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要总以为空间天文学都需要用火箭来把望远镜送入太空,其实有时候一架飞机也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平流层红外天文台(索菲娅)就是架设在波音747SP宽体飞机上的天文台,其中重20吨的望远镜口径2.5米。因飞行高度位于地球大气中的平流层(约1.2万米)得名索菲娅。它在正式投入科学运转后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机载天文台。那为什么要把一架如此笨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射电天文快速发展,一批先进的观测设备应运而生,包括射电望远镜和光学红外望远镜.早在2016年,12米光学红外望远镜(LOT)就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优先布局的10个重大科技基建项目之一.然而,这台望远镜的选址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自然》杂志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青海冷湖地区发现国际一流光学天文台址,论证了青藏高原可能是建造下-代大型望远镜的合适选址.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天文台选址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赫歇尔空间望远镜的控制团队已于近日清空了卫星的燃料贮箱,并指令其切断所有通讯。此时,这颗与地球相距214万公里的空间天文卫星正在围绕着太阳缓慢漂泊。赫歇尔空间望远镜又称"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安装有空间中最大的,直径达3.5米的反射望远镜,并搭载了3个最先进的探测设备,使其成为太空中最为强大的天文  相似文献   

4.
一台直径达2.4米的巨型天文望远镜日前运抵云南丽江的高美古天文台,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天文望远镜,预计到今年8月就可以投入观测使用。云南天文台台长李焱说,该望远镜是由英国TTL公司制造的,价值高达3000多万元,具有一流的光学质量,而且成像清晰,跟踪和指向精度都非常  相似文献   

5.
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望远镜从当年伽利略最先使用的粗糙的透镜改进现今到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乃至把天文台送到大气层外和直至宇宙深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以及2006年接替哈勃望远镜的“NGST”(新一代宇宙天文望远镜),这一切组成了人类关于光的追寻、追问之路,气象万千而又艰难困苦。  相似文献   

6.
<正>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2017年的10月19日,夏威夷岛上的夕阳刚刚褪去,繁星升起,夜空一片晴朗,又是一个很好的观测夜晚,位于夏威夷毛伊岛上哈雷阿卡拉天文台(Haleakala Observatory)的泛星计划(Pan-STARRS)望远镜已经打开圆顶,准备开始晚上的巡天观测。泛星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监测近地天体。望远镜在进行全天的快速扫描之后,通过比较同一天区的不同时间图像,从而发现潜在的、新的近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专家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天文台,最早的天文台建于夏代,时间约为公元前2033年至公元前1.562年间,居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元代(公元1271年至1368年)曾经在北京建立的司天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台。据武汉电视台援引专家研究结论称,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天文台,相传夏代叫“清台”,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时称“神台”,周代(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0年)称“灵台”。周文王时期的灵台筑在都城丰邑的西郊,现陕西西安市西南,台高2丈,周围420步。春秋时诸侯造的天文台称“观台”。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以前的天文台仅是一个较四周略高的高台,以圭表和原始的浑仪观测日影、月亮的盈亏和星星的位置。到了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在长安和洛阳都建有灵台。东汉时在河南偃师建的一座灵台高约20米,台基约50米见方,顶部为观测天象的场  相似文献   

8.
2001年5月9-11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以"世界空间天文台和紫外天文学(WSO/UV andUVA stronomy)"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164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观测中心艾国祥院士、欧洲空间委员会(ESA)紫外天文学专家W.Wamsteker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程福臻教授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来自9个国家的10位外国专家以及来自我国科学技术部、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天文台、高等院校等单位共31名专家参加了讨论会.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1)世界空间天文台(WSO/UV)的科技创新及未来的紫外卫星;(2)世界空间天文台(WSO/UV)的重大科学课题国际紫外天文学发展趋势;(3)世界空间天文台(WSO/UV)计划及中国紫外天文学发展策略.W.Wamsteker、艾国祥分别作了"世界空间天文台总体报告"、"中国空间天文学未来十年的设想"两个主题评述报告,12位中外专家作了专题发言,与会专家围绕中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9.
孝文 《科学大观园》2012,(11):34-35
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将于2014年,在智利北部的帕切翁山巅开始组装大口径全天巡视望远镜(以下简称LSST)。组装8.4米主镜的工作目前已经开始。这架望远镜采用的照相机拥有32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同一天区在红外和X波段背景信号的对比,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早期宇宙中可能存在大量黑洞。这些研究人员是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以及斯皮策空间红外望远镜分别从X波段和红外波段进行了观测,得到的结论显示早期宇宙中每5个红外信号源中就有一个是黑洞。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亚历山大·卡什林斯基表示"研究结果显示黑洞至少贡献了宇宙红外背景的20%,这显示在早期宇宙中黑洞曾经非常活跃地吞噬气体物质。"宇宙红外背景(CIB)是来自早期宇宙的残余光线,当时宇宙中最早的结构正在成形。天文学家们认为其源自宇宙中第一批大质量恒星以及黑洞组成的集群结构,随着它们不断聚集气体物质,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能量。即便是最强大的望远镜也无法分辨最遥远的单个恒星和黑洞。然而它们的整体效应却能穿越数十亿光年的空间,这让天文学家们得以区分在极早期宇宙中恒星和黑洞在这一机制中分别所占到的比例。当  相似文献   

