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红妮 《甘肃科技》2021,37(20):55-57
利用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2010-2019年共10年自然物候观测资料,对草本植物车前全物候期与对应年代的冬季、春季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冬季、春季平均气温对车前全物候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峰黄土高原冬季平均气温偏高年与偏低年车前各平均物候发育期差异最显著的是萌芽期,偏高年比偏低年提前了 7 d,其次是展叶期提前了 6d,其余各物候发育期均偏迟2~7d;春季平均气温偏高年与偏低年车前各平均物候发育期除黄枯期偏迟了 6d外,其余各物候发育期均提前了 5~8d,其中差异最显著的依然是萌芽、展叶期,偏高年比偏低年提前了 8d,其次是开花和种子散落期,提前了 6d,再是种子成熟期,提前了 5d.由此可见,春季平均气温比冬季平均气温对车前各物候期的影响更显著,冬、春季平均气温偏高年植物均萌芽早,而器官黄枯衰退却迟,车前全物候发育期延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石羊河流域50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及农户所采取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适应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导致石羊河流域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水资源短缺,农户家庭支出增多,农户健康受到威胁;石羊河上游地区农户倾向于选择被动适应策略减轻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而中下游地区农户则倾向于选择主动适应策略;在影响农户主要适应策略选择的因素中,农户家庭规模、耕地面积、牲畜数量、人均收入以及对气温变化的感知是影响农户采取品种改良策略的关键因素,成年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农户采取调整生产结构策略的关键因素,户主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耕地面积、领导能力、对周围人的信任、获得信贷机会是影响农户采取增加农牧业应急投入策略的关键因素,户主性别和年龄、获得信贷机会、农户对气温变化的感知是影响农户采取外出务工策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艳玲 《河南科学》2014,(8):1446-1450
利用商丘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3年冬小麦物候期观测资料、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一次线性函数分析法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间气象因素和生育期变化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在越冬至返青期、拔节至乳熟期呈增多趋势,其他阶段呈减少趋势,全生育期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在返青至乳熟期呈增多趋势,其他生育期呈减少趋势,全生育期呈减少趋势.2从起身到开花期、成熟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播种至返青期、乳熟期呈微弱的推迟趋势.3开花到乳熟期、抽穗到开花期间隔天数的增加趋势达到极显著水平.4影响冬小麦物候期变化最显著的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且物候期与平均气温绝大多数时段呈负相关.5冬小麦返青到起身期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起身到拔节期、抽穗到开花期和乳熟到成熟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陕北地区17个县(区、市)23个乡(镇)80个村903位农户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构建多层感知器(MLP)模型及适应行为多样性指数,分析农户的气候变化影响感知及重要性影响因素、农户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多样性适应行为及其与感知和生计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影响农户正常农业生产与生活,导致病虫害增加,作物产量下降;文化程度、居住时间、赶集频率和看电视频率是影响农户气候变化影响感知的重要因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户适应行为多样性;感知强度影响适应行为多样性;生计资本与适应行为多样指数呈显著性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周毓栋  周旗  黄蓉  郭科朋 《河南科学》2019,37(3):429-438
基于汉中地区的气候变化感知与响应调查数据及气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汉中公众气候变化感知与响应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1986—2014年汉中市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不明显,不同年份降水量差异较大,公众对气温变化感知与这29年气温变化趋势相吻合,对降雨量的感知与实际变化趋势差异较大.②气候变化感知与行动意愿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性别对气候变化感知和响应没有显著影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对公众气候变化知识感知、事实感知、原因感知、后果感知与响应意愿、响应行为有不同程度影响.③响应意愿对响应行为的影响最强,事实感知对气候变化响应意愿影响最大,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事实感知水平是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意愿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重点领域.本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分析了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农户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认知,利用实验经济学的MPL方法量化了农户的风险偏好特征,并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感知到了气候变化及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并采取了多种适应行为,农户的风险偏好、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感知以及耕种年限等对其气候变化适应决策的采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未来气候变化适应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针对不同特征的农户群体,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何文鑫  徐玉霞  马凯 《河南科学》2019,37(12):2002-2009
