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样的年纪。很少见梁可那么不爱说话的女孩。她长相平平.不高不矮,不黑不白,不胖也不瘦,扎个高高的马尾辫,穿普通的白衬衣,蓝牛仔裤。衣服同她的人一样,看上去都让人觉得寂寞。不是一定要同梁可有什么热切的往来,而是我和她,是在同一间宿舍最近的位置,每天晚上,要头对头地睡觉。  相似文献   

2.
陈蓉 《科学大观园》2010,(15):61-61
她出生时脑部神经受到严重损伤,面部、四肢肌肉都失去了正常功能,医生判定她根本就活不过6岁。父母抱着身体软软的她,四处寻访名医,但都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3.
1980年9月23日,纽约市布朗克斯区最破烂的街头诞生一个女婴,而她的血液里含有父母的毒品,因为她的双亲都是瘾君子。她的爷爷虽是船长,但嗜酒如命,暴力有加。她人生的悲凉与生俱来,而无法选择。  相似文献   

4.
你是否也跟我一样曾在内心深处思考过这些问题——"为什么他的手指比我的长""为什么她长得比我高"为什么我不喜欢吃蘑菇而他喜欢""为什么她的想法总是跟我的不一样"……那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差异呢?《有趣的人体:什么组成我?》一书将在充满乐趣的故事中同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5.
说来惭愧,我真正认识《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还不足四年时间;只是在1999年,当我成为一名复旦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时,才知道了她——由中国科学院创办的《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我们专业的核心刊物,也是复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被指定的唯一一份权威杂志。所以,尽管若论年龄她与我一样年轻(我出生于1978年),但她却无疑是以成熟稳健的学术权威的长者身份进入我的生命的。 我想,和大多数出生于70年代后期的年轻人一样,当初的我对于“自然辩证法”之类的名词是既熟悉而  相似文献   

6.
一次,和一位朋友聊天,她突然郁郁寡欢地说:不知道为什么,晚上常常睡不着,仿佛总觉得心里缺了点儿什么东西。”我看着她,无话可说。她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有一个很和谐的婚姻,孩子聪明、乖巧,父母身体健  相似文献   

7.
1959年,她出生于广东开平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均是受西方教育的医生。然而一场文化大革命开始席卷全国,她的全家也毫无例外地惨遭监禁,兄弟姊妹也同样被送往劳教营。  相似文献   

8.
“她”能变得和真实中的女孩一样吗?当“她”变得和真实中的女孩一样时,你会喜欢吗?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 很高兴在张敏之教学楼揭幕式上和大家谈谈我个人在科学上的体验.小时候常听我父母谈起张敏之先生的事迹和在教育上的贡献,同时我还记得我母亲讲她小时候在烟台上学的故事,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3,(19):49-49
为什么有些女人,宁愿当剩女.也不愿意结婚,这究竟是出于哪种心理或是什么原因呢? 1、不是条件不高就是穿着内增高 父母从小教育她对自己有高要求,于是她一路读到博士,月薪接近六位数,开始考虑找一个好男人,却发现,学历高的收入没有她高,收入比她高的学历没她高,难得遇到一个学历收入都比她高的,脚上却穿着内增高。  相似文献   

11.
她在上交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从来没有人注意过我.我的生,我的死,都与这个薄凉的世界无关." 没有人明白,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为何会溢满那么多不可名状的哀伤和绝望.当然,她的老师也一样.  相似文献   

12.
爱的示意     
《科学大观园》2002,(10):62-63
和我一样,每位妇女心中都有一个隐秘的角落, 在那里珍藏着她永远留恋着的生活断片。  相似文献   

13.
一 陈燕,1973年生于河北容城,北京长大。在陈燕三个月的时候,一天爸爸抱着她玩,突然发现她的眼睛里有一个白点。爸爸妈妈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这孩子得了先天性白内障,就连视力表上最大的字母都看不见。”爸爸妈妈经受不住这个巨大的打击——他们心爱的女儿是个瞎子。父母二人心痛不已,最关键的时刻,是她的姥姥收养了她,并最终把她抚养成人。  相似文献   

14.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0,(14):67-67
布鲁克·格林伯格是美国巴尔的摩市的一名女孩,和父亲霍华德、母亲梅拉妮以及3名姐妹居住在巴尔的摩市郊区雷斯特斯镇。尽管已17岁大,但她的外表和举止看上去仍然如同一岁女婴,她的体重只有7.25公斤,身高也只有0.76米。布鲁克的父母称,布鲁克从小就患有一系列医生无法解释的疾病,她出生后没多久就接受过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手术,接着她又患上了癫痫。  相似文献   

15.
一个朋友跟我说她两岁的小女儿的趣语。小宝贝问妈妈:“妈妈,你继续爱我吗?”妈妈笑了,这小宝贝不知何时学来了“继续”这个词,却用词不当。但妈妈还是回答她:“我当然继续爱你。你呢?也继续爱妈妈吗?”小宝贝一本正经、严肃地说:“不,妈妈,我永远爱你。”跟朋友一同笑起来的时候,我的眼底悄然地酸了。妈妈,我永远爱你———我长这么大,没说过这句话。中国人血液里的拘谨与含蓄,使我们终此一生都不一定有勇气说出这句话。有社会学家说:爱是下行的。都是一代代向下无私地贡献出爱,儿女对父母的爱跟父母对儿女的爱比起来,如萤火与日月。我生性…  相似文献   

16.
一我十七岁那年,陈西也是十七。她妈妈张阿姨和我妈妈是很好的朋友,所以给我们取的名字都是一样的,一个陈西,一个苏西。陈西比我大一天,自称是我干姐姐,可是我从来也没有承认过。十七岁的我作为优等生,还在重点高中的重点班上担任班长和团支书,很是自命不凡。虽然每次张阿姨当着陈西的面夸我的时候,我都很是谦虚地说“:陈西也不错啊。”可是潜意识里却有点儿看不起她:这个连中专都是托人才能读上,只会谈论衣服和化妆品,整天把“男人”这个词挂在嘴上的女生,我知道我与她根本是两条路上的人。可是她对我是亲热的。她可以把我们家当成自己家,…  相似文献   

17.
某人向笔记本电脑中键入一条指令,站在固定的平台上的Actroid-DER随即打了个冷战似的挺直身体。导电的线管从脚踝内连接至脚下的底座。压缩空气在硅胶皮肤下流动并触发传动装置,令她抬手臂,扬起嘴角露出矜持一笑。她表情泰然自若地环视房间后,眨了眨眼睛把脸转过来说:"你不并敢相信我是个机器人吧?我看起来就跟人类一样,是不是?"不过遗憾的是她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09,(21):48-49
不爱本专业该如何抉择 姓名:小敏(女) 职业:学生 个案:小敏高考时因为分数不理想。迫不得已选择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艺术类高校)和不喜欢的美术专业。由于不是兴趣所在,她的大学4年几乎是硬着头皮混过来的,现在要毕业找工作,问题就出来了。小敏的父母对她期望很大,希望她能遵照大人的意见做一名美术老师。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09,(21):22-22
如今做父母的可真不容易——干辛万苦养育了子女,一转眼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他/她却不告而别,过起了“宁同居也不婚”、“越晚婚越自由”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赞美的力量     
钱超 《科学大观园》2010,(19):57-57
1823年,在英国南部城市威尔士的一个小城镇,一户穷困潦倒的农家,一个瘦小的女婴呱呱坠地。她不合时宜的降临,在愁眉不展的父母看来,只是让本已穷困的家中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