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实验采用二茂铁热分解原位沉积法制备了金属Fe填充碳纳米管复合雷达吸波材料.高分辨透射电镜观测证实了Fe在碳纳米管内的填充发生,填充的金属Fe在碳纳米管内呈准连续的纳米线.采用HP8722ES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样品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采用吸收屏理论公式计算材料反射率损耗、匹配频段及匹配厚度.结果表明,样品反射损耗随吸收层匹配厚度的增大,吸收峰向低频方向迁移.吸收层在Ku波段具有较好的吸波效果.当吸收层匹配厚度为3.5 mm时,在中高频范围内,反射衰减最大达-22.73 dB,反射衰减小于-10 dB的频宽达4.22 GHz.  相似文献   

2.
用铁砂 (磁铁矿 )尾矿为原料可制备性能优良的吸收材料。在 8~ 1 2GHz,其吸收量达 1 8dB ,匹配厚度 0 .58mm ,1 0dB带宽 2 .5GHz,铁砂尾矿经相变热处理后吸收量可提高到2 8.4dB ,用尖晶石型铁氧体吸收材料代替部分尾矿可使吸收峰位置移向高频区 ;过渡族金属离子的加入使吸收量和带宽有较大的增加 ,A =2 9dB ,1 0dB带宽 3.5GHz;不同电性介质加入 ,也能改善其吸收特性 ,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铁砂基复合电波吸收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铁砂基复合电波吸收材料中混入一定量介电型吸收材料 ,使基础材料吸收量明显增加 ,由 13dB增至 2 7dB ,匹配厚度仍保持在 1.2mm左右 ,混入一定量的电阻型吸收材料 ,吸收量由 13dB略增至 15dB ,匹配厚度明显增加达 1.4 8mm ,吸收曲线变得平缓 ,同时混入二种类型只收介质未产生积累效果 ,因此可用它们来调整某些特性以满足不同需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湿化学法制备了稀土氧化物Nd2O3填充碳纳米管.高分辨透射电镜观测到纳米颗粒在碳纳米管内以纳米晶粒形态存在,并呈准连续状态分布.充填碳纳米管的Nd2O3的纳米颗粒提高了材料的磁损耗.采用HP8722ES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样品在2~18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依据传输线理论计算了材料的反射率(R)、匹配频率(fm)及匹配厚度(dm),结果表明,与未填充碳管相比,Nd2O3填充碳纳米管的相对介电常数虚部ε″减小,相对磁导率虚部μ″和磁损耗正切tanδm增大.当匹配厚度为3.0mm时,稀土氧化填充碳管在3.0GHz处吸收最强,其反射率峰值为-9.09dB,低于-5dB的频宽达0.77GHz.随着吸收层厚度的增加,Nd2O3填充碳纳米管的吸收峰向低频移动,吸收层在S波段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经典电磁学理论推导,提出一种完全吸收入射平面电磁波的电阻薄膜-介质层-全反射导体膜结构。该结构要求电阻薄膜与真空波阻抗匹配,电阻薄膜背面衬以λ/4厚度的无损耗介质,介质的底部放置全反射导体膜,即可保证全吸收入射电磁波,这对红外辐射计和隐身材料均适用,为此类特殊功能材料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铁氧体多层结构电波吸收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三种不同磁导率μi的铁氧体基复合电波吸收材料制成双层结构电波吸收体,在7~12GHz频段A~f曲线与单层基本相似,存在两个吸收峰,但第二峰移向高频,吸收量A由20dB增至37dB;在吸收介质层与反射板之间以及在两个介质层之间涂以介电型介质膜,使第一吸收峰移向高频,吸收量分别增至29dB和27dB;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i1-xLaxFeO3(x=0,0.05,0.10,0.15)粉晶样品,用X线衍射仪表征样品的晶体结构,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的颗粒形貌与尺寸,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样品在2~18 GHz微波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复磁导率,并计算损耗角正切及微波反射率.研究结果表明:Bi1-xLaxFeO3晶体结构为钙钛矿型,颗粒形貌为直径约200nm、长度约700nm的不规则短棒状;La的A位掺杂有利于提高体系的微波吸收性能;当样品厚度为2.6 mm,x=0.10时,吸收峰值为27.7 dB,小于-10 dB吸收带宽为3.4 GHz,该材料的电磁损耗来自介电损耗和磁损耗,但介电损耗较大.  相似文献   

