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献等报道了应力作用下单模光纤的传输模存在着偏振面的旋转现象。在轴向张力引起的应力作用下,圆对称光纤材料的介电常数ε~(i),在圆柱坐标(ρ,θ,Ζ)系中当用下述张量表达:  相似文献   

2.
75 fs全光纤超短脉冲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利用光纤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方法, 使用正常色散的高掺铒光纤提供高增益的同时, 补偿谐振腔中普通单模光纤的反常色散, 在展宽脉冲光纤环形激光器中直接产生了75 fs的超短脉冲输出. 在125 mW的抽运光功率下, 其平均输出功率大于15 mW, 重复频率为25.9 MHz, 光谱宽度达到53 nm, 同时输出脉冲的能量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单脉冲能量达到0.6 nJ. 该激光器操作简单, 在锁模情况下运行稳定, 其全光纤结构更有利于小型化和便携化.  相似文献   

3.
耦合波理论不但能解决法拉第效应的计算,而且能方便地计算应力旋转。如所周知,当光纤经受轴向扭转应力时,圆柱坐标里的介电常数张量ε如下式所示: i=1代表芯, i=2代表包层。把上述张量引入耦合波方程,求得同阶次模中奇、偶波之间的耦合系数,就可得到因轴向扭转的光纤中所传输的场模在单位长度上偏振面的旋转角  相似文献   

4.
郭万林 《科学通报》2019,64(26):2664-2666
<正>光子晶体光纤由于自身周期性的微孔洞结构而具备许多传统光纤无可比拟的奇异性质,因而在无截止的单模光纤、超连续光谱激光器、光频梳、光孤子传输、大功率飞秒脉冲传送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11]).近年来,研究者通过向光子晶体光纤的孔洞中涂覆或灌注固体、气体、液体或液晶等功能性物质来实现对光的操控,并探索其在锁模激光器、表面等离激元、受激拉曼散射等诸多领  相似文献   

5.
钟卫平 《科学通报》1995,40(17):1555-1555
单模光纤能够维持两正交偏振的简并模,在光纤的形状为严格的圆柱形和材料为各向同性的理想条件下,两正交的模式之间不会发生耦合;但对实际的光纤,由于形状略偏离圆柱形以及材料各向异性的微小起伏,破坏了模式简并,导致了两偏振态的混合,产生了光纤双折射现象.由于光纤双折射现象的存在,在光纤里传输的孤子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可能形成束缚孤子态.双折射光纤中光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光孤子通信系统传输速率的下降和误码的产生.如何控制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光孤子通信系统必需解决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现代众多科学应用领域对低时域抖动、高重复频率飞秒光纤激光器的需求, 在实验基础上解决了若干技术难点, 并利用非线性偏振旋转(NPR)锁模原理, 成功得到了重复频率在100 MHz以上自由运转被动锁模的掺Er飞秒光纤激光器. 激光器输出脉冲的重复频率为101.94 MHz, 输出平均功率34 mW, 光谱谱宽25 nm, 傅里叶变换受限输出脉冲宽度为105 fs.  相似文献   

7.
记者问:黄教授,您最近出席了国际学术会议。请您谈谈情况和观感。黄答:我于1981年4月下旬受全国科协的派遣,去美国旧金山参加第三届“国际集成光学与光纤通信”会议(即IOOC会议,4月27日至29日),在会上宣读了我的论文(该文已在英国的国际性刊物上发表)。会后,访问了加州大学(伯克雷)和纽约理工  相似文献   

8.
姚慕生 《科学通报》1993,38(3):193-193
徐金中及郭善良分别证明了交换环上任一单模是内射的当且仅当它为平坦的。郭善良还将此结论推广到Duo环上。事实上这些结果可在文献[2]中找到。本文将证明一个一般的结论:交换环上任一单模的平坦维数等于它的内射维数。我们还将给出带有内射单模的交换环的特征。本文所涉及的环均有恒等元,模皆为单式模。有关同调代数的记号参看文献[3]。定理1 设R是一个交换环,则任一单 R-模的平坦维数等于它的内射维数。特别若R又是Noether环,则任一单 R-模的投射维数等于其内射维数。  相似文献   

9.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地球物理学家把一对插入地孔中的光纤粘接起来,希望能探测地球应力从而给出地震的早期预报。这种光纤传感器比起迄今所知的任何一种可比的地震传感器来灵敏度要高得多,而且设计简单,成本低廉。这种应力传感器靠探测在应变和未应变光纤中光传输的差别。一条传感光纤粘贴在岩石上;第二条平行光纤与岩石脱离,因而它不受应力。加应力于光纤即可改变其传输光线的路径。根据应变的程度,受应力光纤中的光比脱离岩石的光纤中的光传得更远些。当从两条光纤来的光束再会合时,它们  相似文献   

