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配体白细胞介素17E(IL-17E)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不同分期的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入院当日检测血清IL-17E水平,比较结肠癌组、对照组的血清IL-17E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L-17E对不同分期结肠癌的预测价值,获得最佳截断值.按照结肠癌TNM分期标准对结肠癌患者进行分期,根据ROC曲线得到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IL-17E高表达组、IL-17E低表达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血清IL-17E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清IL-17E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L-17E水平为(491.64±80.38)pg/mL,低于对照组的(789.52±206.7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血清IL-17E预测结肠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764(标准误=0.046,P<0.001,95%CI=0.673~0.855).IL-17E高表达组的肿瘤Ⅰ期、无淋巴结转移、肿瘤侵袭深度(T1+T2)、高分化比例分别为50.00%、90.63%、93.75%、90.63%,高于IL-17E低表达组的17.65%、72.06%、67.65%、6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提示:血清IL-17E与肿瘤分期呈负相关(r=-0.523,P=0.013).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L-17E水平明显下调,且其与肿瘤分期呈负相关,肿瘤分期越高血清IL-17E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中 Ce-erbB2,EGFR 的蛋白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结肠癌细胞系LST14,HT10进行检测.结果2株结肠癌细胞系中均有其表达.结论 CerbB-2,EGFR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Six4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通过医学癌症数据库分析Six4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利用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ix4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表达差异,分析Six4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ix4高表达结肠癌患者生存期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P=0.002).在结肠癌组织中Six4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Six4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病理分期(P=0.020)、肿瘤大小(P=0.034)、MSH6表达水平(P=0.035)有相关性,而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TNM分期、Ki67、P53、MSH2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Six4蛋白的表达水平(P=0.029)可以作为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ix4蛋白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Six4蛋白在结肠癌组织较癌旁组织高表达;Six4蛋白与病理分期、肿瘤大小、MSH6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miR-9-5p通过靶向调控ZAK表达从而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qPCR、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SW260、HT29及LoVo)及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中miR-9-5p表达水平及ZA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9-5p与ZAK结合的靶向序列。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检测miR-9-5p对ZAK的靶向调控关系。脂质体法将miR-9-5p mimic或/和ZAK质粒共转染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及SW620,通过CCK-8及克隆形成实验观察miR-9-5p/ZAK信号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观察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人正常上皮细胞系相比,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ZAK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在结直肠癌临床组织样本中,ZAK蛋白水平亦显著上调(P<0.05);miR-9-5p的表达水平在癌细胞系及组织样本中下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道基因实验显示miR-9-5p能显著影响ZAK 3’UTR野生型表达载体的荧光素酶...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果糖代谢相关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5(GLUT5)和己酮糖激酶(KHK)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http://kmplot.com/analysis/上的数据分析GLUT5和KHK的mRNA表达水平对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UT5和KHK蛋白在肺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SPSS统计分析GLUT5和KHK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无葡萄糖条件下果糖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的影响,以及沉默GLUT5和KHK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GLUT5和KHK mRNA表达水平较高的肺腺癌患者,其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均较差;GLUT5和KHK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GLUT5高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化较差有关(P0.05);KHK高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较差有关(P0.05);而且GLUT5和KHK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果糖可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沉默GLUT5和KHK后,细胞利用果糖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果糖可以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果糖代谢相关蛋白GLUT5和KHK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肺腺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GLUT5和KHK可作为治疗肺腺癌潜在临床靶点.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H2-calponin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检测H2-calpinin在结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构建H2-calpinin特异性小干扰RNA,稳定转染结肠癌SW480细胞系,同时将转染随机序列的SW480细胞作为对照,通过MTT实验、FACS细胞周期检测等方法研究H2-calponin下调对结肠癌细胞恶性生物行为的影响。结果:H2-calponin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增殖能力具有相关性,下调H2-calponin的表达能够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结论:本实验率先验证了H2-calponin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SLC44A5是一种胆碱转运蛋白,其与肿瘤关系的相关报道较少.有报道显示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然而其在肺癌中的作用尚未有相关报道.为探讨SLC44A5的影响,使用人肺腺癌细胞系H1299和H1792构建SLC44A5低表达细胞系,利用MTT法证明敲低SLC44A5会抑制细胞增殖.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证明敲低SLC44A5抑制细胞迁移.