11.
哈勃望远镜     
哈勃望远镜长13.3米,直径4.3米,重11.6吨,造价近30亿美元,于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航天飞机送上高590千米的太空轨道。哈勃望远镜以时速2.8万千米沿寂静的太空轨道运行,默默地窥探着太空的秘密。哈勃望远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精确的天文望远镜。它上面的广角行星相机可拍摄到几十到上百个恒星照片,其清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9岁的小女孩给奥巴马写了—封信,问总统先生为什么美元上没有女性,这件小事最终竟然演变成一场社会运动。在信的最后,小女孩索菲娅还列举了几个她认为应该可以印在货币上的著名女性的名字。2015年2月,在她和父母几乎要忘了这件事的时候,索菲娅意外地收到了奥巴马的回信,上面还有奥巴马的亲笔签名。奥巴马在信里向她表示了感谢,同时表示:"我会继续努力工  相似文献   

13.
如果能把一台望远镜放在人造卫星上发射到太空,就可能使人类的"千里眼"梦想变为现实,而大口径光学镜片的制造是其中的关键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相关国家973计划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重点介绍了为获得纳米面形精度的大口径非球面镜而开发的具有新原理的新一代可控柔体加工技术,包括磁流变(MRF)和离子束(IBF)加工等可控柔体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0,(20):73-73
<正>为日地距离300倍加拿大天文学家表示,在太阳系外发现的一颗行星已被正式确认为绕类日恒星运转的系外行星。这颗系外行星的质量是木星的8倍,以异乎寻常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300倍)绕主恒星运转。2008年,天文学家利用地面望远镜的可见光观测仪器最早发现了它,这也是地面望远镜首次直接拍到系外行星的照片。不过,当时还存在一种可能性,即由于物体、恒星和观测者的幸运排列,从地面的视角观测,它正在绕其恒星运转。但天文学家利用双子星天文台的高清晰适应性光学技术,进行了最终证实该行星  相似文献   

15.
正借助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望远镜,天文学家们观测到在一个遥远星系的核心似乎存在两个正相互绕转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两个黑洞就像一对舞者。随后天文学家们在利用"澳大利亚望远镜紧凑阵列"以及设在智利境内的南双子望远镜进行的后续观测中,又揭示了  相似文献   

16.
北京古观象台兀然矗立在建国门立交桥的西南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正统七年(1442年),当时称作观星台,高约14米,台上安放着浑仪、简仪浑象(天体仪)等大型铜制天文观测仪器。在台下,从公元1442年至1446年,按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布局,先后建成了紫微  相似文献   

17.
1995年,美国宇航局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一张名为“创生之柱”的照片成为20世纪天文摄影的经典之作。进入新的一年,欧空局的两台在轨运行的空间天文台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作品,让我们得以窥视窥这一活跃的恒星新生区的新景象。  相似文献   

18.
乔治·埃勒理·海耳是美国天体物理学之父,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关于太阳光谱和恒星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为20世纪古典天文学向现代天体物理学的转化和太阳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也是一位科学事业卓越的组织者、一位造诣极高的仪器制造专家,特别是他所推动和主持建造的威尔逊山天文台和帕洛马山天文台100和200英寸望远镜,实开超大型科学仪器制造的先河,标志了美国大科学时代来临.这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美国大科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省盱眙县境内,有一座海拔180.9米的跑马山.2001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在这里埋下奠基石.年底,一座崭新的天文观测楼将拔地而起,明年,我国自己建造的"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将从这里向天空张开它的眼睛.  相似文献   

20.
欧洲空间局(ESA)通过国际伽马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太空望远镜发现,在距我们4700万光年远的NGC4845星系中,一个此前一直都很安静的黑洞正从"沉睡"中醒来,"吞吃"误经它身边的低质量星体——褐矮星或巨行星。研究人员在用Integral研究不同的星系时,发现广域视场中爆发了一个明亮的X射线闪耀。ESA的XMM-牛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雨燕"(Swift)X射线望远镜和日本的"马西"X-射线监视器都观察到了同样现象。"雨燕"和"马西"观察发现,在2011年1月时该星系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