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潮汐周期在潮坪沉积中的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平静天气泥质潮滩相对淤积期进行现场直接观测每个潮周期的沉积物特征。结果表明潮汐层偶的厚度变化与大小周期潮差旋回性变化密切相关。原始数据平滑后曲线更清晰地展示出大小潮周期,反映随机的非潮汐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地定的数学方法予以去除。现代潮坪观测表明潮汐沉积可以记录潮汐能量呈周期性变化的特性,因此,可通过研究保存较完整的潮汐韵律层的层偶组来提取古潮汐信息。但这种蕴含潮汐信息的韵律层可能只局限于一些基本不受风浪影响的沉积环境,而在长江三角洲开敞型泥质潮坪难以保存。  相似文献   

2.
简要综述了中国开敞型潮坪的分布与特征,总结了多年来在开敞型潮坪所做的野外观测结果,包括不同时间尺度沉降板观测分析潮汐层偶的生成和保存,插桩观测季节性潮滩冲淤和研究砂、泥质单层的形成与保存.结果表明,潮流和波浪侵蚀造成开敞型潮坪潮汐纹层的保存率极低,连续性差.季节性强风浪和平静天气交替形成的小型层序,其中砂、泥质纹层厚度的变化与大小潮旋回所形成的沉积序列类似,但二者的成因不同,所代表的时间尺度差别较大.因此,在进行高分辨率古潮汐环境研究时需严格分析潮汐沉积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种方法对条状偶极层的电场进行了计算,重点讨论了采用旋度源理论计算的方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晚古生代古盐度与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古盐度数据为有争议的塔里木盆地上古生界地层的沉积环境研究提供判定依据。方法对盆地巴楚、塔中、塔北地区的上古生界泥岩样品进行B,Ba,Sr,Ga等微量元素及K2O含量测试,开展古盐度地球化学分析,使用多指标恢复出研究区晚古生代水体的古盐度。结果本研究测试的古盐度数据分布于4.7‰~55.2‰,变化范围较大,涵盖了淡水、半咸水、咸水、超咸水各种类型。其中,以半咸水—咸水样品多见,超咸水样品集中出现于巴楚地区二叠系南闸组及库普库兹曼组,淡水样品出现于塔中地区砂泥岩段。结论古盐度测试显示,塔河地区"东河塘组"具半咸水特征,这一结果与该区钻、测井揭示的三角洲沉积吻合;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各泥岩段的古盐度具半咸水特点,反映了该时期为有河流注入的淡化泻湖环境;砂泥岩段沉积期,淡水河流注入对古盐度控制作用较为明显。巴楚地区二叠系南闸组—库普库兹曼组泥岩为咸水浅海陆棚—半咸水泻湖与潮坪沉积,个别样品的古盐度偏高可能与样品含火山凝灰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入各向异性的细观尺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本构方程,将各向同性修正偶应力理论推广到各向异性,基于虚功原理首次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合板新修正偶应力理论的自由振动模型.该理论包含不同的两个材料细观参数,偶应力曲率应变不对称.但是,用于各向同性材料与原修正偶应力理论等价,为了便于工程应用,建立了只含一个细观材料参数的偶应力层合薄板理论弯曲和振动的简化模型.算例表明建立的偶应力层合薄板模型能用于分析层合板的自由振动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蒙城流星雷达(33.4°N,116.5°E)自2014年4月运行以来,已经持续观测超过了8 a。本文报道了该流星雷达8 a的水平风场和大气潮汐波动观测结果。另外,给出了该流星雷达观测和Navy Global Environmental Model-High Altitude(NAVGEM-HA)模拟的对比结果。观测结果表明在北半球较低中纬度地区,流星雷达观测的流星数量存在明显的周日变化,流星数量在当地时间的上午增多,在午后和夜晚降低。同时流星数量也存在明显的周年变化,在9和10月份出现大值,在2月份出现低值。此外,北半球较低中纬度地区中间层-低热层大气水平风场存在明显的周年变化,在84 km以上,纬向水平风场在夏季表现为东向风场,冬季表现为西向风场;而在84 km以下,冬季为东向风场,春季为西向风场。经向风场则表现出冬季为北向风场,夏季为南向风场。此外,大气风场存在明显的太阳热力潮汐波动,主要表现为周日潮汐,半日潮汐次之。其中纬向和经向周日潮汐均在春季3月份出现了最大值,振幅分别可达到40和30 m/s,而在秋季9月份出现较大值,振幅分别可达到30和25 m/s。周日潮...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油田开始使用注水开发,而且已经步入到高和特高的含水开发阶段.我国的油田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油田最高国家之一,并且其储存量占总量的五分之四以上.在油田测井解释技术中,水淹层的测井资料也在不断完善,促使产量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8.
