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逻辑学"是一门待建的逻辑学科,张盛彬的《认识逻辑学》作了有益探索。要建构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学相贯通的"认识逻辑学"新学科,必须明确三个前提性问题:一是从逻辑学的发展看,有无建立的可能和必要;二是要明确该学科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三是如何才能将该学科建成结构严密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
《“认识逻辑学”笔谈》系本刊2009年第1期起新辟的专栏。本期特邀《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一书的作者张盛彬教授和浙江省委党校陈宗明教授笔谈。张盛彬教授评析了对亚里士多德、培根、康德和黑格尔的逻辑思想的误读,讨论了逻辑主义的反认识论的错误,呼唤逻辑学的认识论回归,并现身说法,回顾了构建认识逻辑学的思路历程。作者认为,演绎体系中的公理是认识中长期没有发现反例情况下、心理认同逐渐被强化的经验归纳,归纳是类比的发展,类比、归纳、演绎整合的推理链,是科学发现的逻辑的轴心,西方归纳派和演绎派的长期分歧被推理链整合了,认识论的研究也深入到了微观的逻辑层次。陈宗明教授从“知其一不知其二”命题引出“知其二”破题,主张“知其二”是认知的追求,认识的阶梯,也是认识逻辑成立的理由。人们能“知其二”,但也难“知其二”。认识逻辑是“知其二”的逻辑,应当属于哲学逻辑,属于应用逻辑。  相似文献   

3.
现代逻辑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对逻辑的哲学反思。《逻辑哲学研究》对逻辑学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在若干重大的逻辑哲学问题上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学术创见;在解决某些逻辑哲学问题时,也体现了逻辑学家特有的睿智和机敏;提出或者涉及了一些逻辑哲学的开放性问题,给学者们指出了诸多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4.
日前,惠得张盛彬教授新著《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翻阅之下,很受启发。该著试图将多门学科在逻辑大旗下进行“沟通、贯通、统一”,是作者经20余年的艰苦探索而获得的研究成果。对于从事逻辑教学与研究的青年学人来说,这份执著堪称榜样!从内容上看,该著不仅横贯中外,还纵贯古今,因而读来有一种历史感蕴含其间。张教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了《论因明、墨辩和西方逻辑推理之贯通》,其研究如刘培育先生所评价:“没有停留在表面,  相似文献   

5.
篇章分析中的“逻辑”连接与逻辑学当中的“逻辑”一词意义不同,认清逻辑一词的意义对于篇章语言学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
《逻辑学》一书将普通逻辑与辩证逻辑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我国高等院校逻辑教材建设的新尝试,体例也是一次新突破,为培养广大青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在创新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人类的“精神家园”不可能囿于传统而风平浪静。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类“精神家因”里的核心成员,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着持续的精神动力和理性向导,理应得风气之先。逻辑学是哲学领域中集工具性、基础性和人文性于一身的学科,在这样的学科领域里进行理论创新,不仅需要学术功力积淀,更需要一种敢为人先的学术担当。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校学报原主编张盛彬教授的逻辑学新著《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是书44万言,由原《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编辑室主任何祚榕、华东师范大学彭漪涟教授分别作序,体系全新,堪称倾其毕生学术心血之力作。为进一步推动认识逻辑学研究,本刊特邀了逻辑学界的部分专家学者展开笔谈研讨。本期先行刊发其中三位逻辑学博士的解读,以期得到逻辑学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工科高等学校电类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技术>的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本着加强基础教育、促进能力培养、体现教学特色的指导思想,应把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定位在精简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上,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教改的积极性并及时总结交流则是改革方案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如何明确教育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关系着这门学科的独立性。从教育学研究内容出发对此做出的划分只是把逻辑知识当作工具,且囿于传统逻辑范畴,使得这门学科成为教育学的子集。现代逻辑方法使用的划分主张逻辑服务于教育教学,实则暗含着逻辑教育的目的。杜威的教育逻辑实践对划分有重要借鉴意义。产生于西方的教育和逻辑在东渐过程中失去了应有的联系,教育逻辑学研究对象对应于教育与逻辑结合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这正是教育逻辑学产生于当代中国的必然性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逻辑学角度出发对知识组织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知识组织是如何运用逻辑学理论进行研究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整合普通逻辑,可以从类逻辑、整体逻辑与条件逻辑三方面把握科学发现的逻辑程序、机制与过程,科学发现的主轴是类比——归纳——演绎辩证组合的推理链.这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对形而上学方法的知性逻辑成果的按认识过程的整合,科学发现的逻辑就是认识逻辑.普通逻辑修正、改造的新方向,实即黑格尔、恩格斯、列宁逻辑思想所指示的辩证法、认识论在逻辑基础上统一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初学者对《普通逻辑学》的畏学现象,提出教学《普通逻辑学》必须把握其特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循序渐进,终能熟能生巧、自如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开放逻辑的一个重要概念认识进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认识进程有极限的几个充分必要条件,刻画了一个类永远有极限的认识进程即所谓的有序认识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单介绍了命题逻辑,一阶谓词逻辑,二阶逻辑,模态逻辑,时序逻辑,动态逻辑,模糊逻辑,非单调逻辑,组合逻辑及λ-演算等,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各自在计算机科学,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师范院校开设翻译课要体现师范特点:(一)注重扩大知识面;(二)提高学生翻译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三)加强应用文方面的翻译训练。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几点做法是:(一)加强翻译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二)重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三)开展以文作为中心的翻译教学;(四)抓好译例教学。  相似文献   

17.
逻辑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能力,逻辑教育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公民素质教育。传统逻辑教学现代化问题,是一个与我国逻辑教学和研究密切相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逻辑学的特点及其有用性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在科教兴国的今天,逻辑学以及逻辑教育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次协调逻辑最早是从‘谈判中的逻辑’产生出来的。几个人一起参加一个会议,讨论一些问题,大家的意见分歧会很大,即使对于同一个名词、概念,个人出自不同的立场也可以做出极不相同的解释。要把会谈结果统一成一致的意见是极为困难的,完全的协调性是做不到的。然而,老练的外交家们却善于‘求同存异’,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周恩来语),在会谈中达成相对的谅解,或者说求得某种‘弱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9.
20.
以四川师范大学,特别是以政治教育学院为例,梳理多年以来《逻辑学》课程从知识传授到思维训练、从理论知识的习得到思维方法的掌握、从逻辑知识的把握到逻辑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从理论学习到运用研究的改革历程,总结《逻辑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