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生活型谱、种类组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由此进一步推测:该地区植物群落垂直分布较明显;群落中高位芽植物最多,占61.6%;栓皮栎和锐齿栎在群落中正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2.
3.
不同降雨条件下天然次生林水文过程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亚热带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以下简称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下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结果表明:(1)降雨前期土壤水分条件对天然次生林 集水区径流影响显著。在前期土壤水分干燥至中等湿润的条件下,天然次生林集水区径流最大值滞后于降雨峰值5~7 h;在前期土壤水分湿润的条件下,天然次生林集水区径流最大 值滞后于降雨峰值缩减为1 h。(2)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5 cm土层含水量最低,其次为20 cm和50 cm两个层次的含水量,10 cm土层含水量在各层次中最高。(3)不同降雨强 度下,各层次土壤最大含水量出现的时间与降雨量最大值出现时间差异显著,在降雨前期土壤水分干燥至中等湿润的条件下,两者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间隔为2~6 h; 在前期土壤水分湿 润的条件下,两者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4.
天然次生林区低质低效林分改造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伟  赵小刚 《甘肃科技》2008,24(7):169-170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森林资源的调查,分析了低质低效次生林的成林原因及林分质量,针对不同林分状况,提出了改造的几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岩溶地区马尾松群落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西岩溶山区生态重建示范点都安县三只羊乡岜马屯和全州县白宝乡行水田村的两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的外貌及结构特征、种类组成、土壤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相似性对比研究,并与砂、页岩地区的马尾松群落进行比较.得出:在特殊的情况下岩溶地区的碳酸盐岩地层的土壤形成酸性,是岩溶山区能形成马尾松群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是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著名的先锋树种,在维持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择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七里峪林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白桦种问关联及其群落演替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检验,30个物种对中有18对种间关联极显著.白桦与所调查物种的联结系数均为正,物种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研究区内白桦处于增长期,物种之间关系密切;(2)在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白桦处于第3演替阶段,它是一个较不稳定的森林群落,随着群落演替,白桦林可能被油松、辽东栎取代.  相似文献   

7.
牟顺泰 《甘肃科技》2009,25(21):51-53
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的使用方法、步骤,并对评价小陇山天然次生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物理环境因素、群落结构组成、干扰状况3方面的8个指标进行了权数确定和排序。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太岳山七里峪白桦林种群进行了年龄结构分析、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并对该种群的四个函数(生存函数、积累死亡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危险率函数)进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①七里峪白桦种群龄级分布,不同环境下种群结构稍有差异:种群A、种群D为增长型种群,种群B、种群C、种群E趋向于稳定型.②白桦种群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③积累死亡率单调上升,生存率呈单调下降,上升或下降幅度前期大于后期,说明白桦种群在前期死亡率高,而种群后期则相对稳定.④在未来20年、40年、60年和80年中,白桦种群将呈现老龄级株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不同数据源分析不同林冠层中探测提取树高的异同,探索适用于中国北方天然次生林树高估测的方法。【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中林施业区0.25 hm2样地为研究区域,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aser scanning, ULS)、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和Vertex IV超声测高仪实测单木树高,根据冠层高度分布(canopy height distribution, CHD)对林冠层进行分层,对不同林冠层(上层和下层)、不同树木类型(针叶树和阔叶树)探测提取的树高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由CHD计算得到的冠层分层阈值为8.5 m。树高的离群值大多产生在林冠上层,阔叶树比针叶树更容易产生离群值,ULS比TLS更容易产生离群值。在林冠上层,ULS比TLS估测树高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低2.56%,ULS提取针叶树树高的rRMSE比阔叶树低2.68%;在林冠下层,ULS仅能探测到少量树木,ULS比TLS探测提取树高的 rRMSE高6.31%,TLS提取针叶树树高的rRMSE比阔叶树低1.16%。【结论】针叶树的树高估测精度普遍高于阔叶树;当TLS和ULS均能对单木进行完全扫描时,具有准确提取树高的潜力;树高离群值多由冠型不规则或相互交叉的阔叶树产生,而大部分针叶树,由于具有规则的冠型,所以产生的离群值较少;基于CHD对林冠层进行划分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数据源估测树高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地区建筑物基础若采用常规桩基,需进行一桩一探的施工勘探,不仅造价高工期长,而且成桩质量难以保证.与常规桩基相比,天然地基在工期、造价、施工质量上都具有较大优势.通过计算论证了岩溶地区某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能性,并通过PLAXIS有限元程序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充分考虑筏板的尺寸效应、卵石层的应力扩散以及地基土的实际应力状态等一系列因素后,该项目各项测试指标均可以满足设计要求,采用天然地基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岩溶地区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草丛(HL)、灌丛(SL)、灌乔林(SAF)、次顶极乔林(SCAF)和顶极乔林(CAF)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关联分析,探究森林恢复能否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为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森林的恢复,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  相似文献   

12.
贵州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同演替阶段30个群落样地的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灌木林阶段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均高于乔木林阶段,前者均匀度也稍高于后者,而乔木林阶段生态优势度有所增加;(2)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种,通常为1~2种;(3)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的生物量随自然恢复演替的进程不断增大,群落生物量构成也随自然恢复演替的进程而发生变化,灌木林的草本层和灌木层平均生物量都远高于乔木林的相应值,分别是乔木林的5.4倍和3.5倍;(4)群落的连续带指数分析反映了不同群落类型在群落演替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程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生物量、群落高度、与顶极群落的相似系数、显度和盖度等为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演替的进展,群落盖度的恢复最快,其次为群落种类组成,群落高度的恢复程度居中,群落显度、生物量的恢复较缓慢。  相似文献   

14.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林分直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宝天曼天然次生林32块样地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分别以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Beta分布,Gamma分布拟合及预测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10种主要乔木树种直径分布,并对其适用性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适合于拟合及预测该林分直径结构的分布.同时应用三种直径分布特征数对直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eta分布与Weibull分布均可以较好地描述宝天曼天然次生林主要乔木树种的直径分布;大多数树种偏度为偏左,峰度值为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木论喀斯特森林、弄岗森林自然保护区等典型喀斯特森林研究的分析、调查,阐述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性质、群落动态、稳定性、生态旅游、生态恢复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了茂兰保护区板寨河头原生林与小七孔卧龙坝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分别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R1)、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原生林的物种丰富度为12.3209,Shannon-Wiener指数为6.2311,均匀度为0.8804;人为干扰后的卧龙坝次生林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值比原生林高,分别为15.3087、6.6161、0.8966,其中乔木层与灌木层起的作用较大。利用群落优势度(λ)衡量了两个群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板寨原生林的群落优势度高于卧龙坝次生林。而卧龙坝次生林群落,由于阳性树种的入侵,已经占据群落顶层,一些阴性乔木待恢复,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生态系统对外界轻度干扰的一种适应,是恢复生态系统稳定的一种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优势种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立木年龄级的比较研究,以及对优势种种群在群落中重要地位的变化规律和生态位移动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森林群落演替的进展,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的优势种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变化是很有规律的.马尾松和荷木在群落中的地位明显地由大变小,不同步地被后来者取代.森林群落优势种种群的生态位移动的研究结果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