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确定中药安全性,有必要对中药中各成分的量效毒关系进行研究.心脏毒性是新药研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器官毒性,为了解决孔板试验中缺少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微环境与体内差异大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在体外模拟心肌细胞与毛细血管相互作用的心脏芯片,并使用该芯片检测了雷公藤甲素、氯化两面针碱、莨菪碱3种中药成分的毒性.通过对比加药前后芯片和孔板里心肌细胞的搏动状态变化,以及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钙蛋白的含量变化,发现3种中药化学成分有剂量依赖的心脏毒性,同时发现芯片内的心肌细胞比孔板内的对于药物的耐受性更强,显示了本芯片用于检测药物心脏毒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神经损伤,尤其是中枢神经损伤一旦发生将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神经损伤修复是神经科学家多年研究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嗅鞘细胞是分布于嗅觉系统嗅球和嗅上皮基底膜的一种特殊的胶质细胞。嗅鞘细胞在体外具有促进轴突再生并促进其较长距离延伸,髓鞘化轴突的能力而使之成为近年来最为吸引人注目的一种促进神经修复的工具。中枢源性与周围源性的嗅鞘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鼻黏膜活检可以是嗅鞘细胞移植修复神经损伤的自体来源。本文就近年来嗅鞘细胞移植促进受损神经修复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神经干细胞和神经营养因子NT-3对帕金森病(PD)的修复作用,将NT-3表达载体pEGFP-C1-NT3转染大鼠原代神经干细胞(NSCs),构建了NSCs-NT3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部MFB和VTA区域,观察到移植细胞在大鼠移植部位生长与迁移,证实移植成功.对移植后疾病模型进行APO旋转实验和水迷宫行为检测,结果表明,NT-3有利于学习与记忆能力改善,分子水平证实移植区域NT-3显著表达.本研究通过移植过表达NT-3的神经干细胞,从分子、细胞、组织和个体行为等不同层面证实了NSCs-NT3对PD模型大鼠修复的积极作用,为PD的转基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体神经移植一直被认为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金标准".笔者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应用自体脱(雪旺)细胞神经移植与完全自体神经移植相对照修复大鼠坐骨神经阶段性缺损,以此为研究模型,期望在接近生理条件下研究雪旺细胞在神经再生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心脏疾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基于干细胞的心肌修复疗法前景广阔,然而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形成的心肌细胞尚未完全成熟,不能执行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在介绍导电材料基电刺激平台和电刺激模型的基础上,重点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利用电刺激调控干细胞心肌向分化和心肌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对接种在导电生物材料上的细胞施加电刺激可显著促进干细胞的心肌向分化以及心肌细胞的成熟和功能化,并且将形貌或3D微环境和电刺激相结合可显著促进干细胞源心肌细胞的成熟,然而目前针对这种联合刺激的研究尚未成熟,未来可更深入地探究细胞外基质微环境和电刺激对细胞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一类可进行自我复制和更新并向骨骼、软骨、脂肪、神经、肌肉等多个胚层的组织分化的细胞.研究表明:ES细胞移植入缺血心脏后可以分化形成新生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还可以通过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促进微循环的建立,提高梗死后心脏功能.综述了中药如黄芩苷、葛根素、淫羊藿苷、黄芪、丹参、皂苷、双龙方等诱导小鼠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拟研究2-巯基苯并噻唑衍生物类小分子抑制剂(SKLB-163)对结直肠癌细胞SW62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处理后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利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在裸鼠人结直肠癌细胞SW620移植瘤模型中评估药物灌胃给药时能否抑制肿瘤生长。流式细胞术和MTT表明,SKLB-163能够促进SW620细胞凋亡,且能够显著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动物实验表明,口服灌胃给药SKLB-163(200 mg/kg)能够显著抑制裸鼠人结直肠癌细胞SW620移植模型肿瘤的生长。总之,SKLB-163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发展新型2-巯基苯并噻唑类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细胞培养方法,检测心肌宁药物对感染CB_3病毒的心肌细胞和Vero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该药可明显阻止CB_3病毒吸附细胞表面、进入细胞及产生直接的灭活作用;明显降低培养细胞的病变程度,对Vero细胞和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率分别为87.4%和90.2%,对感染的心肌细胞,心肌宁明显减弱病毒的毒力,其作用呈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制备Spraque-Dawley乳鼠心肌细胞悬液,其中约有40%属于非心肌细胞,统称为非心肌细胞。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采用化学与物理因子对心肌细胞造成人工损伤,发现非心肌细胞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方法: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均可分化为心肌细胞.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心衰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理想细胞材料.  相似文献   

11.
