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安徽省某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3种类型道路两侧22个采样点重金属含量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Mn、Pb、Co、Cr、As和Cd6种重金属进行污染分析和风险评价,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重金属来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某市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MnPbCoCrAsCd,次干路的Cr含量相对主干路和支路要低的多;地累积指数表明,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两侧土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Cr尚未污染或强污染,整体状况良好,Mn属于中等污染水平,Co、Pb属于强污染水平,Cd属于极严重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表明,Cd为严重生态风险程度,Pb、Co为较重生态风险程度,As为中等生态风险程度,Mn、Cr为低生态风险程度,从总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来看,次干路的生态风险相对主干路、支路要低,均已达到严重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后期土壤环境治理过程中应加强对Cd、Pb、Co的治理;因子分析从重金属元素中提取了2个主成分,可解释总变量86.277%,PC1(Cd、As、Cr)表示工业污染,PC2(Pb、Mn、Co)表示交通污染。  相似文献   

2.
采集渭南沋河湿地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体样品,测定其中Cd,Cr,Mn,Pb,Cu,Zn等6种重金属的质量含量.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沋河湿地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沋河水体中除Pb的质量含量部分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外,其他5种重金属的质量含量均达到功能区划对应的地表水水质目标要求.研究区域在平水期、枯水期的重金属污染属于清洁级,污染等级为轻微等级,其中Pb是沋河湿地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和科学评价天津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污染状况,以宝坻水稻田、北大港湿地、大黄堡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代表典型的农田湿地、滨海湿地和沼泽湿地,对各湿地0~3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As、Cd、Cr、Cu、Ni、Pb、Zn 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通过计算钠吸附比和碱化度,确定3种类型湿地土壤的碱化程度.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根据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探讨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天津湿地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且不同类型的湿地土壤受到的污染类型有所差异,其中,农田湿地受重金属污染程度高,滨海湿地土壤积盐程度高,沼泽湿地土壤pH值较高.湿地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与碱化程度具有一致性,为滨海湿地沼泽湿地农田湿地.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表现为农田湿地土壤中的Cd、Cr含量显著高于滨海湿地和沼泽湿地的含量.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Cd在农田湿地和沼泽湿地中处于中度污染,在滨海湿地中处于轻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农田湿地和沼泽湿地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滨海湿地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除Cd处于中度风险等级外,其他元素均处于轻度风险等级.天津3类湿地整体上都属于轻度风险,Cd为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分析广西北海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土壤重金属(Cu、Zn、Cd、Pb、Cr)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对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估,为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生态利用和治理提供指导。于2020年6月选择广西北海丹兜海、营盘镇互花米草湿地及两者光滩作为研究地点,采集土样并测定土壤理化指标,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5种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湿地表层土壤5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光滩,丹兜海湿地重金属含量高于营盘镇;地累积指数表明丹兜海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的Pb为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5种重金属污染级别均为轻微;大部分重金属与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粉粒和黏粒呈正相关,而与粗砂粒呈显著负相关。互花米草湿地可以累积重金属从而阻滞其进一步向海扩散,进而降低对海洋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反映中俄界河黑龙江第一大支流松花江的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主成分分析对松花江全江段表层沉积物Hg,Pb,Cd,Cr和As 5种有毒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潜在生态风险危害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松花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顺序为wCrwPbwAswCdwHg;变异系数CV表明Hg和As的空间分布离散性较大,而Cd和Pb则相对较均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推断;Hg和Cd的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因子Eri值较高,RI指数表明整体上松花江重金属污染处于低度风险水平,只有1#,2#,7#和10#4个断面处于中度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集了南宁市江南区主要农田土壤样品4 956件,分析了As、Hg、Cd、Cr、Cu、Zn、Pb和Ni含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富集因子、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结果表明,As、Hg、Cd、Cr、Cu、Zn、Pb和N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5、0.13、0.31、155.64、26.77、80.02、48.36、22.49 mg/kg。土壤中重金属Cr和Cd含量平均值略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余元素平均值均低于标准值。重金属元素富集因子变化范围0.52~1.51,表明研究区元素以贫乏—弱富集为主。Cr和Pb平均值最高,分别有17%和19%样品富集因子大于2,表明局部地区土壤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地质累积指数和污染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局部区域受到Cr和Pb的污染。综合污染指数PLI平均值为1.03,整体平均水平属于无污染—轻度污染水平。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中—强污染、强污染和极强污染等级样品比例分别为63%、29%、4%、2%、1%和1%。单元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顺序为HgCdAsPbNiCuCrZn,Hg和Cd生态风险较高。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来看,8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96,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轻微、中等、强和很强生态风险等级的样品比例分别为88.28%、9.12%、2.12%和0.48%。  相似文献   

