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黄蜂,它们开启生命之旅的方式非常恐怖:从内到外地吃光另一只活生生的黄蜂。尽管五倍子蜂(黄蜂的一种)会钻进树干里面静待成熟,但这些藏身之处并没有它们所想的那么安全,因为一种新发现的寄生黄蜂会将卵产在五倍子蜂钻出的树洞中,孵化出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4,(15):28-29
<正>科学家在中国东南部识别一个蜘蛛蜂新种。它们的残酷行为不同于其他任何动物。在为它们后代建造的巢穴中,这种黄蜂用成堆死蚁填满最外部巢室。雌黄蜂捕捉蚂蚁的目的不是用作食物,而是用它们的尸体吓跑巢穴入侵者。这些科学家把这个以前未知的黄蜂新种叫做Deuteragenia ossarium(或骨头屋黄蜂),因  相似文献   

3.
正二十余年前,新西兰曾饱受一个入侵物种——原产于南美洲的阿根廷茎象甲虫的困扰。这是一种牧业害虫,它把卵产在牧草的叶鞘里,每一颗卵在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可以毁掉的草多达五根。因为在新西兰没有天敌,它大量繁殖,成片破坏牧草。每年给新西兰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亿美元。有趣的是,阿根廷茎象甲虫在原产地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却没有形成农牧业灾害。这其中重要原因是原产地有着天敌,茎象食甲茧蜂。这是一种寄生蜂,它会将幼虫产在阿根廷茎象甲虫的体内,而幼虫可以从象甲虫体内开始将其吃掉。于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9,(3):28-29
据国外媒体报道,2008年奥林巴斯生物数字(Olympus BioScapes)显微摄影大赛于揭晓。来自英国的作品“柄翅卵蜂”夺冠,清晰地呈现了这种为世界上最小的昆虫之一的黄蜂种类,长度仅为0.21毫米。  相似文献   

5.
正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阿克巴里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一种新型红眼黄蜂。此举是为了证明基因编辑工具CRI SPR可否成功运用在体型迷你的扁头泥蜂身上,这为科学家提供了了解黄蜂生理特点的新途径。例如,雄性黄蜂只需用一些"自私的基因",便可确保自己的后代全部为雄性。领导该研究团队的昆虫学助理教授奥马尔·阿克巴里指出,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发现雄性霓虹箭毒蛙在占据新领地之后,会吃掉属于其他同类的窝卵。但这些雄性箭毒蛙在自己的领地之内则是非常称职的父亲,它们会照顾领地内所有的窝卵,即使它们在此前没有使任何窝卵受精。在动物界中,雄性霓虹箭毒蛙与其他物种的雄性并没有太大不同。同类相食行为和杀婴现象  相似文献   

7.
人一天没有吃饭或许就会抓狂,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有一种花羔红点鲑的鱼不仅可以在几乎一年不进食的种情况下存活,而且它们还可以根据大马哈鱼卵——它们最喜欢的食物——的数量,改变肠道的体积。这个奇特的现象是由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家约翰尼·阿姆斯特朗和摩根·邦德发现的。当时他们正在研究花羔红点鲑的迁徙模式。花羔红点鲑在出生后的四到五年间,会在春季和夏季前往北太平洋觅食,而在冬天回到淡水溪流和湖泊中。在此之后的时间里,这些鱼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24,(2):42-45
<正>你是否曾逗弄过蚂蚁或蜜蜂?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这些看着不起眼的小动物,蜇起人来可不含糊。被一些蚁或蜂蜇一口,不只是会让人“哎哟”一声,还有可能让人痛不欲生。克鲁格氏蚁蜂 蚁蜂像身穿毛衣的大型蚂蚁,长有黄、橙、红、白、黑等颜色的浓密绒毛,以此警示捕食者。雌性蚁蜂没有翅膀,遇险时无法像雄性那样拍拍翅膀飞走,因而会直接伸出腹部的蜇针用来防御,刺伤敌人的同时还分泌引起疼痛的毒液。  相似文献   

9.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和英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1亿年前的一种远古小黄蜂,它长着让人毛骨悚然的锋利牙齿,被命名为Supraserphites draculi(科学家们以此将其称为"吸血鬼黄蜂")。保存在一块琥珀中的它具有多节的触角和2~3颗"长尖牙",以及扁而长的下颚。其触角的节状结构,被认为是serphitoid黄蜂家族的一种进化特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我们能消灭地球上的蚊子,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台湾大学的昆虫学系助理教授薛马坦说,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之下的蚊,在超过3500个蚊子物种中大部分都是素食主义者,吸食花蜜、植物汁液和果汁的它们并不吸血,因此消灭这些物种不但没有必要,还会带来负面效果。例如大部分无害的巨蚊属都是我们人类的"同盟军",它们的幼虫以其他蚊子的幼虫为食!由于它们对人类有益处,因此在我们  相似文献   

11.
植物的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因为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因此采取各种办法来进行自我保护。很多植物并不是干等着食草动物来吃它们的叶子,它们会反击,而且用的是致命武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素食的动物又“发明”出与之对抗的武器,而那些植物又会进一步采取防御措施……于是,人们在动物和植物之间发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相似文献   

