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决传统氯盐类道路融雪剂存在对道路腐蚀和环境危害的问题,开发一种绿色环保的缓释微胶囊自融冰剂。利用从糠醛生物质内提取的有机物质制作自融冰剂芯材,利用固废载体将融雪盐芯材吸附至孔隙内,再在吸附芯材的载体表面进行高分子囊壁改性处理,形成微胶囊结构,以冰点和相对融冰化雪能力等为评价指标,开展室内性能试验,并在京雄高速(K64+992)~(K65+193.641)路段进行现场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微胶囊掺入路面材料比例为4%时,室内融冰率达到46.9%,远超规范要求;在5.5%缓释微胶囊自融冰剂替代等量矿粉中试试验中,路面的落雪完全融化,融冰效果良好。利用糠醛热解废液提取物研发的融冰剂芯材缓释效果显著,避免了传统氯化物添加剂的腐蚀性,减少了对路面的腐蚀和环境污染,达到了绿色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掺加盐化物融冰雪材料路面的抑制冻结效果及影响因素,基于稀溶液定律,确定路面不同融冰雪效果的盐分析出目标值,利用盐溶液电导率值检测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化物含量的压实沥青路面的盐分溶析规律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空隙率条件下的沥青路面盐分溶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沥青混合料的盐化物含量,可得到不同的冻结抑制效果,温度升高,盐分析出速度加快,夏季高温多雨是路面盐分散失的主要原因;盐分析出速度随路面空隙率的增加而加快,路面压实度的控制是保持抑制冻结效果持续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以良好的平整度、舒适性和低噪音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但沥青路面与温度有关的高温车辙、低温开裂等病害仍明显影响着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同时冬季雨雪天气造成的路面结冰等形成安全隐患、影响过往车辆正常通行。本文主要以道路自调温融冰雪相变技术的实际应用为例,阐述相变材料调温机理,分析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调温,分析了相变材料下路面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中国北方气候寒冷地区路面积雪结冰对公路发展和交通安全运营的影响,采用室内路面破冰模拟试验仪验证盐化物沥青混凝土的抑制结冰能力,通过现场观测验证路面的融雪能力。结果表明:在抑制结冰试验中提出的指标摆值平均加权衰减量与摆值平均加权衰减率,可以定量描述盐化物沥青路面的抑制结冰能力;盐化物融冰雪沥青路面与普通沥青路面相比不易积雪,且积雪与路面粘附性较差,积雪易清除。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高速公路"不封路、少封路"的精神,努力做到"雪中路通、雪停路畅、雪后不滑"的高速公路通行要求。该文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了江淮地区高速公路除雪融冰机械的配备的影响因素,提出经济合理的除雪融冰机械配置方案,以期给相关管理、技术人员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冰灾的频繁发生使得直流融冰装置已经成为易覆冰地区电网中的常规设备.现有直流融冰装置采用了晶闸管可控整流技术,在运行中均会消耗一定的无功、产生特征次谐波,对接入交流系统带来一定影响.全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具有直流电压、电流双向运行能力,可满足直流融冰对换流器运行工况的要求.将研究基于全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全桥型MMC)的直流融冰装置建模方法.对直流融冰装置主回路拓扑、参数,调制均压、控制策略进行全面研究,利用全桥型子模块(FBSM)可输出正、零、负模块电压的特点,研究如何实现输出电流、电压宽范围连续可调,以满足不同类型、长度线路的融冰需求,并利用PSCAD搭建全桥型MMC和LCC型直流融冰装置模型,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全桥型MMC直流融冰装置的优势,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控制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疆西天山积雪稳定期不同下垫面雪物理特性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上海精创单双通道温湿度记录仪、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和雪筛等仪器采集的积雪物理特性数据,对比了天山积雪雪崩站积雪稳定期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积雪物理特性.结果表明:实验区内雪层平均温度林地最高,水泥路面最低;雪层剖面最底层的日平均温度草地最高,水泥路面最低;水泥路面温度梯度最大,林地的雪层温度梯度最小,且林地积雪剖面上层的暖中心出现时间滞后于草地和水泥路面1 h;水泥路面、草地、林地的平均含水率依次递增,分别为0.18%,0.19%,0.20%;雪层日平均相对湿度变化与雪层温度和含水率变化大致相同;草地、水泥路面、森林的上覆积雪的平均密度依次递减,分别为0.15,0.14,0.13g/m~3.林地雪层剖面上部的雪密度最小,但中部和底部的都高于草地和水泥路面的;林地的新雪质量分数最小,粗颗粒雪所占比例最大;而草地底部的深霜发育优于水泥路面和林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高速公路养护现状出发,介绍了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养护中应重视的问题及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施工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架空线路传统融冰方法需停电作业的问题,对采用分裂导线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提出一种带电直流融冰方法,并进行现场试验验证。以二分裂导线和绝缘间隔棒架设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利用ATP软件建立融冰电路的仿真模型,分析融冰电源的获取途径、安装位置和功率选取问题,以及融冰段内的直流电流对外部电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相桥式半控(全控)整流和直流发电机是获取融冰电源的有效途径;直流融冰电源装置安装在融冰区段中间位置最理想;融冰段内的直流电流不会流出融冰回路,对融冰区段外部线路电压和电流幅值及波形不产生任何影响,确保融冰线路在带负荷融冰过程中的正常、稳定运行,克服现有融冰方法中不能带电融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过冷水制冰系统极易发生冰堵以及传统融冰方式效率低、能耗高等缺点,基于载冷剂管路旁通并利用热泵冷凝热作为热源,研发出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融冰方法.对新型融冰方法的融冰效率、工作性能及能耗进行了实验研究,将3种采用不同加热和循环方式的融冰方法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热泵机组加热管道内载冷剂的新型融冰方法效果最佳,其融冰效率为47.7%,;相比电加热管路内载冷剂和热泵机组加热全部载冷剂的融冰方法,新型融冰方法的融冰时间分别缩短了72.3%,和38.1%,,复温时间分别缩短了19.2%,和61.8%,,水温波动分别减少0.47,℃和1.56,℃,融冰总能耗分别节约了37.4%,和55.7%,.  相似文献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适用于高寒高海拔等特殊地区,但其施工时受现场气温和施工工艺影响较大且养生时间长.预制式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工厂化生产、施工便捷等优点,可适用于对特殊地区路面病害进行快速修复,也可用于解决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相关问题.主要阐述了预制式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别从设计和施工两个角度对4种应用形式:混凝土预制块、预制板块拼接修复、连续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预应力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分析总结,系统归纳了现有预制式路面的结构和工艺特点,最后对现有技术进行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蒋玲玲 《河南科学》2014,32(7):1274-1278