7.
新疆沙湾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沙湾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和污染程度,本研究共采集土壤样品70个,测定土壤Zn、Mn、Cr、Cu、Pb、Ni、As、Cd和Hg共9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Zn、Mn、Cr、Cu、Pb、Ni、As、Cd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2.13、873.60、98.69、50.08、22.56、29.28、15.54、0.51、0.053 mg/kg,均低于国土壤环境二级标准,但都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其中Cd和Hg最为明显。经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不同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大小顺序为CdHgCrCuZnAsMnPbNi,所有采样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所占比例分别为28.57%、18.57%和52.86%。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d和Hg达到较高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研究区整体存在高生态风险。该研究将为研究区重金属污染治理、生态风险防范和产业结构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福建永定灌洋水库底泥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污染水平。【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测定了库区 38 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 6 种重金属( As , Zn , Cd , Pb , Cu 和 Cr )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的评价。【结果】水库底泥重金属从水库边到水库中心呈现含量逐渐上升趋势(南岸水产养殖区除外),上游含量总体低于中游和下游。底泥中 Cr , As , Pb 无超标点位, Cd 超标十分严重,Cu 和 Zn 超标较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灌洋水库底泥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 Cd (重污染), Cu (重污染), Zn (中污染), Cr (非污染), Pb (非污染), As (非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达到重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明显。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6 种元素中, Cd 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极强”, Cu 的潜在生态风险为“强”,As 、 Pb 、 Cr 和 Zn 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多因子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为 330.13 。【结论】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强”,表明底泥整体处于严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我国某铀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事故树对我国某铀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矿山周边土壤中U、Cd、Cr、Cu、Mn、Ni、Pb、Zn八种重金属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随着离铀矿山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减弱的趋势,整个区域的重金属污染处于极强的水平.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元素Cd为极重污染,元素U为重污染至极重污染,其次为Cr,Pb,Zn,Mn,Cu,元素Ni为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元素Cd为极强污染,其次为Cr,Pb,Zn,Mn,Cu,Ni,均为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南京莫愁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污染程度,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ICP-AES)对沉积物中Cd,Cr,Cu,Mn,Ni,Pb,Zn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计算各种重金属的污染指数,评价各种重金属所引起的污染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莫愁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Mn,Zn,Pb,Cu,Cr,Ni,Cd;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计算得出莫愁湖表层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处于偏重的污染程度,其次为Pb,Zn,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而Cr,Cu,Mn和Ni没有引起污染,处于清洁状态;沉积物垂向上Mn和Zn含量变化较大,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Pb,Zn。  相似文献   

11.
以阳宗海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湖岸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As、Zn、Cu、Cr、Ni、Pb、Co、Mn)的含量水平.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湖滨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甄别主要污染物,同时采用基于总量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基于形态的风险评估指数法来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及不同形态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阳宗海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元素在4个湖岸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其中Cu、Ni和Co的最高值出现在北岸,Zn、Mn、Pb、Cr和As的最高值出现在东岸;(2)阳宗海不同湖岸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大致呈现东岸湖滨湿地受重金属重度污染,南岸和北岸湖滨湿地受重金属轻度污染;西岸湖滨湿地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警戒水平,且不同重金属在不同湖岸的污染程度存在差异;(3)阳宗海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总体呈现低生态风险,不同湖岸RI值呈东岸北岸南岸西岸,其中As、Co和Cu为主要的风险污染物;(4)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主要赋存形态存在差异,主要以还原态和残余态为主,RAC风险评估指数法表明8种重金属具有中等程度以下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福建永定灌洋水库底泥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污染水平。【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库区38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6种重金属(As,Zn,Cd,Pb,Cu和Cr)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的评价。【结果】水库底泥重金属从水库边到水库中心呈现含量逐渐上升趋势(南岸水产养殖区除外),上游含量总体低于中游和下游。底泥中Cr,As,Pb无超标点位,Cd超标十分严重,Cu和Zn超标较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灌洋水库底泥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重污染),Cu(重污染),Zn(中污染),Cr(非污染),Pb(非污染),As(非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达到重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明显。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6种元素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极强",Cu的潜在生态风险为"强",As、Pb、Cr和Zn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多因子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为330.13。【结论】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强",表明底泥整体处于严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污染等级,在博斯腾湖大湖区采集沉积物样品15个,分析Cu、Pb、Zn、Cr、Ni、Cd和Mn 7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I_(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的评价法,对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沉积物中重金属Cu、Ni、Mn和Cr的含量都未超出新疆土壤元素背景值,Zn、Cd和Pb呈现明显的累积性,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2. 1、5. 1和2. 6倍;该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有一定的特征性,重金属在博斯腾湖西部富集程度较高;地累积指数评估显示,7种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清洁至中度污染,Cd污染最为严重; 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大小依次为:CdPbCuNiZnMnCr,Cd是主要的生态危害因子,40%的采样点处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等级,60%的采样点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等级。  相似文献   