12.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丹麦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一种外表美丽的蝴蝶给自己的幼虫伪装了蚂蚁自身特有的气味,诱骗蚂蚁为其养育幼虫.并且,令研究人员颇感兴趣的是,蝴蝶和蚂蚁还展开了一场进化"军备竞赛",力图压制对方入侵,这反倒促进了它们的进化.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卵泡中的颗粒细胞维持了卵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阻滞状态,这可以防止它们过早成熟。研究发现,位于卵泡壁上的颗粒细胞表达C-型钠肽(NPPC)的信使RNA;而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表达NPPC受体NPR2的信使RNA,这是一个鸟苷酸环化酶。细胞培养实验显示,NPPC可增加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中cGMP的表达水平,抑制了减数分裂的恢复。Nppc或Npr2突变小鼠,减数分裂阻滞将在大多数卵泡中不能持续,减数分裂得以提早恢复。卵母细胞源旁分泌因子可促使卵丘细胞表达Npr2的信使RNA。上述结果表明,颗粒细胞上的配体NPPC及其卵丘细胞上的受体NPR2协同防止了减数分裂的过早成熟,这对于成熟和排卵的协调以及对于雌性生殖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蚂蚁是一种了不起的昆虫,最近科学家还发现它们具有另一种本领,那就是会“飞”。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系的史蒂芬·亚诺维亚克在秘鲁东北部的雨林中采集蚊子标本时,有了这个意外发现。“当我工作时,身上会爬满一种蚂蚁,我只好不停地将它们掸掉。我偶然注意到它们并不是直接落到地上,而是在空中有个迂回,还能回到树干上。难道它们会飞吗?”亚诺维亚克给蚂蚁身上涂上一种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每天会吃下去很多像纤维素这样难以消化的多糖,它们在穿过小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13升易燃的氢气,但幸运的是我们放出来的只是屁而已,相比于暴露在空气中的可燃气体,屁味虽然让人觉得不那么愉悦,但是造成的麻烦好像小了很多。为什么这些氢气会变成屁?据说,屁还能被科学家和大夫用来诊断疾病,这又是怎么实现的呢?我们的结肠中大概生活着两千克的微生物,它们每天会消耗  相似文献   

16.
鹤之育     
正当雌鹤产下第一枚卵后,这对父母便担起了重任。雌鹤和雄鹤轮流孵卵,双方都在孵卵前小心地用喙翻翻卵,整理整理巢,然后双腿弯曲,慢慢卧倒,卧倒后还要小心翼翼地挪动身体或者抖动翅膀和尾羽,使自己更舒适。它们没日没夜地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鹤卵。这一孵卵期一般持续一个月左右。出壳后的小鹤在亲鸟的悉心照顾下飞速生长。这些小鹤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而昆虫正是可以满足它们需求的美味佳肴。出生的头几天,  相似文献   

17.
仲春四月,绿肥花妍,那跳跃芳丛的精灵,点缀着大自然的美丽世界。蝴蝶为内生翅群昆虫,其生活史中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进行完全变态。蝴蝶生活史中每一时期各负责不同的任务,幼虫的外表和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幼虫负责摄食,储存足够的养分以供给发育,所以幼虫几乎是不停的吃,其体重可增加300倍。蛹虽为不食不动时期,但实际上在蛹的体内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体内翅芽翻转至体外,发育为成虫的翅,至发育完成才羽化为成虫。自然界中蝴蝶的每一时期都有部分死亡,有些遭受捕食性天敌捕食或寄生性天敌寄生,有的因其他疾病或遭遇不良环境而死亡…  相似文献   

18.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1,(24):68-68
科学家发现水蜘蛛会使用一种水下气泡蛛网,这种气泡蛛网中充满了空气以便于它们在水下呼吸。因而,它们每天只需要浮出水面一次换气。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人类非常依赖于我们的大脑,而且为它们的大小和复杂程度而感到骄傲。我们用吞食大脑的怪兽故事来吓唬我们的孩子,而且着迷般的研究它们如何进行,即使这些努力都是竹篮打水。然而我们被一种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给冒犯了,它们能操纵我们最喜爱的器官,包括我们思考和办事的方式。这就是地球上最有趣的寄生虫——刚地弓形虫。这种单细胞原生动物生活在猫的内脏当中,它们在那里生活和进食并且产生卵一样的细胞随着猫大肠的运动而排出。这些细胞会找方法进入到与猫粪便接触的其他动物体内。一旦进入新的宿主,这些寄生虫就会发生变化并移动到各种组织中形成囊肿,其中就包括宿主的大脑,那里才是有趣的事情发生的根源。非常难以置信的是,弓形虫已经进化出确保进入猫内脏的事情发  相似文献   

20.
根据欧洲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梵高的《向日葵》等代表性作品可能因为原本用于保护它们的灯光而改变颜色。在一些著名的画作中,梵高大量使用黄色,例如《向日葵》和《高更的肖像》等。科学家发现这种并不稳定的颜色颜料会因光照变成绿色或者褐色。而且使黄色颜料之所以发生变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博物馆和画廊的灯光照射。为此令科学家感到担忧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