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宁夏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能值理论对宁夏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宁夏总能值用量为8.74×1022sej,可更新资源为5.89×1021sej,可更新资源产品为1.83×1022sej,不可更新资源为7.99×1022sej,货币流为8.02×1022sej,废弃物为6.55×1022sej.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宁夏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评估表,选取环境负载率、能值自给率、能值货币比率、电力能值比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使用强度等6个能值指标与部分省份和国家对比分析,认为宁夏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一种高资源消耗型经济,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对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因此,应改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反馈能值的引入,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生态经济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能值理论,选择能值自给率、人均能值用量、电力能值比、能值/货币比率、环境负载率、净能值产出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分析了梅州市2006-2010年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研究表明,梅州市能值自给率较高,梅州市对本地资源的依赖度高于外部资源;梅州市人均能值用量上升,该区域的人民生活质量较好;电力能值比增加表明梅州市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综合反映了梅州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长期来看具有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引用2010—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富锦市的人均能值用量、电力能值使用量比、能值-货币比率、能值功率密度、废弃物能值比率、人口承载力、能值自给率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其他地区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系统分析了富锦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2010—2014年,人均能值用量虽有增长但仍很低,表明富锦市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依然很低;富锦市的电力能值使用量比从11.54%上升到16.80%,虽有上升但仍很低.(2)富锦市的能值-货币比率从2010年的9.52×1012sej/$下降到2014年的5.97×1012sej/$,表明近几年富锦市的经济有所发展,但经济开发程度依然很低.(3)富锦市的能值功率密度低于世界能值功率密度的平均水平,但高于泰国和印度,说明富锦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4)2010—2014年,废弃物能值比率虽有上升但仅升为3.4%;富锦市的人口承载力有减少的趋势;富锦市的能值自给率虽有下降但仍很高,表明富锦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低且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高.  相似文献   

4.
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动、转化过程经过自然和人类经济社会,能值可用于表达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根据能值理论,从能值资源的投入和产出、区域环境压力及可持续发展状况3个方面考虑建立能值指标体系,分析2004—2011年承德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承德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平均消耗81.02%的不可更新资源及其产品,且81.41%—88.26%为本地资源.进口能值比率虽然呈现增加趋势,但占总能值用量的比例在16.33%以下.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利用强度增大,环境压力加大,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下降.应该结合京津水源地保护与生态屏障建设要求,加强京津冀区域间合作发展,增加进口能值流量,降低对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城市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一直以来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但基于能值理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研究多集中在某一年度或某不连续的几个年度,缺乏对某一地区的持续动态研究,使得研究具有很大偶然性和预见性[1].以2005年~2014年的威海市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能值理论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分析.从系统能值流10 a的动态变化中发现:1)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总量、经济反馈输出能值、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总体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可更新资源能值和经济反馈输入能值变化不大;2)环境负载率从2005年的1.21上升到2014年2.11,2008年达到十年中环境负载率的最大值2.18,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3)ESI的数值在3.5~7.5之间波动,EISD的数值在1~3之间波动,两个指标在数值上总体波动较大,并且总体态势呈现下降的趋势.上述发现表明:1)威海市生态经济系统中的高品质的能值不断流出,虽然整个系统的能值总量在增加但是系统真正获得能值财富在相对减少;2)威海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系统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应该引起重视;3)威海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并且在反复波动中呈现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运用能值理论,在对福清宏峰泰鲍鱼养殖基地各项能值流动情况进行核算的基础上,构建起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养殖基地的经营情况、环境影响及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和系统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鲍鱼养殖系统绝大部分能值投入来自于外部购进的不可更新资源能值,且投入产出比较低.鲍鱼养殖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且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较低.通过提高可更新资源能值比例和降低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比例可以显着降低系统的环境压力,提高可持续性;降低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比例还可以提高系统整体生产效率.研究结果为促进鲍鱼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福州青口投资区工业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能值基本理论与方法,在绘制福州青口投资区生态流能量系统图、建立能值分析表的基础上,计算了2002—2006年投资区工业系统各主要能值评价指标,对青口投资区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和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5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青口投资区大量依赖外界输入的不可更新资源的能值,最主要的投入是工业用电和钢材原料;产品输出能值大,系统净能值产出率总体较高;能值自给率逐年有所提高,资源分配趋于合理;系统能值密度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并逐年稳步增加,因环境负荷率的显著增加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总体趋势下滑,但下滑力度逐渐减缓.研究结果对总结青口投资区潜在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为工业区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绿色GDP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海洋资源比较丰富,但无序开发会使海洋资源遭受严重损失,影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在介绍我国海洋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资源的特点:海洋资源环境的脆弱性和有限性、海洋资源的共享性与外部性、海陆开发联系的紧密性等。现阶段我国海洋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海洋环境污染、海洋资源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近海生态环境恶化等。由于绿色GD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亟待建立绿色GDP。为了达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提出了基于绿色GDP的海洋资源开发策略:实施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用绿色GDP衡量陆源污染企业和临海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健全和完善海洋管理法规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福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福建省1981-2004年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货币比率、能值使用强度、电力能值使用量比例、环境负荷率、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和人口承载量等9个指标24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各项能值指标2010年的数值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24年来福建的能值投入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使用强度、电力能值使用比例不断上升,能值货币比率则持续下降,表明福建省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24年来福建省净能值产出率、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不断下降,环境负荷率不断升高,说明福建经济的发展是以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而取得的;(3)按各项能值指标的变化趋势曲线对2010年福建省各项能值指标预测表明,若按以往发展模式,福建省产品竞争力将下降,资源环境压力过大,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将退化或散失.