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颜士全 《科技资讯》2009,(35):158-159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与其同时期的作品相比,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人物外貌描写也别具一格。本文试从人物外貌的写真与写实、外貌的成长性、外貌美丑与心灵善恶的割裂等探讨人物外貌"非概念性"的描写;从抓住性格特征、浅色调描绘、民族特色等入手把握其"白描式"的人物外貌描写;指出吴敬梓在人物外貌描写方面打破了种种俗套与模式,体现出自己独到的文学运思。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可以从其叙事上的言说角色的特点来分析。少数民族作家作为言说者,在反映本民族人民生活的作品里,往往既是代言人,又是评判者。这种特殊的言说者角色,使得他们的作品常常对其言说对象爱恨交加,从而使作品在情感上被打上深深的民族烙印,具有不可替代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欧阳山同志的《三家巷》《苦斗》具有浓烈的、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向为评论者公认和赞扬.表现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一个重要方面——风俗画描写,也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和欣赏.有的文章还总结了欧阳山同志这两卷作品的风俗画描写所提供的有益的经验。现在,仅就风俗画描写在这两卷作品中的主要特色与作用,谈谈我的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两部长篇小说,都曾获得国际文学大奖,他们取得的成就是不朽的。两部作品同样是描写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但写法并不完全一样。丁玲的作品重在表现土地改革对农民带来的思想意识上的震撼与变化,剖析深刻而意蕴深厚;周立波的作品重在描写土地改革的伟大业绩,叙事简洁而气势恢弘。两部作品双峰并峙,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表现土地改革运动的不朽史诗。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作家在文学的领域里如何描述和评价战争,展示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与精神气质。在世界文学交流融汇的背景下,解读中国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有助于发现各民族文学的独特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多民族文学世界的丰富性。将傣族英雄史诗《厘俸》与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中国主流文学中较多描写了战争的《春秋》、《左传》等作品相比较,可以看出傣族人民崇尚力量、赞美勇敢,但却否定掠夺、向往和平生活的独特文化心理。它的尚武精神是战争频繁的历史时代与农业文化环境相交融而孕育出来没有血腥味的尚武精神。  相似文献   

6.
论劳伦斯小说的象征和比喻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一生创作了很多文学巨著,在他的作品中经常用到象征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描写象征了人们的心灵,触及了人物的情感和欲望。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英雄作为社会史化认可的行为模范,是一个民族的代表性人物;英雄观体现人们对何为英雄的认知。《三国演义》和《伊利亚特》作为中西古典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均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英雄形象。考察英雄形象背后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挖掘中西文化异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学的社会文化内涵,更为深刻地感受文学和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8.
三维解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他早期的童话作品却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夜莺与玫瑰》以其深刻的主题、纯美的意象、诗化的语言和戏剧化的情节使它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其作品的艺术美、精神至美和美文思想又使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他对生死和人生的哲理思考也在作品中有深刻的反映。所以,只有从文学、美学和哲学的三维视角才能比较全面地解读王尔德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9.
《理智与情感》是一部描写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女性文学的作品,特别体现了简.奥斯汀最现实的爱情婚姻观:理智和情感必须相结合。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两位女主人公在恋爱中的不同表现,来洞悉这个时期英国女性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0.
小说《问天》是河南著名乡土作家乔典运先生的压轴之作。思想深邃,富有哲理,写出了在农村农民中推行民主政治的维艰。同时,作品诸多细节描写的失真给人以图解政治和政策之虞,影响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他遭遇坎坷,对人生有较深的体悟,加之勤奋钻研,使其作品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较高的思想性,这是他取得较高成就的基本原因。与此相反相成的是:他文化程度偏低,生活圈子狭小,创作模式僵化少变,作品人物雷同和情节虚假,又是其多数作品存在较大局限性的渊薮。  相似文献   

11.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作者成功地描写了青年人的懵懂情感和体现在作品人物身上的纯洁美好的人性;在描写优美景色的同时,做到了情与景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出现,是明后期社会文化、时代风尚和文学发展的产物.从全书的主旨、结构、人物等方面来看,这些描写具有不容任意删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与语言交流相比,非言语交流形式的描写更能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内心感受,使人物之间的关系更逼真,更有感染力。在小说《牛虻》中,作运用多种形式的非言语交流如人物的表情、眼神、声音、手和身体的动作、衣着打扮和随身物品、生活环境等,深入细致地刻画出小说中的牛虻(亚瑟)、琼玛、蒙太尼是主教等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暗示了他们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正是作恰如其分地运用了非言语交流的形式,才使得小说《牛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研究非言语交流形式,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而且能提高我们鉴赏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潍坊学院学报》2015,(3):31-34
《潜水鸟》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短篇小说集《屋中的小鸟》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借草原潜水鸟的销声匿迹、自然环境的改变来暗喻梅第女孩皮格特·坦那瑞人生轨迹的变化以及梅第人社会生活边缘化问题。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刻画了与皮格特有着相似人生轨迹的人物闰土,借农村生活的凋敝以及闰土的沧桑变化来反映农民在民国乱世间的艰难处境。这两部作品有着许多卓然可比的文学现象,他们对自然美好乡村的怀念、人文社会对自然的破坏、特定社会环境下处于底层人物的遭遇方面都有着相似的探讨,共同唱响了一首纯真与经验之歌。这两个文本所具有的能够引发共鸣的内在一致性为他们的平行对比提供了可能性,彰显了文学跨域国别、跨域文化和语言所具有的普遍而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小说《问天》是河南著名乡土作家乔典运先生的压轴之作。思想深邃,富有哲理,写出了在农村农民中推行民主政治的维艰。同时,作品诸多细节描写的失真给人以图解政治和政策之虞,影响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他遭遇坎坷,对人生有较深的体悟,加之勤奋钻研,使其作品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较高的思想性,这是他取得较高成就的基本原因。与此相反相成的是:他文化程度偏低,生活圈子狭小,创作模式僵化少变,作品人物雷同和情节虚假,又是其多数作品存在较大局限性的渊薮。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是一部有着大量死亡描写的长篇小说,作品中描写的死亡人物众多,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死亡描写匠心独运,特色鲜明,赋予作品厚实深邃、凝重苍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愧为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在130篇的鸿篇巨著中,仅人物传记,就达112篇,尤以悲剧人物的描写最为出色。他们或雄奇沉郁,或慷慨悲壮,带有极其浓烈的悲剧色彩、悲剧情感,同时又不乏崇高之美、阳刚之美。《史记》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也充分体现在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形象之中。他们的悲剧命运有着共同的特征,即“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失败或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从而显示出悲剧人物巨大精神力量与人格力量,震憾并净化人…  相似文献   

18.
眼睛是人的一个生理器官,它能传达出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思想等复杂内容,因此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颜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成为承载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高尔基在《我的大学》里对人物眼睛的颜色、表情等都有细致的描写,不仅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而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思想以及生活经历,同时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的眼睛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9.
对《创业史》的评价,我们应该像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一样,不能因为作品的思想局限而否定它的艺术成就;在人物描写方面,《创业史》主要采用心理描写,而不是像赵树理那样在故事的发展中呈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了一个多彩的农民意识世界;在结构形态方面,《创业史》不是通过描写某一个人物的人生轨迹来表现主题的“时间”小说,而是通过描绘同一时空下几组人物思想意识的交锋来表现主题的“空间”小说,展现出了一个开阔的农民生活空间,开拓了“宏大叙事”的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赫索格》中占全书大半的书信记录是全书的焦点所在,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上百封"没有地址"的、普通的、怪异的信,不仅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贝娄式写作风格",而且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作品中信在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人物思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