介绍了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总体概况和国内外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应用现状.结合河南省内典型路段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工程应用实例,对不同路面再生技术的路用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分析.通过介绍不同的应用实例,为沥青路面再生工程施工工艺的合理选择提供了有利参考,期望对河南省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永久变形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浇注式与环氧沥青混凝土两种铺装材料组成的5类铺装结构,采用恒高度剪切疲劳试验对铺装材料的流变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获得基于Bailey-Norton模型的铺装材料高温蠕变参数;而后,建立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复合结构有限元模型,仿真模拟60℃下铺装的永久变形;最后,利用等厚度修正的车辙试验对5类铺装结构的永久变形仿真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表明:浇注与环氧组成的异性铺装结构中,铺装永久变形贡献率大部分是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而环氧沥青混凝土的贡献率很小;浇注或环氧组成的双层同质铺装结构中,铺装车辙变形主要发生在上面层.研究内容为钢桥面铺装结构与材料的高温变形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自动驾驶背景下智能路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智能路面为实现与AVs协同交互所需具备的3项关键技术:自导航技术通过在路面中嵌入车辆导航标志为AVs提供位置信息;自感知技术通过对道路气象信息和交通流信息的感知和分析,为AVs推荐安全车速,减少交通事故;自充电技术在解决充电系统可行性的基础上,需研究高透波率和导热路面材料以及新型复合路面结构。总结了智能路面为保证精细化施工和嵌入式元件的使用寿命而采用的预制式路面技术、BIM和3D打印3项先进建造技术。并指出除关键技术问题,智能路面的推广还面临社会、经济、法律和环境等非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和压实沥青混合料时,使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可以减少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又不损害路用性能。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沥青混合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生产和压实时,添加Sasobit添加剂是否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基于室内试验的动态模量试验、间接拉伸强度试验的粘弹性能的结果来评价使用Sasobit添加剂的WMA路面的抗车辙、抗裂性能,此法同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方法是一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和压实沥青混合料时,使用Sasobit添加剂的WMA的拌和温度比HMA的大约低30℃,而路用性能与HMA路面相近。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无缝桥梁搭板末端常出现路面裂缝或路面接缝。针对这个问题,在某一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的中小整体式无缝桥梁,我们提出了采用斜置搭板和加筋接线路面结构等两项新措施,取消了搭板末端的路面接缝,而梁体的伸缩变形在接线路面以下被安全吸纳.有限元模型计算揭示了斜置搭板与接线路面的相互作用问题;室内小尺寸模型试验初步验证了加筋路面的受力变形机理,并探讨了加筋材料的选择问题,推荐使用土工格栅.我国第一座整体式无缝实验桥梁4年安全运营和长期监测结果均表明这种设计思路的有效和可行.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当前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存在的系统性技术缺陷,对由此导致沥青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施工工艺的措施与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由于车辆荷载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不可避免地产生老化、硬化、疲劳破坏等现象,从而导致路面使用性能降低。因此,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智能型路面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了沥青混合料自愈合行为理论,即表面分子扩散理论、表面能理论和毛细管流动理论的基本原理,深入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自愈合行为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归纳整理了沥青混合料自愈合行为的增强技术,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今后在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技术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高抗疲劳道路沥青混合料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军  汪弘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9):5180-5181
针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控制等问题,探讨了保证面层施工质量的相关关键技术,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旧混凝土路面的改造在防止反射裂纹和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已有很多成功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应用这些成功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在具体实施中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利用原有公路的资源,对旧混凝土路面的公路改造,如何降低成本和工程造价,缩短工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