制备Spraque-Dawley乳鼠心肌细胞悬液,其中约有40%属于非心肌细胞,统称为非心肌细胞.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采用化学与物理因子对心肌细胞造成人工损伤,发现非心肌细胞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是心肌细胞兴奋时钾、钠、钙等各种离子流依次活动的结果。离子通道由蛋白质组成,离子通道的开放、关闭与功能蛋白质组的空间构型和时空转换密切相关。研究离子通道的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结构,以及药物对通道的作用对阐明细胞生物电现象本质,心脏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在体外分化培养条件下可以分化出各种组织细胞,其中包括心肌细胞。ES细胞在体外向心肌细胞分化与体内完整胚胎心肌发育过程相符合。该细胞在体外分化过程中顺序表达心肌细胞特有结构蛋白和离子通道,如肌球蛋白轻链和重链、特异性肌动蛋白、电压依赖性Ca^2 通道、K^ 通道等。ES细胞分化来源的心肌细胞具有体内心肌细胞的生理学特点,如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自发性收缩等。因此,ES细胞是研究心肌细胞发育分化机制及鉴定其关键基因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能否通过递送circHIPK3修复梗死后的心脏及其作用机制,我们通过手术结扎法建立C57BL/6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同时根据circHIPK3接头处序列,设计3组siRNA,之后分别将PBS、exosome、si-circHIPK3exosome移植到小鼠缺血心脏中,通过心超、Masson染色等方法对小鼠心脏恢复及纤维化程度进行检测.同时通过低氧无血清处理大鼠心肌细胞(H9C2)来构建体外凋亡模型,进一步探究circHIPK3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si-circHIPK3exosome处理组与exosome处理组相比,小鼠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均显著降低,梗死区域纤维化程度更加显著.同时,体外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相较于exosome共培养组,si-circHIPK3exosome共培养组的H9C2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升高.由此表明circHIPK3可以显著抑制缺血环境下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促进心梗修复,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单细胞核测序技术分析成年小鼠心脏构成细胞的分群,以及各群细胞所属类别、相对特异标记基因及各细胞群在心脏构成细胞的占比,旨在为阐明不同类型心脏构成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2月龄的C57BL/6J小鼠心脏用于心脏构成细胞的细胞核制备。使用10×Genomics单细胞测序技术对经制备的心脏细胞核进行测序。使用Cellranger将测序的原始数据解析为fastq文件,生成feature-barcoded定量矩阵进行数据整合及基因表达分析等。利用Seurat对经Cellranger分析处理的数据进行质控、标准化、降维、tSNE聚类、细胞类别注释及具体细胞分群可视化处理。结果:成年小鼠心脏细胞可分为19群,共10个细胞种类,占比较大的细胞分别为内皮细胞(39.46%)、心肌细胞(26.56%)和成纤维细胞(13.46%),合计占心脏细胞总数的79.48%。标记基因鉴定发现,内皮细胞前两位的特异性标记基因为Pecam1和Cdh5基因,心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基因为Actn2和Tnnc1基因,而成纤维细胞则为Col1a2和Col3a1基因。结论:成年小鼠心脏主要由10种细胞构成,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大鼠骨髓来源的c-met+β2m-细胞在体内外是否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将雄性F344大鼠的c-met+β2m-细胞通过肝门静脉移植入由丙烯醇诱导损伤的F344雌鼠体内,观察移植细胞在受鼠肝内整合、增殖、分化、成熟以及损伤后的修复作用;通过模拟丙烯醇肝损伤大鼠体内微环境,将c-met+β2m-细胞与损伤肝细胞共培养,观察了c-met+β2m-细胞的形态变化,并检测了肝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和肝细胞特异性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c-met+β2m-细胞在体内外均可以分化为成熟的有功能的肝细胞,提示微环境在成体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为骨髓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原因引发的肝功能障碍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兔桑椹胚胎细胞周期同步化及核移植后的发育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改进兔供体桑椹胚G1期可逆性同步化方法,并比较G1期核移植胚胎和未同步化核移植胚胎在体内的发育能力。将兔早期16细胞胚用秋水仙胺和aphidicolin处理适当时间,这时期胚胎细胞处于32细胞期的G1期。经扫描显微分光光度法测定表明,没有DNA合成。经两种药物同步化处理,胚胎正常细胞周期、分裂及移植前发育均不受影响。与用未同步化32细胞胚细胞核移植相比,用同步在G1期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后,显  相似文献   

18.
NTN/PGLA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应用重组NTN(Neurtuin)神经营养因子/PGLA(polygly co-lacticacid,聚乙交酯-丙交酯)导管修复术后,面神经核内神经元的变化,并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相比较。方法制作新西兰兔左侧面神经低位切断伤 自体神经修复模型,右侧低位切断伤 NTN/PGLA导管修复模型,运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追踪标记,对标记神经元的分布和数量进行定性,定量观察。结果(1)HRP逆行追踪NTN/PGLA导管侧于术后10周成功标记到FMN,提示可恢复神经缺损段的轴浆流逆行运输,且两侧标记的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14周自体神经移植侧标记细胞均出现分布异位,而NTN/PGLA导管侧仅1例出现,标记细胞发生异位分布的概率明显少于自体神经移植侧(P<0.01)。结论应用NTN/PGLA导管的修复能够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一样恢复神经缺损的连续性和逆行轴浆运输功能,后期效果相当;应用NTN/PGLA导管修复后神经元分布异位明显少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提示较少发生轴突误向再生,减少面肌联带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原环境心肌细胞体外生长特性,作为高原环境研究心肌细胞功能的实验基础。方法:将心肌细胞系复苏后使用体积分数为0.15的高糖DMEM培养基接种于33mm培养皿中并置于37℃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的成活率,并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变化,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血球计数法进行细胞计数。结果:心肌细胞最初接种时呈圆形,24小时后细胞贴壁生长;4天后细胞有伪足伸出,细胞呈梭形、多角形等形态,大小均匀,生长迅速,7天后细胞逐渐形成细胞簇,11天后细胞簇相互连接成片生长,达90%融合时进行传代;计数1000个细胞,蓝染细胞48个,成活率为95.20%;生长曲线显示细胞生长过程分为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三个阶段。结论:高原环境能够进行体外心肌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心脏电生理活动,可以为经济、安全地研发心脏病治疗药物提供保障.针对这一需求,基于已建立的心肌细胞离子通道数学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级仿真平台,仿真了Purkinje纤维细胞、心内膜细胞、心中间膜细胞和心外膜细胞这四种细胞的动作电位.最后根据已发表的实验数据,应用这四种细胞的数学模型对心力衰竭疾病下离子通道开放程度发生变化的病理进行了仿真实验,并且对比分析了仿真得到的心力衰竭和正常心脏情况下的结果,结果与公认实验数据相符,从而验证了该仿真平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