-甲酸,收率为62.2%;N-(5-氨基-噻吩-2-甲酰基)-L-谷氨酸二乙酯(10)的N-甲烷化反应中采用胺与碘甲烷摩尔比1:1.1,一次性加入碘甲烷,收率为79.9%。化合物3与化合物4缩合生成N—[5-[N—[(3,4-二氢-2-甲基-4-氧-6-喹唑啉基)-甲基]-N-甲氨基]-2-噻吩甲酰基]-L-谷氨酸二乙酯(2),继而水解即得目标化合物雷替曲塞(1),总收率为22.5%。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及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2.
以孕烯酮酸为原料, 采用碳 17位上羧基的酰胺化为关键步骤, 以DDQ/BSTFA为氧化剂进行1,2位脱氢合成度他雄胺, 总收率为23%. 关键中间体和度他雄胺的结构经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 质谱等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13.
14.
新型芳基烷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苯基十四烷基磺酸钠(Sodium phenyltetracane sulfonate,SPTS)、苯基双十四烷基二磺酸钠(Sodium phenylditetracane disulfonate,SDDS)和十二烷苯基十四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phenyltetracane sulfonate,SDPS)3种芳基烷磺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化性能。以α-十四烯烃磺酸(α-tetracenesulfonic acid,C14-AOS acid)和苯为原料,在150℃反应6h制得苯基十四烷基磺酸,经中和、纯化和干燥得苯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利用苯基十四烷基磺酸在150℃左右继续与α-十四烯烃磺酸常压反应6h制得苯基双十四烷基二磺酸,经中和、纯化和干燥得苯基双十四烷基二磺酸钠;以十二烷基苯和α-十四烯烃磺酸为原料,在180℃反应6h制得十二烷苯基十四烷基磺酸,经中和、纯化和干燥得十二烷苯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对产品的表面性能、泡沫、乳化及硬水稳定性测定表明,3种芳基烷磺酸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尤其是苯基双十四烷基二磺酸钠。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新颖的多功能试剂4-(叔丁基二甲基硅烷酮)苯甲酸.利用其可偶合多种生物分子中的—NH和—OH基团,设计一种作为光亲和探针的生物分子功能化的通用方法,并讨论了鉴定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受体靶点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2-羟甲基-1,4-丁二醇为原料,采用2-氨基-6-氯嘌呤位置有择烷基化反应合成新型抗病毒药物喷昔洛韦,总收率27%。关键中间体及最终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得到确证。合成中避免使用高温、高压及腐蚀性试剂,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以氯乙酸乙酯为原料 ,采用 2 -氨基嘌呤位置有择烷基化反应合成新型抗病毒药物法昔洛韦 ,总收率 2 1 % .关键中间体及最终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得到确证 . 相似文献
18.
以2-氯-5-氯甲基吡啶和二苯基膦锂为原料,合成了配体2-氯-5-(二苯基膦酰基)甲基吡啶,利用该配体与铱型二聚体[Ir(COD)Cl]2(COD=1,5-环辛二烯)配位,制备了一种单核铱(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UV1、HNMR和31PNM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组合化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包括诸如同步多重合成(混合固相合成)法、多头合成(多针合成)法、茶袋法、光印(光控合成)法、反应珠法、载体合成法、基因重组法、非肽类岸法、色谱条码法等及其检测方法。它们已成为寻找和发展分子多样性与研究开发新药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