8.
BaMnZnCo-W型铁氧体微波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BaMnZn-W型铁氧体的制备和Co2+含量对其微波吸收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有一个2.5mm厚的涂层在11.5GHz频率左右有一较大的损耗吸收峰,峰值高达40dB.初步分析了此损耗吸收峰可能产生的机制,同时比较了在相同条件下加碳纤维前后铁氧体吸收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0.8Ba0.2MnO3 粉体,并与纳米Ni 粉按不同质量比复合,制得复合材料样品.测量样品在2~18 GHz 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复磁导率并计算微波反射系数,分析不同组分对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吸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比单一组分样品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当La0.8Ba0.2MnO3含量为62.5%时,材料微波吸收效果最佳;当样品厚度为2 mm 时,大于10 dB 的吸收频宽达到3.6 GHz,最大吸收峰值为24 dB;当样品厚度为1.8 mm 时,大于10 dB 的吸收频宽达到3.3 GHz,最大吸收峰值为44 dB;LaMnO3在A 位掺杂Ba2 ,其电磁性能将发生变化,再与磁性纳米Ni 粉复合,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综合作用能使体系的微波吸收效能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1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位掺Sr,B位掺Fe的纳米级LaMnO3微波吸收材料粉体,用XRD和SEM表征该材料样品的晶体结构、颗粒形貌与尺寸,测量样品的微波吸收特性和电阻率。结果表明,于800℃煅烧的样品晶体结构为钙钛矿型;颗粒形貌为棒状,长度约100 nm,直径约20 nm;电导率在半导体的电导率范围内;当样品厚度为2 mm左右、Fe含量为0.12和0.14,Sr含量为0.2时,在2~18 GHz范围内,10 dB以上吸收带宽达6.2 GHz,最大吸收峰达34 dB;样品厚度为2.21 mm时,8 dB以上吸收带宽达8.5 GHz。  相似文献   

11.
对用Co2+,Ti4+置换Fe3+的BaMnZn-W型平面六角晶系微波铁氧体吸收材料的制备和吸收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涂层厚度为1.06mm在7-12GHz频率范围内有三个吸收峰,峰值最高达34dB以上;同时比较了在相同工艺条件下,随着Co2+,Ti4+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吸收频率特性和涂层厚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BaMnZnCoTi-W型铁氧体微波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用Co2+,Ti4+置换Fe3+的BaMnZn-W型平面六角晶系微波铁氧体吸收材料的制备和吸收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涂层厚度为1.06mm在7-12GHz频率范围内有三个吸收峰,峰值最高达34dB以上;同时比较了在相同工艺条件下,随着Co2+,Ti4+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吸收频率特性和涂层厚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羰基铁粉形貌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羰基铁粉具有温度稳定性好、吸收频带宽、可设计性强等优点,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对两种参数基本一致,但形貌各异的羰基铁粉(球状和树枝状)进行了电磁吸波性能测试,用以研究形貌对羰基铁粉电磁吸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形貌对羰基铁粉的电磁吸波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相比于球状羰基铁粉,树枝状羰基铁粉的最大反射损耗增加了94%,达到-47.14dB。同时,对应于最大反射损耗的频率从球状羰基铁粉的11.88GHz移动到树枝状羰基铁粉的6.44GHz。这是因为树枝状形貌有利于形成不连续网络、增加对入射微波的漫反射、还可以带来更多的界面电荷极化,从而增强对电磁波的吸收强度。此外,本研究表明各向异性结构是提高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获得轻质宽带吸波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NH3和CO2的选择性分离I. 间歇吸收机理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摩尔比接近于 2∶ 1的 NH3/CO2 混合气体进行选择性吸收研究 ,得到了良好的选择性分离效果 ,选择性分离因子 S1在 2 .0 6~ 7.2 3之间 ,S2 在 2 .86~ 1 0 .63之间 ;考察了气体速率和溶液中 NH3浓度对选择性吸收的影响 ,得到了高气速 ,短接触的结论 ;论证了选择性吸收的机理模型 :NH3的吸收属于气膜控制 ,CO2 的吸收可看作假一级快反应。  相似文献   

15.
氮化硼薄膜的厚度对场发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 在n型(100)Si基底上沉积了不同厚度(54~124 nm)的纳米氮化硼(BN)薄膜.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BN薄膜结构为六角BN(h-BN)相(1 380 cm-1和780 cm-1)结构. 在超高真空系统中测量了不 同膜厚的场发射特性, 发现阈值电压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厚度为54 nm的BN薄膜样品阈 值电场为10 V/μm, 当外加电场为23 V/μm时, 最高发射电流为240 μA/cm2. BN薄膜场发射F-N曲线表明,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电子隧穿了BN薄膜表面势垒发射到真空.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体等离激元是一种重要的元激发,在固体里它不能与光波耦合所以无法用光波分波来研究,但是在团簇里由于边界的存在,情况不太一样.此外,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根本的,但简单金属团簇在紫外光区的光吸收从未被实验研究过,尽管这方面的理论计算非常多.采用光倒空技术对N a20和N a92团簇进行了光吸收实验,覆盖了近紫外部分以及可见光范围(2.0~5.5 eV);实验还研究了其它一些团簇在近紫外范围内的吸收截面.在可见光部分N a20的实验数据与现有的数据非常吻合.除了表面等离激元在可见光区域很强的吸收峰外,还观察到紫外区域明显的光吸收.对吸收截面光谱进行洛伦兹拟合揭示了中心略高于4eV宽峰的存在,这个宽峰的频率与权重均与理论预测非常接近,被确定为纳米团簇"体等离激元"共振.这些吸收光谱是金属纳米团簇由光子激发的"体等离激元"集体电子态的首次实验观测与证实,这种实验现象只存在于有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