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用氯胺为氧化剂对剑水蚤进行灭活试验.先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确定影响灭活剑水蚤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显著性分析;之后分别考察在蒸馏水和腐殖酸配制水中有效氯的投加量、氯和氨的投加比例对灭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胺对剑水蚤具有显著的灭活作用.在有效氯质量浓度为3.00mg/L、氯和氨投加比例1:1~4:1时,蒸馏水试验中对剑水蚤的灭活可达到75%~95%,腐殖酸配制水试验可达50%~80%.而灭活效果受pH值(在6.0~8.0之间)、剑水蚤密度、氨和氯的投加时间间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我国饮用水系统中出现的剑水蚤类浮游动物,研究了其体表和体内携带微生物的行为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体表携带细菌的数量受环境细菌影响较大,随着环境细菌含量的变化,其波动明显,而体内细菌数量则相对稳定.体表细菌的数量还与水蚤个体有关,雌性水蚤体表细菌明显多于雄性水蚤体表细菌.由DGGE检测结果可见:体表细菌均来自于原水,而体内细菌则有可能有来自遗传的细菌,体内细菌的种类比体表细菌的多.  相似文献   

3.
杨秀琳 《甘肃科技》2003,19(6):61-62
指出水中存在的各种金属离子,并简要说明了各种金属离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因为地质所沉积形成含有锰元素水质区域性低水平的饮用水源,本试验考察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一是消毒前采用锰砂过滤去除锰离子;二是以氯胺消毒代替氯消毒,减缓锰离子的氧化速度.结果表明,二者均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对于前者来说滤速为首要影响因素;后者的关键条件则是氯与氨的重量投加比例.采用氯胺消毒代替氯消毒更具有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水中氨氮含量的常用方法.研究了氧化剂浓度对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影响,通过系列实验考察了不同氧化剂浓度时方法的性能表现.使用较低浓度的氧化剂时,测定氨氮的线性范围为0 ~3.0 mg/L,氧化剂浓度提高一倍后,线性范围提高至0~7.0 mg/L.使用不同浓度的氧化荆测定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都获得了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相比,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实际样品的结果更低,样品经蒸馏处理后,2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值减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对黄浦江原水进行试验,考察不同消毒剂量对水中营养基质及其组成组成部分所占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消毒剂对水中营养基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氯投量为1~4 mg/L时,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作用可以分为高速反应和低速反应两个阶段,水中的AOC组成中AOC-NOX占优势.氯胺消毒时,管网中AOC变化幅度较小,出现高峰的时间比氯消毒滞后,低强度(0.038 mW/cm2)的紫外线照射对营养基质没有影响,中高强度(0.076 mW/cm2和0.153 mW/cm2)的紫外光照射后,水中营养基质随紫外光剂量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AOC各组成部分中AOC-P17和AOC的变化一致,AOC-NOX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氯系消毒剂对饮用水中隐孢子虫的灭活作用,分别对氯气和二氧化氯的投加量、反应时间、浊度、pH值和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氯系消毒剂对隐孢子虫理想灭活效果的反应条件是氯气投量6.5 mg/L,反应360 min,ClO2投量3.0 mg/L,反应120 min;浊度越高,氯气对隐孢子虫的灭活率越低,ClO2对隐孢子虫灭活率当浊度升高到5.0和10.0 ntu时,影响基本稳定;pH值波动对氯气灭活影响不大,ClO2在pH值6~7范围内灭活效果最佳;5~35℃范围,水温增加,灭活效果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探讨了生物过滤对饮用水源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饮用水源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滤料介质对生物过滤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加氯水反冲洗对生物过滤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生物滤柱可较大幅度地去除苯酸酯类、脂肪酸酯类和酚类等有机物.  相似文献   

