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聚丙烯膜的现状及用途,并从5个方面论述了氯化聚烯烃在聚丙烯膜上的广泛应用,从而扩大了聚丙烯膜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接枝聚丙烯蜡对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界面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聚丙烯蜡分子链中引入羧基官能团,并用其作为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界面处理剂。通过改进的单丝临界长度法测定了四处偶联剂与上述聚丙烯蜡共同处理的玻璃纤维与聚丙烯的界面剪切强度,发现改性或者未改性的聚丙烯蜡的加入都会使增强体系界面剪切强度明显提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未改性的聚丙烯蜡分子链上本身含有一定的极性基团。但是,偶联剂种类的变化对体系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却很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分析了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掺入聚丙烯纤维、锂渣和沙漠砂对混凝土试件稳定性、强度和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锂渣掺量20%,聚丙烯纤维1.5 kg/m~3,沙漠砂替代率30%时,沙漠砂锂渣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冻融性能表现最优,较冻融循环150次基准组试件质量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损失率分别降低36.79%和34.78%。综合考虑混凝土稳定性、强度和动弹性模量损失率整体趋势,各因素按影响程度排序为聚丙烯纤维锂渣沙漠砂。  相似文献   

4.
The crystallization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y structure of the cationic dyeable polypropylene fibers which were produced by the blending spinning method were studied by making use of X-ra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s that the larger the crystallite size in the fibers is , the better the dycable properties of the fibers are and there is a littl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dyeable agent and polypropylene resin. And the dye-uptake of the fibers may be up to 90% because the dyeable agent can uniformly be scattered in polypropylene.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玻璃纤维与聚丙烯界面剪切强度的测量,以及对其界面结晶形态的观测,发现界面产生横晶的充分条件是界面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和样品的缓慢冷却。提出了横晶形成机理,并推断横晶的形成会导致玻璃纤维与聚丙烯树脂界面结合强度的明显下降。用观测到的横晶与基体球晶的冲击线进一步证实了横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得出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MPP)是提高玻璃纤维与聚丙烯树脂界面剪切强度的关键因素,而偶联剂的变化对体系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较少,用仪器分析证实了酸酐基团与玻璃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当界面存在改性聚丙烯时,应选择A-174TM硅烷偶联剂处理增强聚丙烯的玻璃纤维,而不是传统的A-1100TM硅烷偶联剂。  相似文献   