岛弧从水下生长到水上其沉积环境也发生了演变 ,西藏东部三江地区中段的情况就是如此 ,厚度大于 1 2 1 0 m的上三叠统哇曲组 (T3w)由弧火山岩夹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组成 ,沉积相自下而上由海底扇发展到河流相。与此相对应的火山熔岩流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从下而上由块状向块体或枕状体的变化说明这是渐进的浅水环境。综合火山 -沉积物特征的研究 ,表明陆缘弧曾经历了水下浸没的深水环境而后上升到陆上环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负电子偶素(Positronium, Ps)的形成是正电子-原子碰撞过程中独有的物理过程。为了探究正电子与氦原子散射过程中正负电子偶素形成的问题,应用屏蔽近似模型下的光学势理论方法研究了等离子体环境中正电子-氦原子碰撞的电子偶素形成过程,计算了0~100 eV入射能量区域内总的正负电子偶素形成截面(1s+2s)。在计算等离子体环境中靶原子体系的能级及波函数时,应用屏蔽的氦原子模型势描述了屏蔽效应对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电子偶素形成截面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其他理论、实验结果对比并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在中低入射能量下,屏蔽模型下的光学势理论方法对于处理正电子-氦原子散射问题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探讨龙门山甘溪泥盆系土桥子组灰岩和泥灰岩、不溶残余物以及烧失剩余物之间元素含量差异.通过对比它们之间的元素含量特征与相关性,结果表明SiO2、Al2O3、Fe2O3、K2O和TiO2的含量在灰岩和泥灰岩中差别很大,而在不溶残余物中含量则基本没有差别,在不溶残余物和烧失剩余物中的含量差别也很小;各元素与不溶残余物和烧失剩余物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相互问的相关性也很好,表明其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物,而且物质来源是一致的,它们基本不会受成岩作用的影响.MnO、MgO和FeO等组分在灰岩和泥灰岩中的含量相差不大,在不溶残余物和烧失剩余物中的含量差距略微增加,相关系数中等,为0.7~0.9,表明其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物,但是受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大.Cr、Co、Ni、Zn和Ba等元素与不溶残余物相关系数低,反映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弱.龙门山甘溪土桥子组灰岩和泥灰岩地球化学分析的烧失剩余物中所反映的元素含量与成岩作用对应关系与不溶残余物是一致的,可以用于元素稳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沉积方式与碎屑岩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体的韵律性和砂岩储层层内不连续薄隔层的存在导致砂岩储层层内渗透率差异,从而影响其层内非均质性。本文对八类沉积方式形成的砂体的内部韵律性及泥质薄夹层分布特征进行讨论,建立各类砂体沉积模式与碎屑岩储层层的非均质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离散偶极近似(DiscreteDipoleApproximation,简称DDA)的方法,分别计算一定尺度的球状、棒状和椭球状银纳米粒子在不同介电环境下的消光光谱.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的最大消光位置随所处介电环境折射率的增加呈现明显的红移现象,两者之间的关系大体呈线性.  相似文献   

13.
云计算是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一次革命.云计算对用户表现为各种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其中基础设施层为用户提供硬件资源,是其他各层提供所有服务的基础.对基础设施层的物理构成及其功能进行研究,设计了一个小型的云计算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总体设计、虚拟化方案以及服务流程,该设计模型能够完成所有基础设施层应具备的基本功能,适应各类型基础设施服务提供企业融入云环境并为用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讨论模糊环境下二层报童问题,分别建立约束具有模糊系数与带有模糊约束的模型,通过满意度和隶属函数将问题进行转化,并给出问题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贵州晴隆大厂锑矿床为例、试说明在具层间古喀斯特的条件下,宽缓褶曲中的层间滑动构造、褶曲与层滑过程中的派生构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化学法和浸泡法研究了Q235碳钢与304L不锈钢在典型含硫环境中的电偶腐蚀行为.采用SEM观察试样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实验体系中304L的阴阳极过程均为电化学活化步骤控制;在pH为4和7的实验溶液中,Q235钢的阴阳极过程均受电化学活化控制;而在pH=13.3的实验溶液中,Q235阴极过程受电化学过程控制,阳极过程受离子扩散控制.在三种实验溶液中的电偶腐蚀效应随阴阳极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但电偶电流随阴阳极面积比的变化并不呈现出对数正比规律.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Q235钢的电偶腐蚀速率明显减小,但电偶腐蚀效应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中操作系统抽象层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中操作系统抽象层存在的必要性,并对其如何实现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对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实现抽象层方法给出了源代码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发挥改性沥青的作用,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的方法,探究湿热环境下沥青路面材料的使用性能,使改性沥青路面面层的组合设计更符合不同工况下的受力要求,对12种组合形式的沥青混凝土进行层间剪切试验,基于可拓学理论对沥青混凝土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得到沥青的面层材料合理改性效果排序与分级以及黏层材料分级,对不同工况等级匹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