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花生转牛酪蛋白基因cDNA子二代,14株种子胚和子叶全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与对照比较7株子二代中均有一条新的蛋白质带,并在子叶和胚中大量表达.对3株子二代及对照花生幼苗叶片的Gus酶活性检测表明1株(2011)Gus酶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以花生成熟胚的幼叶做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发生.从外植体培养到子叶胚形成期间,可溶性蛋白浓度初期下降,以后相对稳定;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升高,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由2条陆续增加到10条,球形胚形成以后同工酶谱带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3.
发育过程中花生胚氨肽醇有两个活性高峰,与贮藏蛋白质的两个合成高峰相吻合,发育晚期有微弱的羧肽酶活性出现,脱落酸能抑制离体胚萌发,抑制内肽酶和羧肽酶活性,但不抑制氨肽酶活性。发育早期离体胚萌发时贮藏蛋白质降解依赖于羧肽酶、Act-D和CHM处理结果表明羧肽酸在成熟胚已预存但活性处于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大白菜子叶培养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的变化 ,随着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再分化的进行 ,子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 ,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增多 ,表明组织培养过程中形态变化与生理变化紧密相关 .培养基中添加 Ag NO3 对过氧化物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并促进不定芽的分化 .  相似文献   

5.
莲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曼  裴康康  孔德政 《河南科学》2010,28(5):547-549
以"寸三莲"种子为例,详细分析了其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子叶和胚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寸三莲"种子在正常的萌发条件下,SOD活性变化比较平缓,且子叶和胚中SOD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先上升后下降,这可能与萌发过程中氧自由基含量的变化有关;在整个发芽进程中,POD活性远远高于子叶POD活性;CAT活性相对稳定,而胚中CAT活性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的胚胎发生和组织化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胚珠是弯生的,双珠被,厚珠心,珠孔是由二层珠被所组成,呈“之”字型,胚囊为蓼型,多糖分布于珠柄、珠被、合点和珠孔端,珠心和维管束细胞中无多糖,但有可溶性蛋白质反应,胚囊周围有一层珠被絨毡局,细胞内富含蛋白质,并有多糖反应,助细胞和反足细胞中无多糖,助细胞的丝状器上有可溶性多糖。卵和中央细胞中有多糖反应,随着卵的成熟淀粉粒的大小和数且增加。在中央细胞的极核周围分布着许多复合淀粉粒,2本种的受精属有丝分裂前配子配合型,受精过程的特点是:受精前极核已融合为次生核,受精后形成具一个大的核和核仁的受精卵和受精极核,曾发现有多精子入胚囊。3胚和胚乳发育:(1)原胚期:受精卵具极性,细胞质和淀粉粒集中在合点端。胚乳早于胚发育,为核型胚乳。胚胎发生属柳叶菜型。胚柄起源于基细胞的纵横分裂,最后形成多细胞团块,原胚细胞中蛋白质多于多糖。胚和胚乳发育至多细胞原胚和游离核时期时,在游离核周围具淀粉粒。(2)胚分化期:在球形胚发育为心形胚时,子叶原基及胚的其它部分蛋白质增加,只在胚柄及胚根原基部分有较多淀粉粒。当鱼雷形胚时,胚乳已形成多层细胞,而胚柄退化。时胚乳和子叶梠伴生长(3)成胚期:胚器官进一步成熟。胚乳逐渐被生长着的子叶所吸收,胚柄已全部退化,子叶和胚根细胞中的淀粉粒增加,但在这些细胞中仍有蛋白质反应。本种为无胚乳种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有关旱芹人工种子内部培养物由体细胞脱分化产生胚性细胞、胚状体,直到成株的过程中形态发生的问题,对胚性细胞所处的状态、胚状体筛选和畸形胚、胚性细胞(团)或子叶胚包裹人工种子及其萌发特点、播种基质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一些有关旱芹人工种子研制的基本结论。 实验对培养物的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同工酶谱进行了测定,并得到了水溶性蛋白和过氧化物酶的培养时间曲线,以期从生化指标探讨人工种子这一特定条件下培养物的生理生化变化。  相似文献   

8.
花生子叶节外植体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建立花生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方法:利用花生子叶节高效再生体系,以农杆菌介导法,用含有表达质粒pBOG3VP7的根癌农杆菌进行外源基因转化,优化花生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通过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的诸多因素进行的优化,试验表明:侵染菌液添加100祄ol/L AS,结合负压处理,农杆菌侵染10min,共培养3d,延后选择2w。对抗性植株进行PCR和PCR-Southern检测,11株中有6株PCR反应呈阳性,其中有3株Southern杂交有特异性目标带出现。结论: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了花生基因组上。  相似文献   

