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绍了6自由度平台的控制方法,深入研究了比例方向阀的精度,介绍了比例方向阀的工作原理,对比例方向阀的静、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并提出了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的控制方法.对平台运动轨迹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轨迹规划的方法,并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恒流源控制电路的组成 ,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 ,画出了各组成部分的电路图 ,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汽车悬架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汽车悬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着重分析了悬架的原理,给出了衡量悬架的性能指标,讨论了各种悬架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悬架的发展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中电潜泵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电潜泵在水平井中使用时存在的问题。通过简化,得出了电潜泵在水平井弯曲段的力学模型,导出了电潜泵在水平井狗腿段的变形微分方程式。利用叠加原理,导出了套管和电潜泵的变形度计算公式,分析了电潜泵在狗腿段受到的应力,得出了应力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简单算例。将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很吻合。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液压缸的数学模型,对液压缸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得到了稳态速度,对影响液压缸稳定性的因素作了初步分析和研究;揭示了液压缸低速爬行现象,阐述了爬行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消除爬行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用于浅海滩涂地带的浅海四分量石油勘探之第四分量检波器——水听器进行了研究,从传感器网络模型出发,推导了水听器的传递函数,得出了外力与水听器敏感元件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并对水听器建立了振动模型、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设计了水听器的结构,并计算了灵敏度、确定了水听器的参数.对浅海石油水听器进行了性能和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水听器满足浅海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童心童眼     
正本期话题春天来了编辑阿姨的话:小河解冻了吗?小柳条发芽了没有?小燕子飞回来了吗?小青蛙醒了没有?小草儿冒尖了吗?小花苞探出头来了没有?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伙伴们,快,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的踪迹!春天在哪里早晨,灰蒙蒙的大雾像一个巨大的纱罩(zhào),把大地上的一切都遮住了。午饭过后,我和妈妈去公园玩。我发现路两旁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监控对象,研究和分析了监控专家系统的思想和结构,重点阐述了分馏塔监控系统的核心之一知识库的构建,给出了专家系统开发工具CLIPS的推理机,简介了解释程序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柴油机电控系统优化匹配的研究,分析了柴油机电控系统的优化任务,进行了电控系统优化方案的选择,并建立了电控系统优化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最优化方法,给出了柴油机电控系统优化的过程与步骤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语义Web的旅游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个旅游信息系统,并在系统中成功运用了语义Web技术.使用UML建立了旅游领域的Ontology,并以几个旅游门户网站为信息源建立了旅游领域的语义Web数据库.提出了语义Web技术和传统搜索引擎相结合的信息检索方法,设计了检索语义信息的算法.实现了描述逻辑知识库问题解答的优化,设计了用户和知识库交互的方式.本系统是一个语义Web技术的商业应用原型.  相似文献   

11.
以西北新农村117.07 m2的单体建筑太阳能采暖系统为研究对象,以12月15日为例,得出储热水箱热损失主要发生在自然冷却阶段,当日储热水箱的总热损系数为5.68 W/℃,总热量损失为9.49 MJ.再选取其余11个典型日的试验数据对储热水箱总热损系数和总热损失各影响因素进行拟合,储热水箱总热损失由于受到环境温度和室外风速的影响,储热水箱的温度也随之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环境温度每降低1 ℃,储热水箱总热损失增加0.067 MJ;室外风速每增加1 m/s,储热水箱总热损失增加0.042 MJ;储热水箱平均温度每降低1 ℃,储热水箱总热损失增加0.068 MJ;储热水箱温度变化幅度每增加1 ℃,储热水箱总热损失增加1.641 MJ.针对储热水箱热损失分析及室内热环境现状,提出将储热水箱置于室内以增强储热水箱储热能力和改善建筑室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空气回收高温冶金渣粒余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采用自流床余热锅炉直接回收高温颗粒余热,用以生产蒸汽的技术路线.搭建了自流床余热锅炉换热实验平台,研究了换热管内水的雷诺数Re、渣粒流速和渣粒初始温度对余热锅炉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发现:渣粒侧的换热热阻值为水侧换热热阻值的55~100倍,综合换热热阻的大小取决于渣粒侧换热热阻的大小,换热管内水的雷诺数Re对综合换热系数和热回收效率几乎没有影响;随着渣粒流速和渣粒初始温度的提高,渣粒换热系数和热回收效率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螺旋折流板波槽管换热器换热与阻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工质,对螺旋折流板波槽管换热器、螺旋折流板光管换热器及传统弓形折流板光管换热器进行了壳程和管程的传热及阻力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弓形折流板光管换热器,螺旋折流板光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和壳程换热系数分别提高50%~80%和90%,壳程阻力减少15%~20%;螺旋折流板与波槽管结合使用,换热能力进一步加强,总传热系数是弓形折流板光管换热器的2.01~2.11倍,是螺旋折流板光管换热器的1.15~1.6倍.