结果表明SLC44A5可能参与了肺癌的转移,具有成为肿瘤治疗分子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Myc蛋白对三阴性乳腺癌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应用shRNA进行慢病毒包装,构建低表达稳转株,再用westernblot验证敲低效果.利用MTT验证c-Myc蛋白对三阴性乳腺癌增殖的作用;应用划痕实验、Transwell Assay证明c-Myc蛋白在肿瘤转移中的影响.结果:在myc基因敲低后,c-Myc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迁移能力变弱.结论:c-Myc蛋白作为原癌基因的翻译产物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增殖、迁移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确蛇葡萄素(Ampelopsin,AMP)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探讨自噬活化及自噬对AMP抑制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为AMP临床研究抗肿瘤作用的自噬靶点提供依据.采用CCK-8法检测AMP(0~300μg/m L)作用HCT116细胞后细胞增殖变化,确定AMP的抗肿瘤作用;慢病毒感染法构建HCT116-RFP-GFP-LC3重组细胞株研究自噬标志蛋白LC3的荧光表达,结合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I/II和P62的表达确定细胞自噬活化状态;通过抑制剂Baf A1阻断HCT116细胞自噬晚期降解过程,比较AMP组与AMP+Baf A1组间AMP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明确自噬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AMP(150~300μg/m L)抑制细胞增殖,表明AMP具有抗肿瘤作用;对比空白对照组,AMP(50、75μg/m L)组重组细胞出现LC3荧光点状自噬体,自噬发生率分别为26.72%、19.47%; LC3II蛋白表达上调,P62下调,表明AMP诱导细胞自噬且自噬过程完整;与AMP组比较,加入Baf A1后,LC3II、P62蛋白及自噬点均显著增加,证明自噬晚期过程被阻断,但抑制自噬晚期降解过程对AMP组与AMP+Baf A1组间细胞增殖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阻断自噬降解过程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结论表明:AMP(0~300μg/m L)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激活细胞自噬,且自噬晚期降解过程阻断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细胞的增殖抑制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主要特征,肿瘤细胞通过上调丙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转运体2(ASCT2)来适应其对谷氨酰胺的需求.本研究发现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ASCT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并且,高表达ASCT2的患者长期生存率较低.在体外实验中,敲低ASCT2能显著抑制HCC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细胞周期分析表明,敲低ASCT2抑制了HCC细胞S期的比例.裸鼠成瘤实验证实敲低HCC细胞中的ASCT2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敲低ASCT2可显著抑制HCC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ATP生成以及AKT/S6通路的磷酸化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敲低ASCT2可抑制HCC细胞的恶性行为.此外,ASCT2下调后的HCC细胞线粒体代谢以及AKT/S6通路的磷酸化水平也受到抑制,提示线粒体代谢失调以及AKT/S6通路的异常活化与HCC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丙酮酸激酶M2(PKM2)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各指标的关联性,并初步探讨其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KM2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SPSS统计软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利用数据库分析骨肉瘤组织中PKM2 mRNA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再通过细胞增殖、克隆形成、Transwell迁移以及小鼠体内成瘤等实验方法观察抑制PKM2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体内成瘤能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KM2的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在骨肉瘤组织中PKM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患者预后均有较强的相关性(P0.05),即高表达PKM2的肿瘤直径较大(χ~2=5.79,P=0.016)、容易发生远处转移(χ~2=7.30 P=0.007)、临床分期较高(χ~2=8.44,P=0.004),患者预后较差(P0.05).且数据库分析结果也显示,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PKM2 mRNA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在骨肉瘤细胞系中沉默PKM2或应用PKM2的抑制剂均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P0.05),以及抑制体内的肿瘤生长速度(P0.05);此外,抑制PKM2可以使CyclinD1表达水平下调进而使细胞周期阻滞.结论:PKM2与骨肉瘤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骨肉瘤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PKM2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PARP10是ADP-核糖基转移酶家族PARPs的一员,大量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在细胞免疫应答、转录调控、DNA损伤修复、周期调节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ARP10可通过影响多种信号通路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已被发现参与了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生化实验证明PARP10在结肠癌细胞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敲低PARP10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通过筛选,我们发现香豆素(Coumarin)这一天然生物活性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初步证明香豆素通过抑制结肠癌细胞中PARP10蛋白表达而降低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本研究为深入理解PARP10在结肠癌中作用以及相关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体膜蛋白GOLM1对多种肿瘤恶性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对结肠腺癌生成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GEPIA大数据库分析、CRISPR/Cas9基因敲除、细胞周期和Transwell及小鼠荷瘤模型实验检测等技术,发现了GOLM1在结肠腺癌病人中高表达,且在结肠腺癌MC38细胞中敲除GOLM1后,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同时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以及小鼠肿瘤移植模型的成瘤能力。在分子机制上揭示了GOLM1敲除不仅显著降调了BCL-xL和MCL1的蛋白水平,而且降低了与细胞迁移侵袭相关的β-catenin、E-cadherin、Twist和ZEB2等蛋白的表达,并提高了其对星孢素诱导细胞凋亡的敏感性。综上,本研究发现了结肠癌组织中GOLM1过表达促进了癌细胞抗凋亡、促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初步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研究酪氨酸激酶Abelson(ABL)基因沉默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阿霉素(doxorubicin,DOX)联合作用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凋亡的影响.