14.
以巢湖北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65个表层土壤样品中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及污染特征,并与其他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利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CrZnNiPbCuAsCdHg,Cd和Hg变异系数较大,且对深层土壤元素有较明显的富集作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各重金属均为清洁水平,污染程度依次为:PbCrAs=NiCuCdZnHg;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土壤总体为清洁水平.在8种重金属中,Cd和Hg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处于强生态风险的主要因子,贡献率分别为19.40%和72.87%.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评价青海省枸杞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状况及潜在环境风险,采集青海省红枸杞无公害种植区的表层土壤,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质谱法测定重金属元素Cd,Cr,Hg,Pb,As的含量,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土壤质量现状及潜在环境风险。结果表明:5种元素的富集比例大小排序为CdHgAsPbCr;Cd,Hg,As和Pb元素在样区有一定程度的累积,Hg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Cd、Hg和Pb元素的含量值略高于土壤自然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Cd元素属轻度污染级,As元素属警戒级,其余3种元素的污染指数均属安全级;潜在环境风险指数分析显示,Cd,Hg和Pb元素为主要生态风险因子,该区域综合风险程度为轻微水平。总体看来,样区土壤尚未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垦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石河子垦区北泉镇和桃花镇采集农田土壤样品130个,测定土壤Cu、Zn、Cr、Cd、Pb、As和Hg7种重金属含量,系统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农田土壤Cu、Zn、Cr、Cd、Pb、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34、102.64、58.77、0.46、13.72、18.89和0.036mg/kg,均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其中Cd、Hg、Pb和As最为显著。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但Cd和As的超标率分别达到了16.92%和9.23%。土壤中Cu—Zn—As、Cr-Cd—Pb有较强的同源性,而Hg具有强烈的异源特征。北泉镇农田土壤Hg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桃花镇,而Cd、Cr和Pb则低于桃花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总体差异较小。7种重金属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Cd和Hg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较大,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0.71,属尚清洁(警戒限)。样点中重金属多因子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的占27%,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占50%,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占23%;其中,土壤Cd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大,其次是Hg。  相似文献   

17.
本文集成近几年江苏海岸沉积物重金属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全面分析江苏海岸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然后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r、Zn、Pb、Cu、Cd、Hg、As)进行了污染生态风险评估,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进行了重金属来源识别.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不均,重金属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口区、盐城原生湿地、贝类养殖区和少数港口,如王港、启东港、新洋港和洋口港. Cr、Zn、Pb、Cu、Cd和As污染表现为轻度-中度污染,Hg污染表现为中度-高度污染.多变量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来源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Cr、Zn、Pb、Hg和As,来源于化工、海港交通、农业和海水养殖;第二类包括Cu和Cd,来源于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工业活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海州湾北部海域15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含量(As、Hg、Cu、Pb、Zn、Cr、Cd)测定,研究了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重金属来源,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Cd、Pb、Zn、Cu和As 5种元素平均含量超过江苏海涂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2.62、2.58、1.80、1.35和1.24倍,存在明显的富集.研究区重金属来源以自然来源为主,Cr和Hg受自然来源控制;Zn、As、Cd和Cu主要来源于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Pb来源于船舶污染.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Pb和Cd地累积指数高于其他元素,为轻度—偏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总体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Cd为主要风险元素,达到中—较高生态风险水平,其他元素均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三峡库区重点水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监测研究,探清受测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沉积物潜在风险,解析重金属来源。【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沉积物中含Cd量和含Mn量的范围分别为0.016~1.30mg·kg-1和380.27~2191.85mg·kg-1,其他6种重金属的含量范围为3.33~255.05mg·kg-1。地累积指数表明,重金属累积程度从大到小顺序为Mn,Cd,Cu,Zn,Pb,As;Cr和Ni基本处于自然状态。【结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整体较低,仅朱沱断面处于中度风险状态。但生态风险随水流方向呈逐渐升高趋势,至化工园区下游断面沉积物污染指数最高值达到(4.3);嘉陵江干流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明显低于长江干流断面,表明其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自然背景。
  相似文献   

20.
 多年高强度的金属矿产开采使得矿区土壤重金属富集。本文精确构建矿区三维地表模型,合理布置367个采样点;调查分析矿区土壤中重金属Cd、As、Cu、Zn 和Pb 的生态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为:Zn>Pb>Cu>As>Cd,重金属含量实际值远超背景值,且变异系数差异较大,Cd、As、Cu、Zn 和Pb 在土壤中含量的对数值成正态分布;污染指数均为重度污染,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Cd>Pb>Zn>As>Cu;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达787.29,潜在危害程度很大;Cu、Zn、Pb 总非致癌风险HQ小于1,但Cd、As 仍存在很高健康风险,且As 为主要风险源。本文实现了重金属污染风险状况在三维模型上的可视化表达,为矿区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直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