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发生大陆地震最多国家,仅20世纪来,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为110万,我国就占60万。特别是全球城市地震灾害趋烈,已占到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65%。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已为世界重视,已成为我国政府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1988年我国进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以来,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工作一起抓”。杭州市区域不属多震区。但据历史地震研究,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是本省陆域少数几个历史上曾有过破坏性地震的城市。近二十年来邻近地区及台湾强烈地震也…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地震科普 近年来,全球进入地震多发周期,我国更是地震灾害的频发地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迫在眉睫.然而,在地震科普领域,国内目前仍以传统宣传方法为主要工作方式,如利用户外咨询、讲座,或结合国内外有影响的地震灾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方式进行科普宣传.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全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42.1%.充分利用网络及新兴媒体来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成为地震科普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2018年是汶川地震10周年,也是我国正式开展防震减灾工作52周年。利用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活动的契机,厦门市地震局组织开展了有关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社会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公众对待防震减灾事业的态度,他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的渠道和程度,进而了解其防震减灾科普意识,为我们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同时为其他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是采用厦门市地震局官  相似文献   

4.
灵武市位于银川平原南部,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一直是我国防震减灾的重点。探明城市地下活动断层的分布及其危害性评估工作,做好城市的抗震设防,减轻由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当今国内外都非常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河北科技馆防震减灾展区是国内第一个在科技馆内设立的防震减灾主题展区,展览面积1000平米,投资1000万人民币。新建成的防震减灾展区运用具有科技馆特色的展示理念,展示防震减灾方面的科学内容。展览注重从科学角度阐释地震发生的基本原理,介绍防御地震等相关自然灾害的知识与技术,展现国家和河北省在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有关政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6.
朱建民 《科技馆》2006,(4):11-13
准确预报地震是世界性的难题,地震科普宣传也是一个难题。如何进行适度的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广泛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各级政府和地震科技工作极为关心的。近年来,全球地震已经进入活跃期,世界各地连续发生破坏性地震及次生灾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孙旭丽 《科技信息》2012,(7):138-139
依靠地震科技创新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和必由之路。因此,加快地震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防震减灾工作中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是提高我国防震减灾能力的迫切需求。本文试从国家对指导地震科技创新、推动地震科技进步的有关纲领性文件精神入手,进一步论述了地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落实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非常频繁,是一个震灾十分严重的国家。20世纪,中国共发生6.0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百年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因此,对于我们国家而言,防震抗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大陆的地震活动进入了本世纪以来的第五次活跃期,专家预计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我国的西部,即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区、以及新疆等地.从历史上看,新疆是一个多地震地区,在前四次活跃期,新疆都曾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给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采取各种防御措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地震社会学的角度及其研究内容出发,粗略地叙述了防震减灾工作的性质以及地震社会学对它的指导作用,以求把防震减灾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汶川地震灾害的教训,针对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实践,评价"预防为主"方针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讨论在众多问题,如: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区划、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地震预报等现行防震减灾技术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如何贯彻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预防为主"方针.着重指出,不论在眼前或者在将来,要彻底解决"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的问题,必须依靠土木工程的方法并辅之以其他灾前和灾后的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汶川地震灾害以及建国60年来发生的地震灾害教训,针对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实践,评价了预防为主方针在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从建国60年以来的地震灾害特别是汶川地震灾害的实际后果看,预防为主方针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并讨论了众多的防震减灾重大科学问题,如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区划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的评价和防御,地震预报研究和应用等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如何贯彻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预防为主方针;强调要彻底解决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的问题,必须依靠土木工程的方法并辅之以其他灾前和灾后的防震减灾措施;指出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重要的教训是没有将预防放在防震减灾工作之首,没有将土木工程防灾放在预防工作之首;对于列为防震减灾工作的三大体系之一的地震预报主要工作应该加强研究工作,还远没到实际应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刘军  周嘉伟 《前沿科学》2021,15(2):55-60
过去30年,全球患病人数增长了2.5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已经超过了600万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预计到2030年,我国PD患者将多达500万人,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1]. 虽然科学研究发现中脑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的变性、死亡...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世界》2021,(8):12-1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全球死亡人数大约为5690万,平均每天有超过15万人因某种原因而死亡.那么,哪些原因导致的死亡较多呢? 2018年,WHO公布了2016年全球十大死因.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首位.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心肌梗死等因心脏血管堵塞而引发的心脏病.其次是脑血管堵塞或破...  相似文献   

14.
<正>非工程性防御科普宣传,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是防震减灾法赋予政府的法定职责,其目的在于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主要措施包括:借助多种机会和媒体开展科普教育,推进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建设等。科普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多地震的国情、地震基本常识、地震自救互救常识、如何正确对待、识别地震谣言的常识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震减灾一厂作,《防震减灾法》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规定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拿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地震科技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GIS技术建立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是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详细介绍了系统地理数据库的建立,分析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建筑物震害预测和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预测等系统专业模型。  相似文献   

17.
过建洪 《科技资讯》2014,12(25):214-215
云南省新平县地震地质构造复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属地震设防高烈度区,多年来一直被国家和省列为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地震重点危险区,做好新平县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新平县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所做的一些尝试以及在防震减灾职能的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震害防御、地震应急等诸多方面取得的进步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促进新平县防震减灾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于淼  耿赟 《科技促进发展》2010,(3):I0055-I0055,I004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价格的日益高涨,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对抗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科学研究显示,全球进入了地震多发期,防震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瞬间能成灾的突发事件,人们往往一谈起地震,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恐怖感。事实上地震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我国目前按照“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在防震减灾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近年来国家、自治区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在2008年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2010年4.14玉树7.1级地震和2013年4.20芦山7.0级地震中,我国西南地区乡村自建民居的震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通过收集分析这几次地震中乡村几类主要自建民居的震害特征,分析其震害原因和抗震性能.结合近年西南地区乡村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提出几点提高乡村民居抗震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