利用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ABL沉默稳转细胞株,并用Western blot检测ABL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 kit 8,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药物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RP1,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TRAIL,DOX均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细胞活性,二者联合用药可在较低剂量诱导细胞凋亡;ABL基因沉默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但同时也抑制了TRAIL对HT29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以及TRAIL和DOX对HT29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可见,DOX和TRAIL联合用药能够显著诱导HT29细胞发生凋亡;虽然ABL沉默能抑制HT29细胞增殖,但同时也抑制了TRAIL和DOX协同促进HT29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与细胞分化相关的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LINC0094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INC00941在6种不同类型的人类癌细胞和正常胚胎肾细胞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LINC00941在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HCT116 p53-/-、肺癌细胞A549和NCI-H1299、黑素瘤细胞Stilling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 以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为材料,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INC00941的表达水平发现,肿瘤组织中LINC00941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通过shRNA(short hairpin RNA)干扰技术降低HCT116细胞中的LINC00941 RNA水平,导致细胞增殖速度下降,说明LINC00941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与细胞分化相关的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INC0094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INC00941在6种不同类型的人类癌细胞和正常胚胎肾细胞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LINC00941在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HCT116p53-/-、肺癌细胞A549和NCI-H1299、黑素瘤细胞Stilling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以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为材料,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INC00941的表达水平发现,肿瘤组织中LINC00941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通过shRNA(short hairpin RNA)干扰技术降低HCT116细胞中的LINC00941 RNA水平,导致细胞增殖速度下降,说明LINC00941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FOXP3在人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OXP3在人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肺腺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标本42例和正常肺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肺癌细胞组与正常支气管黏膜组表达的差异,以及其在肺癌细胞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 FOXP3在人肺腺癌细胞高表达,阳性率为64.3%;在正常肺组织低表达,阳性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FOXP3蛋白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FOXP3的阳性表达率为83.3%,无淋巴结转移组FOXP3的阳性表达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FOXP3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FOXP3参与人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评判肺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以有机铵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四乙基溴化铵(TEAB),四甲基溴化铵(TMAB))作为阳离子,合成3种单Fe取代的Keggin型磷钨酸盐[CTA]_4PW_(11)Fe(H_2O)O_(39)(CTAFe),[TEA]_4PW_(11)Fe(H_2O)O_(39)(TEAFe)和[TMA]_4PW_(11)Fe(H_2O)O_(39)(TMAFe),并通过红外(IR)光谱、紫外-可见(UV-Vis)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考察有机铵盐阳离子对其结构及颗粒形貌的影响,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对比分析3种磷钨酸盐对人源结肠癌细胞HCT116和HT29及鼠源结肠癌细胞CT26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3种磷钨酸盐仍保持Keggin型结构,但引入不同的有机铵盐阳离子使其颗粒形貌不同,有机铵盐阳离子的碳链越长,得到的颗粒结晶度越差,CTAFe已不再呈现明显的晶体形貌;TEAFe和TMAFe对HCT116,HT29和CT26细胞无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CTAFe对3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具有药物浓度依赖性,对CT26和HCT116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IC_(50)值分别为0.038,0.08mg/mL;烷基链较长的有机铵盐阳离子,其磷钨酸盐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ARID1A对结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ARID1A调控细胞迁移的机制,本文通过在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中过表达和干扰ARID1A基因,观察细胞迁移率的变化,通过比较HCT116与正常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数据,筛选出ARID1A共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ARID1A后,细胞迁移率降低,而干扰ARID1A则与之相反.在1212个相关系数大于0.9的ARID1A共表达基因中,仅有4个基因参与细胞增殖,29个基因参与细胞迁移,涉及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多个信号通路.以上结果说明ARID1A抑制细胞迁移,并可能通过多个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配体1 (CXC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人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细胞株Ishikaw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CXCL1因子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XC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Q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XCL1 mRNA的相对表达;体外运用siRNA沉默Ishikawa细胞中CXCL1的基因表达,分别通过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法检测沉默CXCL1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法检测对细胞迁移能力与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NF-κB,MMP9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及QRT-PCR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XCL1表达升高,有淋巴结转移、分期较晚及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在CXCL1沉默组中,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下降,凋亡率增加,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升高,pNF-κB,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CXC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沉默CXCL1可能通过下调磷酸化NF-κB抑制Ishikawa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