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同步测压技术对华南沿海地区大量存在的低矮双坡房屋进行刚性模型风洞试验,考虑并列布置工况风荷载的干扰效应并用体形系数 来描述房屋表面在各个工况下的平均风压系数。结果显示:领近施扰建筑的屋面及纵墙的体形系数随干扰间距的变化明显,表现为随着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间距分别为0.5m和1m时取得最大值。而施扰建筑的有无以及干扰间距的变化对远离施扰建筑的屋面纵体以及迎背风山墙的体型系数基本无影响,其值在各个工况下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品字形建筑群静力干扰效应,以及受扰建筑表面风压系数干扰因子的空间分布,分析建筑相对位置变化对静力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物串联布置且间距较小时,遮挡效应明显;建筑间斜列布置时,静力干扰效应减弱;建筑间并列布置时,容易发生狭缝效应.对于成品字形建筑群,下两建筑对上一建筑的干扰效应具有遮挡效应又有狭缝效应.受扰建...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频测力天平风洞试验,分析了实际工程中矩形高层建筑风致干扰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两矩形高层建筑不同空间位置下的气动干扰效应.结果显示:矩形高层建筑风荷载的干扰放大效应主要是其侧后方正交布置的另一矩形高层建筑导致,且这一矩形建筑处于受扰建筑下游时产生的干扰效应明显高于处于上游的情形.沿受扰建筑的侧方和后方增大两矩形高层的间距比,风荷载干扰效应整体呈递减的趋势,加速度干扰效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施扰建筑在受扰建筑侧方移动时的干扰范围和强度均要高于在受扰建筑后方移动时的情形.受扰建筑顺风向体型系数的最大干扰因子可达1.41.干扰效应也会显著增大受扰建筑横风向的体型系数,以单体状态顺风向体型系数归一化的干扰因子为1.08.进一步考虑动力放大作用后,受扰建筑顺风向和横风向基底弯矩的干扰因子可分别达到1.49和2.28,加速度的干扰因子最大可达1.23.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轻型折叠落地四坡野营房屋在风作用下表面风压分布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和大气边界层基本理论,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参考现场实测和风洞试验结果,对落地四坡野营房屋进行数值模拟基础性研究,确定网格划分方式、网格数量及湍流模型等技术及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以风向角和落地坡角为参数,进行了24种工况下落地四坡房屋表面风压分布的数值计算,得到房屋表面风压分布特性及风荷载体型系数;用影响建筑气动外形的表面各区体型系数为参数,以对建筑表面作用最小为目标进行体型优化,得到合理体形的建筑落地坡角为60°~72°(屋脊角为132°~140°)。研究结果可为落地四坡房屋的抗风设计及体型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常见的两栋相同的双坡屋面轻钢厂房前后布置时,在不同距离不同风向角下其屋面风压的变化及影响,并与单体工况比较,获得了群体效应下低矮双坡屋面房屋的屋面风压的分布规律和特性.本文的研究可供门式钢架厂房群体建筑的抗风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建筑群风效应的角度出发,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风洞模型试验对群体低层四坡屋面房屋周围的风场及表面风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与双坡屋面建筑群做比较,在单体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风洞试验结果有较好吻合的前提下,获得了有相邻建筑干扰的情况下,低层四坡屋面房屋的表面风压的变化规律,为群体建筑的合理建筑形式及结构抗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典型矩形八塔超大型冷却塔塔群风致干扰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拟建183.89 m超大型冷却塔的矩形八塔组合塔群的1:200比例尺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刚体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高密度冷却塔群的风致干扰效应,给出受扰塔在16个来流方向下的喉部断面压力系数分布以及结构整体阻力、升力系数,分析形成显著不利干扰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环向压力系数分布对于受扰冷却塔表面风致效应的反应最准确、最直接,但结果形式繁杂;而结构整体气动力(阻力、升力系数的均值和根方差)简单、明确;与压力系数相比,基于结构整体的气动力可以较准确地确定不利来流工况;在典型不利来流工况下,受扰塔塔体喉部断面的压力系数分布变化特征符合通道作用的机理;高频天平测力试验结果与刚体模型测压试验结果不一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仅将高频天平测力试验结果作为测压试验结果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冷却塔在单塔和双塔情况下的表面风压分布,应用风洞试验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增加模型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来补偿模型试验的雷诺数效应,通过与以往成果的比较以确定合理的粗糙度,进行变风向角和塔间距工况的双塔干扰试验.研究表明:模型表面粗糙度对冷却塔外表面风压系数有较大影响;双塔串列时前塔对后塔的影响远大于后塔对前塔的影响;斜列时可根据前塔对后塔的干扰程度并按风向角划分为3个区域.同时给出典型塔间距下考虑风向角因素的后塔体型系数包络线,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TH-UWB的码间干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UWB主要应用在密集多径的室内环境,所以研究多径效应造成的码间干扰对于设计高速UWB系统非常重要。分析了基于跳时多址的UWB的码间干扰效应。通过分析脉冲的各个多径分量与之后发送的脉冲的时间差的分布,得到了跳时UWB的码间干扰估算公式。与采用等间距发送脉冲时的码问干扰对比,结果显示,随着脉冲重复周期增大,跳时UWB的码间干扰的改善的速度比等间距发送脉冲时缓慢。  相似文献   

10.