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与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具体理论,构建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根据具体的计量方法与评价标准,对2004年至2013年浙江省海洋生态承载力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评价期内浙江省海洋生态承载力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变化情况,其对应的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从亚健康降到不健康再过渡到亚健康。其中,资源环境承载力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生态弹性力基本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类活动潜力从不健康过渡到亚健康状态。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生态建设、海洋科研管理三方面为推动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千年生态评估项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构建了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体系.以2010年为评价基准年,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照法等评估方法,对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10个核心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1)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5228×1010元/a,相当于2010年广西全区GDP的6.82%,其中调节服务价值最大,占60.87%,其次为文化服务,占27.74%;(2)供给服务价值较小,占11.38%;(3)各亚类服务价值的排序为:气体调节>食品供给>气候调节>污染物处理>旅游娱乐>基因资源供给>干扰调节>科研文化>生物控制>原材料供给;(4)广西近海生态资源开发水平较低,但潜力巨大,同时要注重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浅析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应着手修正传统的GDP核算体系,将环境因素和资源因素考虑在内来创建绿色GDP核算体系。文章论述了传统GDP和绿色GDP的关系,并阐述了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重大意义,以及创建绿色GDP指标所面临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对绿色GDP核算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庄军莲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27(2):152-155,158
分析广西涉海工程项目建设现状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提出海洋环境保护建议,为广西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陕西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陕西省生态经济系统1998年~2007年各能值指标进行分析,并与我国一些省份和其他国家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的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对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一种高资源消耗型经济.陕西省2007年人口数量已远远超过其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35,研究区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比较差.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陆海生 《广西科学》2014,21(2):169-172,178
【目的】为加快广西海洋科技的技术创新,研究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为广西海洋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分析广西海洋产业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和海洋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广西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西海洋产业的科技需求。【结果】广西海洋产业要加强海洋科技基础投入、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快海洋基础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加强海洋产业技术的引进和国际科技合作、加强海洋资源保护。【结论】广西在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形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环境资产排除在外,导致了GDP的虚增.吉林省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解决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的核算问题.通过构建环境生态成本对传统GDP进行调整,采用系列资源价值估算方法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2001年吉林省GDP中6.22%是以牺牲自身资源环境取得的,绿色GDP为1 906.07亿元.提出了提高吉林省绿色GDP占GDP比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主要海洋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1949~2010年发生在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情况,并对其进行风险影响分析。在影响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中,风暴潮灾害最严重,造成的损失最大,直接危及到国家财产、沿海人民生命生活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赤潮灾害和海水入侵灾害。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是引发这些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海平面上升使风暴潮的致灾程度加剧,海岸侵蚀、岸线变迁、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加重;人类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使潮滩湿地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赤潮危害加重、生态环境资源遭到破坏,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应采取工程与生态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提高海岸自然抗灾能力,将灾害损失及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8.
张云兰 《广西科学》2023,30(5):961-971
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影响因素和安全预警研究,可为系统安全调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2000-2021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通过资源利用效率指数、生态盈亏、生态压力指数评价系统安全状况,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分析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基于灰色GM(1,1)模型开展系统安全预警,并将预警结果与云南、贵州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0-2021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人均生态足迹增长90.30%,其中林地增长最快,耕地占比最大;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0.67%;系统资源利用效率提高72.97%,但2011年以来增幅较小;系统生态赤字从-0.395 hm2/人不断加剧到-1.292 hm2/人,生态压力指数从1.66升高到3.18,系统从中度不安全状态逐渐转变为重度不安全状态,并开始进入极度不安全状态;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垦指数对系统安全具有正向影响;2022-2033年系统安全由重警转为巨警,警情等级高于贵州和云南。因此,要提高耕地保护力度,促进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修正的生态足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将其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并以苏州为案例,计算分析了其1993年~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测算了其历年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结果表明:苏州十年的人均生产性生态赤字均小于全球人均生态赤字0.4 hm2,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则均大于0.4 hm2,其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全球不可持续型,且生态效率逐年提高;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逐年上升,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是增强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及采用的发展能力测算方法可较准确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及内部结构特征构建了对应的DEAHP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对2007—2012年间我国省际及三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有序度水平呈单调递增趋势,但整体有序状态仍处于相对低下水平.从区域来看,东部与西部的差异相对较大,而相邻区域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从省域来看,相邻省份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省际生态经济系统的有序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DEAHP模型的构建从理论上为评价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一种研究范式,为我国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