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测定了黄河水中无机固体粒子与铜离子作用的离子交换率(E%)与pH关系曲线,讨论了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及不同的氨基酸存在下对曲线的影响,并对影响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铜是生命必需微量元素,是许多金属酶发挥催化作用的辅因子,同时,过量摄入铜能引起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方便、快速地检测铜离子非常有价值。通过缩合2,4-二甲氧基苯甲醛与2-肼基苯并噻唑合成了一个可以高选择性识别铜离子的荧光探针,反应简单,产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乙腈/HEPES缓冲溶液中(pH=7.0),探针没有荧光,加入铜离子能引起发射强度显著增加,发出明亮的蓝色荧光,其它常见金属离子不能引起探针的发射光谱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对铜离子的检测没有影响。Job曲线研究表明二者形成了1:1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3.
借助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法,研究了非晶铜快离子导体CuI-Cu_2OP_2O_5-PbI_2系中的铜沉积,给出了铜计数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开始时铜沉积随着时间而增加,然后增加变得缓慢,最后趋于一极限值。实验发现,非晶铜快离子导体中的铜沉积规律与非晶银快离子导体中的银沉积规律相类似。文中同时给出了铜沉积区的显微成分像,X-射线面扫描像。样品中的铜离子可能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与碘离子相结合,另一是以强的部分共价键与[PO_4]基团相结合,仅有前者对电导有贡献。  相似文献   

4.
采用离子交换法,研究了黄河中游水体表层沉积物与铜的液 固界面相互作用,并绘出了离子交换率( E% ) —pH 曲线.由此得知,水体pH 值是控制铜离子向固相转移的主要因素,离子交换率( E% ) 随pH 升高而增大;表面沉积物浓度增大,E% 增高,E% —pH 曲线向小的pH 方向移动;而Cu2 + 浓度增大,E% 则降低,使得E% —pH 曲线向大的pH 方向移动,说明它们对吸附物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的电沉积,以探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的电极过程及表面合金化.循环伏安结果表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还原时,铝络合离子首先被还原为金属铝,接着生成的金属铝与铜基体形成铜铝合金.电沉积实验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物相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及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及样品侧面线扫描照片结果表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析出时与铜基体形成合金,具有明显的过渡层.X射线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为AlCu和Al2Cu,这与铝在铜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相吻合,即生成两种新的产物铜铝合金.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自制重金属捕集絮凝剂ATX对铜离子的捕集机理,研究了其处理含铜离子废水的处理条件,并研究了其他物质和离子对铜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 H 7~14范围内,快速搅拌时间2min,慢速搅拌3min,ATX对含铜离子的污水处理后其上清液中所含铜离子为0.64mg/L,对铜离子的去除率达到87.2%,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铋离子Bi3+存在于酸性硫酸铜电解液中时,对铜电解精炼中阴极铜沉积反应的峰电流ip、峰电势p的影响,并根据循环伏安曲线的形状判断铜沉积反应的可逆性。结果表明:铜沉积反应是不可逆的。Bi3+离子存在于电解液中时不改变铜沉积反应的机理,但却使铜沉积反应的峰电流ip值降低,峰电势p值向正方向移动.文章还从电化学和热力学角度分析了Bi3+存在于电解液中时,对阴极铜电极平衡电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衍生化1,8-萘二甲酰亚胺合成了一个含有双磺酰胺基的荧光探针:4-(2-双(对甲基苯磺酰胺基乙基)氨基)乙胺基-N-丁基-1,8-萘二甲酰亚胺(NDS),实现了对汞离子及铜离子的双重识别.在乙醇溶液中,NDS显示淡绿色弱荧光,加入汞离子使荧光变为青色并显著增强,而铜离子引起NDS荧光显著减弱.其它常见金属离子对这两种离子的检测几乎没有影响,铜离子虽然能猝灭NDS荧光,但不会影响NDS对汞离子的荧光增强响应.质谱分析表明,NDS与汞离子及铜离子都形成1∶1的配合物,配合物中磺酰胺基电离失去了氢离子,这在选择性络合汞离子及铜离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将自制磷酸镁水泥用于铜污染土的固化稳定,研究其淋滤特性和微观结构。以磷酸镁水泥固化铜污染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冻融循环条件下磷酸镁水泥掺量、初始铜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固化后重金属铜污染土的淋滤特性及固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和磷酸镁水泥掺量会影响磷酸镁水泥固化铜污染土的浸出液中铜离子浓度和上清液pH,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和铜离子浓度的减少及水泥掺量的增多,铜离子浓度显著降低;浸出液的pH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而降低,随磷酸镁水泥水泥掺量的增多而提高,随铜离子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最后与扫描电镜试验结果结合解释了水分迁移对固化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配体和配合物在配位反应前后紫外吸收的不同,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柚皮素与过渡金属铜(Ⅱ)离子在乙醇溶液中的最佳反应条件,考察了碱、不同阴离子的铜盐、配位比及温度对配位反应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成功合成了柚皮素-铜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碱是影响柚皮素与铜离子配位反应活性最明显的因素.最终确定了柚皮素与铜盐配位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碱选用无水碳酸钠,铜盐选用氯化铜,氯化铜与柚皮素的配位比为0.75∶1.0,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氮注射对环烷酸萃取溶液中铜离子的质量转移速率的影响.研究的因素包括:氮流速、铜离子浓度及萃取温度.结果发现,铜离子萃取的质量转移速率与气体流速有关,并遵守如下方程:K=aU,温度对质量转移速率的影响遵循阿列纽斯方程,其活化能为2875卡路里;质量转移系数随溶液中铜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循环伏安法在优化条件下(pH=2.4,静止时间2s,扫速0.02V/s)研究了铜离子在天然桃核粉上的吸附行为。天然核桃粉对铜离子具有吸附富集的作用,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遵循Langmuir吸附动力学模型,获得表观一级吸附动力学常数为0.268min-1。等温吸附曲线符合高斯分布曲线,遵循Freudlich等温吸附模型,获得吸附的参数为KF=41.7,n=1.82。在核桃粉吸附后,氧化峰的电流值明显降低,表明天然核桃粉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富集能力。天然桃核粉是一种优质廉价的生物质吸附剂,其自身含有天然的微孔结构并且含有氨基、羧基和酚羟基、巯基等多种官能团能够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键,适用于铜等重金属离子吸附富集。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铜离子含量测定方法在氨式碳酸铜溶液中铜离子含量测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考察影响氨式碳酸铜溶液中铜离子含量测量结果的测定条件,明确其影响机理,对传统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并用质量法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测定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准确性高、简便、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竹炭对铜(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竹炭粒径和用量、吸附时间、温度以及铜(Ⅱ)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铜(Ⅱ)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对铜(Ⅱ)离子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而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铜(Ⅱ)离子初始浓度增大,竹炭对其离子吸附率减小;竹炭对铜(Ⅱ)离子的吸附可在2h达到平衡,最佳吸附温度为30℃.竹炭对铜(Ⅱ)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是较为理想的吸附铜离子的材科.  相似文献   