尹明干 《科技信息》2006,(11):474-475
轻型建筑钢结构房屋体系中,屋面系统的用钢量占总用钢量的比例比较大,因此合理的设计屋面系统对整体结构的经济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檩条布置的间距出发,研究了檩条及屋面板的受力特性,提出了檩条不等间距布置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气弹试验大型冷却塔结构风致干扰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某电站超大型冷却塔为对象,设计加工1∶200缩尺比等效梁格气弹模型,在同济大学TJ-3风洞中,进行了冷却塔单塔测振风洞试验,在模型频率、振型、气动力参数模拟和试验易操作性方面均取得良好的较果,较好地避免了传统连续介质模型设计方法的不足;然后通过群塔风洞试验结果深入地探讨了子午向高度和环向角度变化对于所有测点位移脉动总能量、共振分量和风振系数的影响,最后总结性地获取了这类结构的风致干扰效应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飞行爬壁桥梁检测机器人的功能特点,结构上,飞行爬壁机器人在飞行状态下时,四个旋翼不在同一平面而是处于一种纵列式排列。针对这种纵列式旋翼间存在的复杂气动干扰,先对单旋翼流场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仿真并验证其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纵列式双旋翼在不同横间距、不同纵间距、不同转速的情况下进行气动仿真。然后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横纵间距以及转速对前后旋翼以及整个系统的气动特性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横间距对纵列式旋翼间的气动干扰较大,而轴向间距相对较小,干扰程度与转速相关。可见本文结论可为飞行爬壁机器人的旋翼布局、转速、可行性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跨度双幅桥面桥梁三分力系数的气动干扰问题,采用风洞试验方法对某在建大跨度双幅桥面桥梁的气动干扰效应进行研究.分别改变双幅桥面间距、风攻角参数来研究其对双幅桥面三分力系数气动干扰效应的影响.研究显示,双幅桥面桥梁三分力系数的气动干扰效应主要表现为:下游桥面阻力系数的降低,上游桥面桥梁阻力系数与单幅桥面相比略有降低;上、下游桥面的升力系数和升力矩系数也存在一定的气动干扰效应,但相对而言影响较小,其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核电站两相邻200 m高超大型冷却塔,基于完全气动弹性模型通过风洞试验对其风致干扰效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干扰效应使共振响应显著增大,但仍以背景响应为主;双塔串列时,尽管由于上游塔的“遮挡”效应使得下游塔最大平均响应减小,但最大均方差由于干扰效应略有增大,响应极大值基本与单塔一致;斜列时,当上游塔尾流作用在下游冷却塔时,响应放大系数最大;基于整塔响应极大值定义的干扰因子可保证将单塔风荷载放大干扰因子倍后得到的最大响应与群塔的最大响应相等,由此考虑风向频率后得到的推荐干扰因子与规范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完善轻型可移动房屋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实际调查及野营房屋的使用情况调查,划分了轻型可移动房屋的设计使用年限。基于可靠度设计方法,依据概率理论极限状态设计准则,运用校准法得到不同设计使用年限房屋的目标可靠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移动房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和响应面模拟分析方法,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可移动房屋适用性变形进行分析,给出了基于目标可靠指标下的可移动房屋主要受力构件的变形限值,为轻型可移动房屋结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定日镜通常以群的形式出现,在气流流过时,各个单体之间会出现干扰效应,影响到它们的风压分布以及流场特性。