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调查大理学院下关校区大学生常食用腌制食品的卫生状况,为大学生安全食用腌制品提供依据.方法:对大学生常食用的两类腌制食品(腌菜和腌卤腐)进行随机抽样30份进行卫生细菌学检测.结果:30份样品的细菌总数总合格率为56.7%;其中腌菜类的细菌总数合格率为60%,腌卤腐的细菌总数合格率为53.3%,大肠菌群,肠道致病菌均未检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经过SPSS 17.0统计软件统计后,发现大学生常食用的两类腌制食品的卫生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类腌制品的细菌总数合格率均不高,大学生应注意安全食用腌制品.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高校使用"校园一卡通"进行分析[1]的基础上,以IC卡为信息载体,对校园消费、管理系统的组成、硬件的构成及网络系统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3.
图书管理系统与校园"一卡通"集成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和校园"一卡通"进行分析后,根据图书馆管理软件在新的分布式系统中所应 具有的功能,提出了图书管理系统与校园"一卡通"集成的设计方案,阐述了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与校园"一卡通"集 成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就大理学院公共体育教学试行<大理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方案>("选项课"教学模式)期间暴露出的管理、选课、教学、评价和场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为完善改革方案,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卡通系统是校园数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校园一卡通的系统架构、通信方案和功能模块,分析了校园一卡通建设工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并对未来校园卡在高校中的深入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JBC校园一卡通是以非接触式感应IC卡为信息管理载体的适用于校园消费和管理的网络集成系统。IC卡取代了学校管理和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个人证件和现金支付手段,在一张小小的IC卡上实现生活消费、学籍管理、身份识别、网上交费等多种功能。与银行联网的校园卡可以在校内银行网点和指定商户圈存、圈提、取现、消费、真正做到一卡通和一卡多用,校园卡的推广使用将极大方便学生与教工的生活,减轻他们携带各种证件的困忧。现代化的学校离不开信息智能化的管理,JBC校园一卡通将智能IC卡的强大功能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理念融入校园,将学校各…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对校园一卡通门禁道红外线主动识别,提出基于红外成像特征检测的校园一卡通门禁道红外线识别方法,建立门禁道红外线识别的成像模型。采用主动边缘轮廓检测方法进行门禁道红外线的特征提取,采用Harris角点检测方法对校园一卡通门禁道红外图像的特征点进行检测。结合相邻帧像素融合的方法进行红外图像的信息融合,采用目标主动检测方法进行门禁信息的特征检测和提取,构建校园一卡通门禁道红外图像的模糊特征检测和信息跟踪融合识别模型,实现校园一卡通的门禁道红外线识别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校园一卡通的门禁道红外线识别的特征分辨能力较好,识别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一卡通"在校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网络资源,实现"一卡通"与校园网的安全对接问题,并对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斌 《海峡科学》2008,(3):94-97
为探讨地下人防工程的应用价值,依据<人防工程平时使用环境卫生标准>(GB/T 17216-1998)、<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18204.1-18204.27-2000),从卫生学角度对某地下人防工程旅馆环境因素进行微小气体、空气质量、噪声、照明等全面的卫生监测,尝试改善措施以创造良好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临汾职业技术学院二校区图书馆的实际工作现状,通过对高职、对口和中专三个层次的23个教学班的1597名学生用"校园手机一卡通"替代"学生借阅证"到图书馆办理借书、阅览实行三个月后进行了详细、认真地问卷调查,分析和探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改革服务模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高校应着力在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健康活动;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向互动、效果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注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5.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6.
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争”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老子》人生哲学的论述很多,而我们则从《老子》中的"水"所反映的"不争"思想的角度去审视其人生哲学。要理解这种哲学需要用"不争"的心灵和态度,把"不争"作为处世为人的准则,并将之升华到对人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群经音辨》为宋代贾昌朝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此书收录的字均见于《广韵》,一般认为,此书与《广韵》属于一个语音系统。但是,将此书的注音与《广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属同一语音系统,《音辨》却对《广韵》的反切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将类隔切改为音和切;二、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进行改变,表现出实际语音的音系情况。因此,《群经音辨》不仅反映了实际语音风貌,同时为《广韵》反切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0.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