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志敏同志长期从事政府工作。他先后担任了信江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赣东北省苏政府主席和闽浙赣省苏政府主席等职,在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还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在这期间,方志敏同志非常重视并以极大的精力领导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经  相似文献   

2.
闽浙赣(前期称赣东北)苏区是方志敏等共产党人领导创建的“坚强的苏维埃阵地”.1930年底之前,有“方志敏式”根据地和全国“六大苏维埃根据地之一”之称谓,故基本上被认定是独立的一块红色区域.然而,依据众多历史文献记载和对历史事实的深入研究,从1933年春季中央苏区及闽浙赣共同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之后,闽浙赣苏区已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位于闽、浙、皖、赣四省边界。苏维埃区域和游击区有50余县,人口达100余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央苏区坚强有力的右翼。1930年1月,毛泽东把这块根据地称之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与“朱德、毛泽东式”相并称。1934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称颂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在全国苏维埃运动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血战东南半壁红”的武装割据斗争中,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校发展趋势的要求,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校科研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为地方做出贡献,努力把我校办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师专,我校于一九八四年三月成立了“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室”、“中学教材教法研究室”、“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研究室”、“赣东北方言研究室”、“赣东北历代作  相似文献   

5.
赣东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创建的根据地之一。在方志敏邵式平等同志领导下,积极开展土地革命与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被毛泽东同志称誉为“模范苏维埃”。根据地土地税收具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着根据地的建设、存在与发展。赣东北根据地土地税收开始于1928年12月,它与井冈山根据地土地税法同时形成,是我党革命史上出现的最早土地税收之一。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党内交通为基础组建起赤色邮政,先后经历了萌发、初建与被迫停办、恢复与重建、再次停办与撤销等历史阶段。这一波浪式演进的发展路径与整个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走向基本同步,反映出党领导苏区革命的艰辛与不易。即便如此,各级邮政部门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哪里需要便在哪里建立通信联系,通过增设局所、开辟邮路、拓展业务、发行邮票等举措,逐步建立起上下衔接、集中管理的邮政运行体系,不仅为党政军的通信畅通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有力维护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通信权益,为巩固与发展革命政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闽浙赣省邮政管理局成立后,实现了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邮政运行模式,促进了邮政工作的大发展。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邮政工作实践及其成效是“忠诚于党、便利于民”办邮理念的集中体现,凸显出政治性、公共性与人民性的特点,反映了党对邮政工作的正确领导以及苏区邮工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7.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是一九二七年八月至一九三五年一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革命知识分子,率领赣东北广大党员、红军战士和工农群众,经过艰苦奋战、流血牺牲创建的。这里仅就方志敏同志,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和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闽浙赣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流行在这块土地上的红色歌谣,产生于党领导的群众革命运动之中,在旧民谣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创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出现,表现苏区人民反压迫求解放斗争的崭新内容,真实、生动地展示了闽浙赣苏区人民火热斗争生活的图景。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自己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苏区创建初期,闽浙赣红色歌谣就萌芽  相似文献   

9.
方志敏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并使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在经济、政权和军事建设上都取得突出成绩,成为其它根据地学习的榜样。究其原因,是他创造性地采取了六大举措,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在尊重群众主人翁地位的基础上,有效调动群众的革命激情,深入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时期,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人民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这一革命斗争产物的苏区文学也具有新民主主义文学的性质,即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当时,党的总任务是:开展武装斗争、深入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赣东北苏区文学服从于这一总任务,正如方志敏所指出的,它坚持“为工农大众和革命战争服务的方向”,为群众所创造,又服务于群众,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斗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方志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是江西第一个地方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党内比较早认识到"农民问题"并积极组织开展农民运动的革命家;是"大革命"失败后党内最早举起共产党的旗帜、举起武装起义的旗帜、举起土地革命旗帜的领导人之一;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了我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领导闽浙赣苏区最早实行通过发展国民经济的办法来增加财政收入,最早实行对外贸易,最早发行红色股票;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十分重视改善民生,领导创建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公园;他的爱国情怀、爱国思想和爱国篇章,铸就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又一座丰碑,是最早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共产党员之一;他的清贫精神和清贫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具有标杆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方志敏是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赣东北红军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他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经济、政治、军事活动,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适合当地发展的政策,从而使得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人民武装得到发展和壮大。他是高举抗日救国旗帜以身殉志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的杰出楷模。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教育每况愈下,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党制定的苏区教育方针和广大人民群众按照这一方针所进行的具体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方志敏领导下的赣东北苏区是当时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苏维埃政权建立比较早,那时,如何兴办苏区教育尚无可资借鉴的范例。赣东北党和政府根据斗争的需要和苏区实际,自行制定了一整套教育方针、政策,建立了较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表现出可贵的革命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14.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在苏区党和方志敏等领导下 ,为了巩固与发展苏维埃政权建设 ,提高广大劳苦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创造性地开展了文化教育建设 ,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与丰富的历史经验 ,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苏区的创建人方志敏等人在领导和建设赣东北苏区时,采取了很多有力的社会治理原则和措施,如坚持党领导苏区社会治理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建设,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坚持政府主导和百姓参与相结合、社会救济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以法治为社会治理的保障等。闽浙赣苏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行政治理经验,对当前的地方行政治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志敏创作的剧本《年关斗争》(载《方志敏文集》)取材于1929年的贵溪周坊农民暴动。作者把暴动农民严惩恶霸水蛇仔四兄弟和三仔仂,取得了胜利这一史实典型化,又以当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敌人“为要一举扑灭这一小块革命根据地”而“组织联合‘围剿’”以配合国民党正规部队的军事行动为背景,创作了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四幕口语体话剧。  相似文献   

17.
闽浙赣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六大苏区之一。这块根据地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项建设上搞得生气勃勃,蒸蒸日上,就是在为政清廉方面也是独树一帜,因此被毛泽东同志誉为“苏维埃模范者”。在大力提倡为政清廉的今天,重温半个多世纪以前闽浙赣苏区领导者们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清廉作风,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信江苏维埃政府,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的前身。它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历史作用不容低估。一一九二七年农历十二月的弋横农民年关暴动,揭开了赣东北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运动的序幕;尤其是横峰的年关暴动,其范围占全县一半地区。通过武装暴动,在弋横两县邻区创建了最初的革命根据地。虽然这里“横直只有七八十里”,但是“有组织的武装群众,一致起来捕捉豪绅地主,抢借字,抢田契,杀猪起伙食,整顿队伍准备与  相似文献   

19.
弋横暴动后,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同志创建了赣东北根据地。经过艰苦的斗争,到一九三○年初,扩展为纵横数百里,人口约一百万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赣东北兵工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对赣东北兵工厂的情况,历来论述很少,并且语焉不详。下面,根据我们所接触到的史料和采访记录,对兵工厂作个粗略的阐述。弋横暴动胜利后不久,赣东北出现了一支二十余人①,三十余支枪②的革命武装,到一九三○年七月,赣东北红军发展到三万余人③,各县还有游击队、赤卫队等地方武装。地方武装装备很差,除拥有极少的步枪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八年春,初创时期的闽浙赣根据地党组织制定了一个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文件——《怎样做一个好共产党员》。它“对创造苏区与党的建设有很大作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个文件在闽浙赣根据地成为广大党员的行动准则。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个文件在老根据地的老党员中仍然是有口皆碑的。一九二八年二月,弋横暴动受挫,六路农民军会攻葛源失败,形势急转直下,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此紧急关头,五县党委和起义指挥部当机立断,决定改变策略,向磨盘山转移,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逐渐发展成为艰苦的游击战争。三月弋横之敌向磨盘山大举“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