15.
在含有SCN~-离子的NH_3-NH_4Cl缓冲溶液或含有Cl~-离子的强酸性溶液中,Cu~(2 )在铂电极示波极谱图(dE/dt~ E)上有灵敏切口,可用来指示络合滴定及沉淀滴定的终点。用该法测定了铜铝合金中的铜,滴定结果符合容量分析的要求。改用d~2E/dt~2~E及d~3E/dt~3~E曲线上的切口时,灵敏度更高,较低含量的铜也可准确滴定。定性地比较了几种卤素离了对铜切口灵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铜与氨基酸配合反应的滴定量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滴定量热法分别测定了铜离子与六种氨基酸配合物在298.15 K下配位反应的热效应.计算了一级配合反应产物和二级配合反应产物的稳定常数及配位反应热焓,并由此推出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熵变.讨论了铜离子和氨基酸的结构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分散液液微萃取-数码扫描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铜离子.萃取液点样在薄层硅胶板上进行数码扫描成像,成像斑点灰度值与铜离子浓度成正比,据此建立了测定水中铜离子新方法.对影响萃取富集效率和扫描成像效果的因素进行了优化.铜离子浓度在0~10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3).方法具有仪器成本低、方便快速等特点,可满足野外现场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钙基膨润土对水相中铜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考察吸附条件对吸附率及吸附负载量的影响,研究了钙基膨润土对水相中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钙基膨润土对铜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钙基膨润土对铜离子的吸附在15 min就达到吸附平衡;铜离子的吸附在15 min就达到吸附平衡;当铜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90.6 mg/L,pH=6.03,t=20℃,吸附时间τ=15 min,吸附剂用量为10 g/L时,膨润土对铜离子的吸附率为94%.对初始质量浓度为635.4 mg/L的铜离子溶液,膨润土对铜离子的吸附率仍达57%.从吸附前后膨润土的扫描电镜图片和X射线衍射图谱对比分析可知,膨润土对铜离子的吸附不仅有表面和孔道吸附,还存在着晶层间吸附.  相似文献   

19.
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含锌氯化钠晶体进行微观研究,通过对晶胞参数的分析与计算,具体地揭示了晶体中离子排列的点阵分布。同时对锌盐中存在着铜和铁离子情况下,讨论了铁、铜离子对结晶体中点阵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复杂溶液体系中微量铜离子的分离,将离子印迹技术与溶胶-凝胶法相结合,以铜离子为模板离子,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氨水为引发剂,全程以水作溶剂,分别采用传统加热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铜离子印迹聚合物(Cu(II)-IIP),研究了制备条件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