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TOPSIS分析方法对江西省铅山县永平镇矿区、非矿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测度,通过分析以揭示矿区内农户相对非矿区农户土地利用投入差异情况及其主导影响因素,同时分析矿区农户存在土地利用效益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耕地利用效益整体偏低,整体效益亟待提高,内涵挖潜空间较大.矿区极少数农户耕地利用产出效益偏高,主要是通过精耕细作、提高机械化水平所致;矿区绝大多数农户土地利用效益较低,粗放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现象并存,而地表塌陷、环境污染等因素是制约矿区土地利用效益偏低的主要原因,在土地规模既定的情况下,改善环境质量、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提高机械化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矿粮复合区农户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煤矿区排水量大,水质好,是一种优质、稳定的中水水源。在分析济(宁)北矿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数据的基础上,以实现矿区水资源循环利用为目的,提出了适合矿区矿井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研究了矿井排水在矿区内循环利用及纳入社会化中水系统的可行性。对矿区内中水资源进行了水量平衡分析,提出了矿区中水的利用模式,确定了"水循环"型煤矿区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矿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矿区生态和环境问题进行大量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矿区普遍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适合矿区行业特色的矿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和有效维护矿区生态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铁矿资源丰而不富,铁矿石供不应求,需要长期进口富铁矿建国40多年,进行了大量的铁矿地质勘查工作,基本探明了我国的铁矿资源。截至1991年底,共勘查了1898个铁矿区,保有铁矿石储量500.7亿吨,其中工业储量244.9亿吨,铁矿石的平均品位33%。我国铁矿资源的可利用程度较低。已利用矿区536处,占有储量166.9亿吨,可供规划利用矿区126处,占有储量129.8亿吨,两者合计占总储量的59%。按矿区可建规模统计,已探明的可利用矿区的建设能力可达3亿吨/年,其中已建矿区生产能力为1.7亿吨/年。由于90%以上为贫杂矿,需要建设资金多和成本高等因素,预计到2000年我国仅能年产2.3~2.5亿吨矿石。  相似文献   

5.
矿区的特殊性给矿区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矿区监控系统主要用于事后取证,本文提出了一个综合的“感知矿区”综合信息系统,利用现有最先进的射频识别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手机短信综合服务平台,该系统是一套针对中国矿区的特殊情况所建立的信息化综合平台。  相似文献   

6.
依据整体采矿学的理念,即从整体上全过程、多方位、系统和动态地研究一个矿区多矿床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构建了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综合优化模型,根据所构建的模型对姑山矿区的多矿床矿产资源开采与利用进行了综合优化研究,得出了姑山矿区的铁矿石推荐生产规模为540×104 ~680×104 t/a的结论。研究结论对加强姑山矿区的建设、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矿区可持续发展均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RS和Markov链的平朔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1年、2005年两期TM影像对平朔矿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监测,结合矿区开采规划,分析了矿区的土地变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的增加是以侵占大量农田为代价的.利用空间马尔柯夫模型对平朔矿区2021年土地进行预测并结合矿区规划进行修订,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以各类型转化为建设用地的趋势最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研究区的城市化过程和工矿用地的扩张.  相似文献   

8.
滇东北某铅锌矿区Ⅰ矿带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北某铅锌矿区位于云南东北部昭通地区,规模中等。该矿区Ⅰ矿带为白云岩溶隙裂隙充水型矿床且紧邻洛泽河,可能受河水补给,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介绍了该铅锌矿区Ⅰ矿带水文地质特征,并利用数值模拟法对矿区的涌水量进行预测,为矿区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并可为类似矿区矿坑涌水量预测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龙岩吕风矿区由于受变质作用影响主要为无烟煤,笔者通过对矿区内煤层煤质资料整理,系统地分析了该矿区内可采煤层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指出了煤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青海省格尔木市某矿区的影像数据和CASS数据,利用MapGIS软件从基础数据处理、MSI影响数据生成、DEM建立、沙盘制作四个方面介绍了该矿区的电子沙盘制作过程,为在矿区开展工程点布设、矿区规划等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直观、便捷的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尝试利用变量聚类分析方法对矿区附近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进行辨识,并采用 综合主成分分析法对矿区附近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和分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变量聚类分 析法可以有效地辨识矿区附近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主要成分;运用综合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样本的综合 主成分,并对其排序和聚类,可以有效揭示矿区附近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数据结构、相互关系和不同样 品点的污染程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矿区附近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的评价结果,反映了矿区主要 重金属污染物的影响,同时又定量化了土壤复合重金属污染研究。辨识和评价结果可为矿区附近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治理对策的提出和重点治理区域的确定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采煤引起的矿区变形进行科学变形预测,利用曲线拟合法对监测点沉降情况建模,准确反应了监测点沉降变化规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为矿区沉降预测、矿区治理和安全运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使沉降变形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矿产开采过程中废污水产生的途径,以减少矿区污水排放为目的,提出了如何对废污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并对在矿产开采过程中保护水资源,实现矿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斌 《海峡科学》2008,(11):33-34,48
通过大深矿区尾矿处置利用与污染现状的调查,分析存在问题,对矿区尾矿的污染防治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的煤炭资源浪费的现状,分析了要保护和合理开发煤炭能源,不断的研究利用煤矸石、煤泥等进行发电,发挥矿区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好地服务于矿区广大居民.  相似文献   

16.
文章用三点法对宿县矿区地温数据进行校正,并通过井下稳定实测数据进行修正,获取可利用的地温基础数据,进而研究矿区地温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矿区中部地温梯度大多为2.2~2.8℃/hm,局部地区地温出现正异常;矿区西南和西北地区地温梯度较低,多数低于1.9℃/hm,并出现负异常;同一水平上,矿区西南部地温较低,东北部地温较高,而中部地温比较稳定呈过渡趋势,从矿区西南部到东北部地温逐渐增加;矿区地温主要控制因素是矿区构造、松散层和地下水。  相似文献   

17.
龙岩吕凤矿区由于受变质作用影响主要为无烟煤,笔者通过对矿区内煤层煤质资料整理,系统地分析了该矿区内可采煤层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指出了煤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系统研究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方法及其模式,对矿区生态环境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研究了生态系统管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能值分析方法在生态系统管理的应用;矿区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矿区生态健康评价及其风险控制、衰退矿区产业转型、矿区生态产业发展等领域.研究结果表明: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研究可望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研究;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指标体系构建;矿区复合生态系统主要污染物排放的能值评估;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调控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9.
神经网络在矿区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矿区地下水评价的新方法,矿区地下水资源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的应用等问题.采用并加以改进的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N)算法对矿区地下水水位进行了建模和预测,同时以神东矿区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复杂的矿区地下水系统评价进行模拟预测,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矿区浅部岩层的低温制冷效应,分析了金洲矿业集团金青顶矿区地温分布状况,研究了入风流与岩壁之间热湿交换过程,提出了一套利用低温岩层预冷入风流的降温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金青顶矿区恒温带原始岩温常年保持12℃左右,垂直深度为55-65m之间的区域;利用标高为-155m以上的浅部岩层预冷入风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