7.
将不同配比的高黏度聚丙烯与低黏度聚丙烯共混制备高低黏度树脂混配基体,旋转流变测试结果显示低黏度聚丙烯的加入显著降低了共混体系的黏度。以高低黏度聚丙烯共混物为热塑树脂基体,采用熔融浸渍方法制备连续玻纤增强聚丙烯热塑预浸带。研究发现随着低黏度聚丙烯含量的增加,热塑树脂基体的加工性能明显提高,预浸带制品的孔隙率及纤维断裂率逐渐降低。将各组预浸带模压成型后进行力学测试,结果显示低黏度聚丙烯的加入使层压板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均出现小幅度下降,而对冲击强度基本无影响。结合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低黏度聚丙烯质量分数10%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纤维增强钢丝网混凝土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7组共201块聚丙烯纤维增强钢丝网混凝土薄板进行了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无配筋和有配筋聚丙烯纤维增强钢丝网混凝土薄板在不同开裂状态下的抗弯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供设计应用的无配筋和有配筋聚丙烯纤维增强钢丝网混凝土薄板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最佳掺率是0.07%;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廷缦了薄板的开裂过程,提高了薄板的抗裂性能;钢丝网对提高聚丙烯纤维增强钢丝网混凝土薄板抗弯承载力起主要作用;聚丙烯纤维与钢丝网的复合,能起到显著的增强效果,有效地提高薄板的抗弯承载力和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丙烯纤维及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根据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特点,结合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对其作用机理、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华北石化公司聚丙烯生产中存在灰分过高的问题 ,分析了导致灰分含量过高的主要原因为活化剂和添加剂的加入量超标 .提出了相应的工艺优化措施 ,从而达到降低聚丙烯中灰分的含量 ,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建筑外墙用腻子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建筑外墙腻子粉的制备过程和技术性能,分析了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纤维等对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腻子的抗压和抗折强度,但可以提高其粘结强度,聚丙烯纤维则可以有效改善硬化腻子的抗裂性.结合显微结构观察,简要讨论了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纤维性能对腻子的作用机理。综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腻子粉的各项性能均可满足建筑外墙用腻子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混改性的方法,研制出酸性可染丙纶,探讨了BCPA含量、染料种类、温度、pH值对丙纶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CPA含量为8%,选用弱酸性染料,适当控制染色温度和染浴pH值就可获得良好的可染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纤维单丝自水泥基体中拔出方法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单丝与水泥石之间的界面脱粘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随聚丙烯纤维单丝埋入长度的增加,界面脱粘强度逐步下降;②经NaOH或HCl表面处理,可使界面脱粘强度得到提高;③随着m(W)/m(C)的增大(在0.28-0.44范围内),界面脱粘强度随之增大;④界面脱粘强度随标养龄期的增加而发展,且发展规律与抗压强度的发展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4.
分子量分布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分子量及其分布对注射成型聚丙烯样条的密度,结晶度、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的影响,不同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聚丙烯样品由化学控制降解制得,用数学方法分析了实验数据与分子量分布之间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玻璃纤维/聚丙烯为研究对象,建立热塑性熔融树脂浸渍纤维的理论模型,模型表征在实验过程中不同加工工艺条件、熔体黏度以及纤维结构对树脂完全浸渍纤维束所需时间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相关机理。树脂浸渍纤维的程度通过所制试样的层间剪切强度来表征,并通过扫描电镜对预浸带界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束在浸渍机头中的停留时间、浸渍机头的温度、纤维束展宽以及选择不同的树脂基体,均将影响树脂与纤维两相间的界面结合,并最终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树脂基体中添加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在玻璃纤维和树脂基体两相间能够起到交联作用,明显提高两相间的界面结合强度,使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未添加PP-g-MAH的试样,但在基体中添加过多的PP-g-MAH,试样的力学性能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聚丙烯阻燃母料的配方设计、制造工艺及应用技术。对阻燃母料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系统研究了阻燃母料对聚丙烯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为聚丙烯阻燃母料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受阻胺光稳定剂对聚丙烯黄度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辐射条件下聚丙烯 (PP)中添加受阻胺光稳定剂 (HinderedAmineLightStablilizer简称HALS)、受阻胺自由基及抗氧剂时对聚丙烯的黄度指数 (Yi)的影响 实验发现 ,添加五甲基的HALS聚丙烯的黄度指数均小于添加四甲基HALS的聚丙烯的黄度指数 添加五甲基受阻胺自由基的聚丙烯的黄度指数小于添加四甲基受阻胺自由基的聚丙烯的黄度指数  相似文献   

18.
粉煤灰/EPDM混炼胶增韧聚丙烯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粉煤灰与三元乙丙橡胶(EPDM)混炼后与聚丙烯树脂熔融共混进行增韧改性。根据共混聚丙烯体系的相态结构、结晶形态、试样断口形态等的变化,探讨了粉煤灰/EPDM混炼胶增韧PP的机理。结果表明加入粉煤灰/EPDM后聚丙烯球晶细化,加入的橡胶相材料容易发生屈服形变以及材料中多相界面导致的不均匀性使其在受力时更容易产生大量的银纹,多种因素共同起到了增韧效果。而且在受力时产生大量银纹,起到了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普通道面混凝土施工后经常出现裂缝的现象,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在普通道面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聚丙烯纤维的新型道面混凝土,采用平板法进行了抗裂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道面混凝土中单掺粉煤灰或聚丙烯纤维,都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而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双掺的新型道面混凝土更能有效防止裂缝的发生,显著延长道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对淤浆聚合制备低等规聚丙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异丁基铝作为助催化剂时催化剂的聚合活性高于三乙基铝。BCM-100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和立构定向性能力,但制备的聚丙烯正己烷可溶物含量较低,而BCE制备的聚丙烯正己烷可溶物含量较高,且聚丙烯正己烷不溶物的等规指数最高。利用DSC、GPC、13C-NMR等表征手段对不同催化剂体系合成的低等规聚丙烯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在相同聚合条件下,BCE催化剂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正己烷不溶物的立构规整性最高而结晶度最低;实验所考察几种催化剂制备的聚丙烯正己烷可溶部分的平均重均分子量均远小于正己烷不溶部分的平均重均分子量,通过比较发现,BCE催化剂得到的聚丙烯的正己烷不溶物的平均重均分子量最低,正己烷可溶物的平均重均分子量最高,而BCM-100得到的聚丙烯的正己烷不溶物的平均重均分子量最高,正己烷可溶物的平均重均分子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