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齐彦槐及其制作的天文仪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清代天文学家齐彦槐的生平及其制作的面东西日晷、中星仪和天球仪等天文仪器 ,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天文仪器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齐彦槐的几件天文仪器基本上都吸收了西方天文学的内容 ,而且也继承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 ,是汇通中西的再创造 .  相似文献   

2.
远古天文,实指星象;古文字“文”与“纹”通,可证.当初,天文乃人类以点点繁星为背景所幻想的天空图案,故,古天文反映着古代人文.四象,又称四神或四灵.用为中国承传天文体系中的星空主要区划.四象既可表征四方与四时,又等分二十八宿为四宫,系二十八宿成熟期标志,并保留有更为原始的变演痕迹;隐现有远古人类对自然宇宙的神化与崇拜.视为人文区分,四象表征着远古人类族系间的征战、兴亡等混同拓展过程,四象也必然成为不同族系或族群所崇拜的图腾神;反映出东方文明的伊始条件.  相似文献   

3.
结合当前高校天文公选课教学现状及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针对如何解决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趣味性的矛盾,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热情和科学素质,对如何上好高校天文公选课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文远 《少儿科技》2012,(5):34-34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找到更多、更准确的实测资料是研究的重中之重,无数科研人员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自空间天文学诞生以来,人类进行天文观测的场所已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了。月球,就是新的理想观测点。  相似文献   

5.
1600年前后,利玛窦率先在中国试制小型欧洲式仪器.自1629 年起,在徐光启和李天经的领导下,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指导历局人员制造了象限仪、纪限仪、天球仪、黄赤全仪、日晷和望远镜等十几种欧洲式的天文仪器,其中多数是小型仪器.它们被用于日食、月食等天象的观测,以及以核验星表数据为目的的观测.  相似文献   

6.
以日地距离、太阳赤纬和地理纬度等因子为根据,定量地论述了天文季节和天文气候带的形成,阐明了导致地球上热量时空分布的根本因素是太阳的天文辐射.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多种常用日晷晷面线图设计计算式及其相应的线图样式,并阐述了赤道式、地平式、子午式、卯酉式等多种日晷的特色、优缺点及其结构安装要点.  相似文献   

8.
天文与人文-四象--龙、虎、凤、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古天文,实指星象;古文字“文”与“纹”通,可证.当初,天文乃人类以点点繁星为背景所幻想的天空图案,故,古天文反映着古代人文.四象,又称四神或四灵.用为中国承传天文体系中的星空主要区划.四象既可表征四方与四时,又等分二十八宿为四宫,系二十八宿成熟期标志,并保留有更为原始的变演痕迹;隐现有远古人类对自然宇宙的神化与崇拜.视为人文区分,四象表征着远古人类族系间的征战、兴亡等混同拓展过程,四象也必然成为不同族系或族群所崇拜的图腾神;反映出东方文明的伊始条件.  相似文献   

9.
新型高精度日晷的研究与开发吴振华(机械工程系)1研制新型日餐的意义日曼是古代应用的以日影测时的计时仪器.如今科学发达,精密先进的计时器已层出不穷,就其实用价值而言,古老的日文确实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日身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却价值永存,许多国家的广...  相似文献   

10.
在对网络教育和目前存在的几种天文网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针对大学公共天文教育所进行天文教育网站设计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日晷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计时仪器,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中国日晷研究和发展的特点是种类多样化、作图科学化和研究使用民间化,分析了这些特点产生的客观原因,认为西学的大量传入以及中国学者在此基础上汇通中西的工作是这个时期日晷发展得以兴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学科交叉的背景下,既有校勘方法已不能满足历史工作者们对史料更高准确程度的要求.由于天文学可以精确逆推的特性,相关史料的校勘引入天文方法已是势在必行.通过三个具体校勘实例,以示史料校勘可以通过天文方法解决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3.
简述秦汉时期的天文历法档案与气象档案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琪 《甘肃科技》2005,21(3):170-171,157
天文学是早期自然科学中的带头科学。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及我国古代的神权思想紧密相联,因此,它极受统治者的重视,秦汉时期专门设置了一些官员来进行天文观测,制历授时,这些官吏为了日后查考和研究的需要,保存了他们各自形成的天文历法档案。  相似文献   

14.
观测天气气候的变化,是人类最早从事的科学活动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气象科学开始萌芽。相传我国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黄帝时代,就设有专人从事气候观测。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尧帝时代,还设立了专门掌管天文和气象的官职(我国古代天气和气象是一起的),这一官职历代相沿。到清朝时称为“钦天监监正”,是掌管天文、气象的最高政府官员。我国古代曾为世界气象科学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历程中,宋代涌现出许多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政府制定的较为合理而完善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的,从人事管理角度对这些制度作了初步探讨,并得出结论认为:政府通过采取民间征召、门荫补授、官员推荐、考试录用、临时差遣等较为完善和灵活的人事选拔任用制度,为天文机构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政府在对天文机构人员的考核升迁中比较注重官吏的实际技能,采用技能考核制度、技术成果评定制度等办法来决定官吏的升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官吏在其位不谋其政、因循腐败的弊端;优厚的俸禄吸引和鼓励了官吏们投身于天文研究工作;健全的致仕制度保证了天文机构内研究人员队伍的不断更新和天文机构运转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天文选修课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这些年来在天文选修课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对我国高校天文选修课教学的特点、教学模式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天文选修课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并就如何提高我国高校天文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400年前,伽利略第一次使用望远镜观测天气、探索宇宙。为纪念人类首次使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共同倡议下,联合国大会把2009年正式定为国际天文年,并将主题定为“探索我们的宇宙”。  相似文献   

18.
试图从中国传统仪象的含义入手,并与西方古典传统的第谷天文仪器进行比较,探讨北京古观象台清代古天文仪器的来源。通过对《灵台仪象志》及第谷《新建天文仪器》的比较研究,可以肯定古台的清代仪象虽然假以"法象制器"的传统理念,但其确与欧洲第谷式的古典天文仪器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联系。清代仪象在引进西方度制的同时,应用中国传统的铸造工艺和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历史遗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天文学产生较早,取得了辉煌成就,自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该文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法、天文仪器、天文机构传入日本的情况,说明中日两国的天文学方面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日本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宋代理学家朱熹研究过天文学,而且有充分的史料证明“朱熹家有浑仪”。朱熹对浑仪的发展历史以及浑仪的结构有过深入的研究,并作了详细的描述。更为重要的是,他运用浑仪研究天的北极、北极星以及其它天文现象,以诠释儒家经典中的天文知识,从而表现出朱熹既是理学家又是天文学家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