9.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中某些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评述.当植物的体细胞一旦转化为胚性细胞后,各种细胞器相继增加,不仅丰富,而且活跃,早期的胚性细胞中ATP酶反应产物主要沉积于质膜和液泡膜上,后期ATP酶活性转入细胞内,液泡和细胞核中,而且在胚性细胞壁加厚处有活跃的ATP酶活性反应.在体细胞胚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胚性细胞分化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同时SOD活性与胚性细胞分化密切相关,表明胚性细胞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低浓度的H2O2对胚性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在胚性细胞分化和发育过程中存在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活性氧在诱发植物PCD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由基清除剂对花生子叶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维生素E、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甲酸钠培养花生子叶横切片,处理组愈伤和胚状体的形成早于对照组,其生长状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SOD及P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下降,表明这些物质作为自由基清除剂能改善培养花生组织的生长状况,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11.
黄瓜组织培养与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瓜子叶组织培养,研究了黄瓜子叶外植体龄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CAT,POD,SOD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愈伤组织诱导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在MS(MS+6-BA(1 mg/L)+AgNO3(2 mg/L))培养的3~5 d子叶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最强.子叶的抗氧化酶活性及蛋白含量与诱导愈伤组织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CAT和SOD与愈伤组织诱导呈负相关,POD和蛋白含量与愈伤组织诱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花生(Arachis hypogea L.)体细胞胚胚性特异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萌发3d的胚叶在诱导培养基上出现高频率的体细胞胚发生.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在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诱导第三天开始出现3条新的蛋白谱带,7d后出现2条新带,15d后又出现3条;而在非胚性组织中检测到抑制性的特异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仙客来种苗的子叶和叶柄作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2,4 D、细胞分裂素和细胞激动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发生,研究了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对两种不同外植体不定芽发生过程中的切片观察表明,两种外植体的组织脱分化始于维管束周围的维管束鞘细胞,随后开始分裂的是与其临近的薄壁细胞并能很快形成胚性分生细胞团.经30d左右的培养,进一步分化形成芽原基.子叶愈伤的芽原基通常出现在愈伤的边缘.叶柄脱分化比子叶快,不定芽可以起源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也可以由愈伤深处的分生组织分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14.
多胚突变体B.napus twn-119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119中发现的.经过连续套袋自交选育,目前已使多胚频率提高到34%.所获得的多胚种子萌发后,92%的种子中萌发出各自独立的双苗,6%种子中萌发出独立三苗,2%的种子中得到3个以上独立苗.偶尔可观察到生长的幼苗具有三片、四片子叶、幼苗的茎发生部分结合及子叶上具轴状附属物等异常现象.对多胚突变体的胚胎学研究表明,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初生胚体正常发育成胚,部分胚柄细胞转变成为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细胞而不是进入程序性死亡.这些特殊的胚柄细胞具有胚胎发生能力,胚柄中可以观察到多个球形原胚形成,多个原胚由宿存的胚柄细胞连接成一串.如果两原胚之间连接的胚柄细胞很少或没有,两个胚体在发育过程中会发生部分融合.幼苗根尖染色体数目的检查也证明多胚幼苗都具有正常油菜的染色体数目(2n=38).  相似文献   

15.
欧洲七叶树体细胞次生胚重复发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欧洲七叶树体细胞胚的子叶诱导次生胚发生,表明:MS ZT(0.5~2.0 mg/L) BA 1.0 mg/L IAA 0.2 mg/L培养基可直接诱导次生胚发生,诱导率超过80%;同一子叶的不同部位分化能力不同,靠近胚轴部位分化能力最强,其他部位比较弱。  相似文献   

16.
用植物病毒防治剂(TheVirocideforPlant)—TS制剂喷洒感病桑树植株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叶片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进行同功酶比较,发现处理株多酚氧化酶的酶带数和对照株相同,均为4条,但酶带位置、强弱有差异;处理株过氧化物酶有4条基本酶带,而对照株有3条酶带,处理株出现一条新酶带.处理株多酚氧化酶活性感病后期比感病初期提高1.6倍,对照株酶活性提高1倍,而过氧化物酶活性感病后期比感病初期下降60%,而对照株酶活性下降80%.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蛋白质含量,处理组为0.3g/L,对照组为0.38g/L,表明经TS制剂处理比对照桑萎缩病的病株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不同Cu污染对花生POD、SOD活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Cu浓度梯度处理对花生幼苗成活率、初花期生理生态指标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浓度的增加,花生的萌发和成活率明显下降,花期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出现先增加后又下降的趋势,电导率增大,色素含量降低,花生开花期植株生物量降低,株高、根长减短;土壤中5种酶活性皆有所下降,对Cu的敏感程度表现为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  相似文献   

18.
将Ⅰ型鸭肝炎鸡胚化弱毒MY株进行纯粹检验;以100ELD50 0.2mL/枚(含病毒3.0×105个拷贝)剂量经鸡胚尿囊腔接种10日龄SPF鸡胚,每隔12h观察并采集鸡胚胚体和尿囊液样本,运用自行建立的检测DHV-1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MY株弱毒的鸡胚增殖规律.结果表明,该毒种符合...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镜技术观察了黑暗中萌发中食松子叶和提供营养的雌配子体中脂肪体和与脂肪利用有关的乙醛酸循环体的变化,测量比较了子叶、下胚轴、根的长度、干重、淀粉含量,以及果糖1,6二磷酸酶的活性变化,对贮藏物质脂类、淀粉的利用及与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雌配子体中脂肪的利用快于子叶,淀粉作为临时贮藏物质在子叶和下胚轴中大量积累,根中极少,淀粉/干重比表明,子叶中淀粉比重大于下胚轴,这个由上向下的顺序变化与雌配子体由下向上,最后在子叶尖端脱离幼苗的变化暗示了贮藏物质通过接触从雌配子体传递到幼苗.在子叶中细胞质和质体果糖1,6二磷酸酶的活性都明显高于下胚轴,根和未萌发胚中细胞质和质体果糖1,6二磷酸酶的活性极低,表明子叶和下胚轴进行活跃的蔗糖和淀粉合成活动.  相似文献   

20.
大豆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积累的,绝大部分贮存在子叶内。因此研究子叶的发育及其营养物质积累的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对大豆胚胎发育虽然做过许多研究工作,但是对子叶发生的详细过程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作者对子叶发生过程中细胞分裂活性和分裂方向,以及核仁大小的变化等进行了观察,并对子叶中积累营养物质过程做了细胞化学的研究。在晚球形原胚内可划分出子叶形成区,胚芽原区和下胚轴—胚根区。子叶形成区细胞分裂频率较高,细胞分裂方向以垂直于胚纵轴的居多,核仁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