10.
王明生 《科学通报》1993,38(21):1925-1925
在文献[1]中,姚慕生证明了交换诺特环上单模的投射维数等于它的内射维数。并且对具有内射单模的交换环进行了刻划。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考虑交换诺特环上类似的问题,得到了比文献[1]更强的结果。具体地说,我们第一个结果是在一些适当的限制下,刻划了具有有bv限内射维数的非零有限生成模的交换诺特环。第二个结果证明了在交换诺特局部情形,有一个直因子是单模的有限生成模的投射维数等于它的内射维数。第三个结果刻划了具有一个有  相似文献   

11.
姜海明  谢康  王亚非 《科学通报》2009,54(13):1927-1931
为了克服传统光纤的拉曼增益效率系数低, 而且极不平坦给光纤拉曼放大器设计带来的复杂性和制造成本的提高,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芯光子晶体光纤, 通过对该光子晶体光纤横截面结构的合理设计, 可使该光子晶体光纤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比传统光纤更高和更平坦的拉曼增益效率系数谱. 利用该光子晶体光纤设计了一个波长范围在1530~1565 nm的C波段拉曼放大器,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仅用一个泵浦的情况下, 该光子晶体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平均增益可达8.7 dB, 且增益波动小于0.9 dB, 比标准单模光纤构成的拉曼放大器性能有非常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赵鹭明  唐定远  郑世强  谭华耀  吕超 《科学通报》2008,53(12):1366-1369
报道了在全正色散掺铒光纤激光器和工作在正色散区的掺铒光纤激光器中产生的增益支配光孤子的被动谐波锁模实验观测结果, 产生的增益支配光孤子具有陡峭的光谱边缘, 实现了超模抑制大于35 dB的增益支配光孤子的被动谐波锁模.  相似文献   

13.
贝里相因子是1984年提出的一个抽象物理概念.人们甚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具有非常一般的拓扑性的量是从量子力学而不是从量子场论中得出的,而又能在包括规范场在内的许多物理领域中加以应用.经过实验,证明贝里相因子不是别的,恰好就是单色偏振光通过螺旋状光纤后偏振面的旋转.《纤维丛与贝里相因子》一文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光纤或嵌入光纤器件在磁场中的法拉第旋转问题,可用耦合波理论得到解决。处于磁场中的介质,如其磁化强度矢量与磁场一致,并指向z方向,则其介电常数δ应用二阶并矢张量  相似文献   

15.
徐硕昌 《科学通报》1975,20(8):372-372
一、前言 在Lenhert关于旋转等离子体的总结文章中,旋转稳定问题多是用简正模方法处理。资料就是在不可压假设下用简正模方法求出稳定条件的,这往往避免不了大量繁杂的数值分析。Bernstein等的能量原理只适合定态平衡情形,Hare考虑了粘性对不  相似文献   

16.
蔡传仁 《科学通报》1995,40(13):1168-1168
Fisher在文献中讨论了Hopf模代数的Hopf-Jacobson根,其中对域k上的Hopf代数H要求其作为余代数是不可约的,也即H含唯一的单子余代数k.在本文中,我们对域k上一般的Hopf代数H讨论Hopf模代数A的Hopf-Jacobson根.还讨论了左A-Hopf单模的性质,证明了稠密性定理.1 定义和引理  相似文献   

17.
对于忽略了包层影响的抛物型光纤波导,它在直角坐标和圆柱坐标的制导模和传播常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18.
明海 《科学通报》1995,40(18):1651-1651
在石英单模光纤芯部掺入Er~(3+)的同时掺入Yb~(3+),可以增加光纤吸收谱的宽度,为泵浦提供了从810nm到1100nm的极宽的动态范围,其中最高的吸收峰在980nm附近,吸收达10~5dB/km.用980nm波段钛宝石可调谐激光泵浦Er~(3+)-Yb~(3+)双掺杂光纤,由于能量转移和多光子过程,可产生红外向可见和紫外辐射的转换.弄清980nm波段钛宝石可调谐激光泵浦Er~(3+)-Yb~(3+)双掺杂光纤的发光机理,对光纤上转换器件、激光器和放大器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文献[2]曾报道1480nm LD泵浦的掺Er~(3-)光纤产生的逐步激发态吸收,本文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针对NNF型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分体结构,设计了锁紧模套组件。在车床上将模套、工件旋转,通过碾压轮施压使专用模具直接成型,将轴承各组件紧密联接固定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S形脊波导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利用变分有效折射率法对聚合物脊形多模光波导基模和高阶模的色散特性与横向场分布进行分析, 研究了波导结构参数对色散特性的影响, 计算出TM基模和高阶模的光场分布, 得出了聚合物脊形光波导的单模传输条件. 然后利用广角有限差分束传播法和有效折射率法研究了S形脊波导圆弧曲率半径与弯曲损耗的关系, 得出了如下结论: 当圆弧曲率半径大于5000 μm后, 即使波导曲率半径增大, 波导的弯曲辐射损耗已不会再明显减小, 光已可以在S形脊波导中稳定地传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