为了研究这种干扰效应,建立数值风洞模型,编制相应的UDF程序,模拟B类地貌下大气边界层风场入口条件,选用标准k-ε模型模拟计算不利工况、常用工况、停放工况下的两定日镜前后径向布置的干扰效应和四定日镜辐射状布置的干扰效应,计算风力干扰因子,给出其流场分布图,分析不同工况、不同距离、不同布置形式等因素对定日镜表面风压的影响。计算中通过选用混合网格强制内部非结构化网格向外部结构化网格过渡,使用Gambit软件中的Size Function功能,在确保网格精度的同时大大减小了计算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径向布置定日镜中,后方定日镜处于前方定日镜的尾流区,其表面风压减小较为明显,仰角为0°时对距离影响最为敏感;辐射状布置的定日镜受到斜侧前方定日镜干扰,表面风压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三并列方柱风荷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三并列正方形截面柱体在不同地貌下的动态风荷载和局部风压分布特性。结果显示,对称并列布置的两个柱体可以显著地干扰并增大被扰结构的动力荷载,在B类地貌下且间距比为3.2时,可以使横风向和顺风向响应基底弯矩的干扰因子分别增至4.56和1.36,并且并列三柱体间的干扰效应明显高于双柱体并列的情况。在B类地貌下,三柱体配置的横风向和顺风向响应基底弯矩的干扰因子值要比相应双柱体并列布置的分别高出109%和6%。粗糙化地貌的高湍流度气流对结构的旋涡脱落有明显的干扰作用,故在高湍流度流场,相应的干扰因子大大降低,但在D类地貌中,试验观测到的横风向和顺风向响应基底弯矩的干扰因子仍分别有1.66和1.12。  相似文献   

18.
数值模拟港口集装箱群在强风作用下的倾覆干扰效应,分析集装箱群的倾覆临界风速干扰因子随集装箱堆放的排数、间距和层数变化的规律,并比较两堆和三堆集装箱的干扰因子.结果表明,集装箱堆局部集装箱的倾覆临界风速要比集装箱堆整体倾覆临界风速要小;随着层高的增加,各堆集装箱群的倾覆临界风速均相应的减小;随着排数的增加,各堆集装箱群的倾覆临界风速均相应的增大;随着间距的增加,各堆集装箱群的倾覆临界风速逐渐接近于单堆集装箱群.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跨球壳屋盖风荷载的干扰效应问题,在大气边界层风洞内分别对单球壳和四球壳屋盖进行了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有、无考虑周边球壳屋盖,从结构基底力和风荷载体型系数分布规律等方面研究了群体球壳屋盖间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在风对屋盖结构的整体作用方面,球壳屋盖结构基底平均竖向力系数值为0.81,为向上的风吸力,而基底平均水平力系数值为0.19且主要表现为顺风向的阻力;周边球壳屋盖的存在显著地减弱了结构的基底竖向力,而在部分风向角下增加了结构的基底水平力;在结构的抗风设计中,四球壳屋盖结构的基底水平力干扰因子由于偏安全考虑取为1.21,而基底竖向力可不考虑干扰效应,即结构受到的向上风吸力可按单球壳工况的竖向力取值.在风对屋盖结构表面产生的局部风荷载分布方面,单球壳屋盖结构表面的体型系数呈现对称分布,迎风面低纬度区域存在小范围的正压,其最大体型系数为0.99,而在屋盖顶部高纬度区域则存在较大的风吸力,相应体型系数可达-1.70;周边球壳的存在使得屋盖表面体型系数的分布形式有所改变,其风致干扰主要表现为遮挡效应,即减弱了屋盖表面相应区域的风压(吸)力,但在150°风向角时,周边球壳的干扰却使得屋盖迎风面局部区域的风压力变为风吸力.  相似文献   

20.
群体高层建筑的平均风压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风洞中采用同步测压技术研究了超高层建筑在受到周边建筑干扰后的风压变化,分析了不同宽度比Br和高度比Hr的两个高层建筑在不同相对布置下的相互干扰对风压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施扰建筑位于横风向间距为2倍的受扰建筑迎风宽度的迎风区域内时,其对结构立面平均风压基本呈现遮挡效应,且一般情况下,Br和Hr越大,遮挡效应越明显;但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