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传热模型无法反映地下水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的影响,结合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质条件,通过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建立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非稳态分层渗流传热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在不同的地下水流速和岩土体孔隙率的条件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以含水层厚度为特征长度的贝克莱数与地埋管换热器换热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位井深换热量增加率与贝克莱数成对数关系;当贝克莱数较大时,地下水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有促进作用;当贝克莱数较小时,地下水对地埋管换热的强化作用不明显,甚至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对含水层处的导热系数进行修正,得到新的分层渗流传热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板式全热交换器为例,通过推导全热交换器的显热、潜热和全热3种效率之间的关系式,用权重系数的概念分析了在我国不同地区气象条件下,显热效率和潜热效率对全热效率的影响程度.分析表明,夏季工况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潜热效率的权重系数大于显热效率的权重系数.如果使用全热交换器,其全热效率的大小在夏季工况下主要受其潜热效率大小的影响,而冬季工况下则主要受到显热效率的影响,由于不同气候条件的潜热和显热所占权重比例不同,在进行不同材质的全热交换器的研发和选用时,应充分考虑其显热效率、潜热效率对全年能耗的总体影响,达到更好地实现节约投资和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生物组织中异常热源信息获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通过相对简单的热传递模型建立表面温度分布与内部热源之间的关系,从生物传热理论出发,研究了内热源影响下的组织表面温度分布,实现了在表面温度分布已知的情况下得到内部热源的相关信息.基于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具有内热源的组织导热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推导出组织表面温度分布与内部异常热源之间的组织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和数值分析.考虑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组织内部异常热源信息的获取,所得结果(1.64 cm、1.56 cm、1.55 cm和0.78 cm、1.64 cm、2.55 cm)与根据热断层成像技术估测所得的热源深度(1.6 cm和0.8 cm、1.6 cm、2.5 cm)十分接近,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片式散热器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散热效率高等优点,是保障变压器正常生产、调节工艺介质温度的关键设备,其换热性能直接影响变压器内部绕组等金属器件的使用寿命。为提高片式散热器换热性能,达到节能环保、降低能耗的目的,在模型Y方向两侧安装散热板,并在散热板上设置不同直径的穿孔,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穿孔直径对散热板的辐射换热、对流换热和综合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散热板后,散热器的总散热量提高了3.9%,出口0.3 m处油温降低了6.91 K;安装孔径为18 mm的散热板后,两侧散热板的综合传热性能分别提高了25.46%和28.76%。可见18 mm穿孔散热板为最佳选择,该研究为片式散热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新的经验认知。  相似文献   

18.
针对蓄热器内相变材料融化、相变区域自然对流换热过程中蓄热效率不确定问题,以套管式相变蓄热器为基本结构,以添加质量分数为10%膨胀石墨的石蜡作为相变蓄热材料,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由重力引起的自然对流对相变蓄热器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液相密度差引起的自然对流对相变蓄热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数值模拟过程中,考虑与不考虑自然对流时,蓄热器的蓄热时间相差近2倍;不同区域相变材料受自然对流的影响不同,在相变材料融化前期,套管上方由于液相自然对流的影响,融化速率更快。根据蓄热器融化速率和融化状态的特点,通过传热过程理论分析,将融化过程进行分段,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蓄热器蓄热过程的机理和规律,为优化蓄热器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凹陷涡发生器形状对湍流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分别具有球形、椭球形、倾斜椭球形以及泪滴形凹陷涡发生器阵列表面的湍流传热与流阻性能.采用湍流模型Relizable k-ε、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ation)和Standard k-ω模拟凹陷涡发生器表面的湍流传热与流阻性能,并与其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确定了Standard k-ω是研究凹陷传热和流动的最精确湍流模型.同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4种凹陷结构在雷诺数为8 500~60 000下的传热、流阻和流动特性,利用Matlab软件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与充分发展的光滑通道内湍流流动相比,球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提高了约40%,摩擦因子增加了约70%;椭球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提高了约30%,摩擦因子增加了60%左右;倾斜椭球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提高了约40%,摩擦因子增加了60%左右;泪滴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提高了约70%,摩擦因子增加了约1倍,即泪滴形凹陷通道的传热性能和综合热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0.
根据重力热管作用原理,结合井筒传热过程,建立了稠油生产井中采用热管伴热方式时井筒热损失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重力热管改善井筒热损失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主要工艺参数对热管井井筒热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井底温度升高、产液量增加、热管下入深度加深,井筒热损失增大,其中,产液量对热损失的影响尤为显著。现场试验及理论研究表明:在不消耗额外能量的前提下,重力热管能够利用深部流体自身的能量提高井筒上部流体的温度,降低传热过程中的热损失,进而改善井筒温度分布剖面。该方法可以减小产出液在井下管道上升过程中的流动阻力,从而降低抽油机的负荷,实现低能耗对井筒流体加热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