9.
水源的水质状况是影响城市供水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某市的饮用水不同消毒工艺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在不同消毒处理工艺的变化,并且提出了控制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对沈阳细河水及其悬浮物中的主要有机毒物进行筛选.本文是在污染物化学分级的基础上,对分级的各组分同步进行隆线蚤(Daphnia carinata)的毒性试验和有机物的毒性评价.结果表明,甘官桥总水样(GS)对隆线蚤有极毒,甘官桥县浮物(GX-1,GX-1-2)和渠首悬浮物(DX-1)显示出较高毒性,其它进一步分离的组分对水蚤也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表明细河水中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有一定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生物综合毒性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发光细菌检测法做为生物毒性快速检测的方法,测定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加入的絮凝剂、预氧化剂、活性炭等对水质综合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氧化氯(0.4 mg/L)预氧化+聚合氯化铝(40 mg/L)混凝沉淀+活性炭(2.0 mg/L)吸附+石英砂过滤组合工艺对原水进行处理有比较好的效果.通过上述组合处理工艺原水,...  相似文献   

12.
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讨论了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指出这几种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经微滤和超滤膜处理后的出水不具备生物稳定性,而经反渗透和纳滤膜处理后的出水有较好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饮用水水源管理历程及决策部署,系统分析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机制组成与结构,总结了规范化管理机制对地方水源管理工作落实的压力传导方式。相关数据分析表明,管理机制对水源管控的驱动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地方行政管理部门通过水源调整及地表和地下水联网供水,进一步优化了水源地取水布局以保障水质安全;通过保护区整治防止了社会经济活动对水源的直接影响;通过生态补偿限制了水源地上游排污总量。该文为下一步管理及水源风险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骨炭除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饮用水中过量氟可导致氟中毒。通过对一系列动态、静态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了饮用水骨炭除氟机理,认为骨炭除氟既有离子交换作用也有吸附作用,为指导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饮用水中痕量敌敌畏的LLE-GC-ECD测定方法,并对加盐量、萃取时间、萃取剂用量、色谱条件等进行了优化.首次使用乙酸丁酯代替传统的三氯甲烷或者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由此可以使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代替传统方法中使用的氮磷检测器NPD或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等检测器定量测定水中敌敌畏,从而使水中敌敌畏的检测更方便、经济且安全.本方法的检测限、加标回收率、精密度都达到了美国标准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国产30W直管型石英紫外线低压汞灯对生活饮用水消毒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水层厚度分别为10.5、20、31、40.5、62、81、102和121mm,辐照时间取1~180s,共26个时间段。确定了在满足饮用水标准前提下,不同水层厚度的最小辐照时间、最小辐照剂量,以及对进水水质的要求。试验条件下,最佳水层厚度为62~81mm,相应的处理水量为5.24~5.51m3/h,单位水量有效能耗为0.75~0.72W·h/m3,单位水量总能耗为5.73~5.44W·h/m3。  相似文献   

17.
降低饮用水中残余铝浓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混凝实验及过滤实验研究,分析了混凝条件如快速搅拌强度、慢速搅拌强度,pH,温度等对饮用水中残余铝含量的影响;研究了滤柱滤层厚度对饮用水中残余铝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剂投加量一定时,通过控制混凝条件及合适的滤层厚度能够降低饮用水中残余铝含量。  相似文献   

18.
Asbestos fibres in beverages and drinking wat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 M Cunningham  R Pontefract 《Nature》1971,232(5309):332-333
  相似文献   

19.
电絮凝-微滤去除饮用水中的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中的氟离子对人体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电絮凝-微滤组合工艺技术,去除饮用水中超量的氟离子,并探讨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H值对除氟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电絮凝-微滤组合技术除氟效果明显;水中氟离子浓度的对数值与反应时间呈线性关系。所研究的电絮凝反应器的最佳工作参数为:电流密度σ=15.8 A/m2,极板间距d=1.0 cm,pH值在5.7~7.0范围内。水中SO42-和PO43-离子的存在会影响除氟效率,而阳离子Fe3 、Mg2 、Ca2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除氟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