为探究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找出两者的内在联系.分析了赤峰市1951—2018年来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3个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三者皆呈上升趋势,其中气温上升幅度较大,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上升幅度较小,波动的振幅相对较大.利用气象、农业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1987—2018年来研究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总产量、玉米单产的影响.气候的显著变暖,降水量年际间大幅度起伏波动以及日照时数的波动增加均会影响到赤峰市水、热、光资源的平衡性.因此,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及时应对气候变化,才能促使赤峰市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农业部署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气候变化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热点话题,民族生态学也在研究少数民族地方社区如何利用传统知识应对气候变化.本文通过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民族生态学田野调查方法,在乌蒙山特困区对一个苗族自然村进行了逐户访谈,分析这一传统的苗族社区对于气候变化的主观感知情况,比较对照当地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调查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传统知识.调查结果表明:(1)乌蒙山气候变化显著,当地苗族村民的气候感知与科学的气候数据资料基本吻合,可见该苗族社区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准确,故此其公众感知可以作为理解社会回应行动的出发点,这为阐明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和适应过程提供了一个传统知识的新视角;(2)中国西南气候敏感区的苗族社区,是通过其长期与环境的互动形成的传统知识,来应对气候变化对社区生存与发展的干扰.乌蒙山苗族社区形成了一套有效应对当地气候变化的粗放农业模式和生物多样性机制,继而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表明传统知识在传统社区应对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牧区的案例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多相关利益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描述牧民对于气候变化的感知并辅以气象数据分析,记录其感知下的应对行为,探讨影响其适应能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气候变化,牧民的感知主要为自2000年起干旱加剧,具体表现是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以及云、风、雾等气象变化。在气温、降水和气象灾害方面,牧民的感知与气象数据以及统计资料一致。由于牧民更关注气候变化对于生态以及畜牧业产生的影响,除降水量外,他们还关注降水的频率和空间异质性,降水量的年际波动和累积效应以及气温和降水的综合影响。对于干旱加剧导致的地表水减少和天然牧草产草量下降,牧民采取的应对行为包括恢复牧户和牲畜的移动、加强资源使用的排他性和从外界购买饲草料。气候变化下牧民能够采取上述应对行动并有一定作用。当地放牧场的共有产权安排形式、有效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和自上而下的制裁以及外界力量如政府项目、市场和信贷的支持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牧区的案例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多相关利益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描述牧民对于气候变化的感知并辅以气象数据分析,记录其感知下的应对行为,探讨影响其适应能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气候变化,牧民的感知主要为自2000年起干旱加剧,具体表现是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以及云、风、雾等气象变化。在气温、降水和气象灾害方面,牧民的感知与气象数据以及统计资料一致。由于牧民更关注气候变化对于生态以及畜牧业产生的影响,除降水量外,他们还关注降水的频率和空间异质性,降水量的年际波动和累积效应以及气温和降水的综合影响。对于干旱加剧导致的地表水减少和天然牧草产草量下降,牧民采取的应对行为包括恢复牧户和牲畜的移动、加强资源使用的排他性和从外界购买饲草料。气候变化下牧民能够采取上述应对行动并有一定作用。当地放牧场的共有产权安排形式、有效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和自上而下的制裁以及外界力量如政府项目、市场和信贷的支持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包头市的683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考察了情绪智力和应对策略对人际压力感受的影响.结果发现,情绪智力的不同方面通过应对策略对人际压力感受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1)情绪感知对情境压力有直接的负向作用,而运用情绪对情境压力有直接的正向作用,调控他人情绪对冲突压力有直接的正向作用;(2)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通过消极应对对人际压力的各方面产生负向作用,而运用情绪通过消极应对对人际压力的各个方面产生正向作用;(3)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和运用情绪通过积极应对对情境压力产生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考察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排名前70位的高校产生的502 545件专利的权属分布情况,并基于面板数据分析影响不同权属分布的因素,发现研发人员规模对高校与各类组织合作研发专利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经费投入和高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各类发明专利数量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后者对个人拥有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拥有医学院类院系对高校独有、其他合作、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是理工类对高校独有、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和企业拥有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个人拥有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拥有独立技术转移机构对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专利转让模式下教师收益分配比例对发明专利的高校独有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合作类的数量和占比有显著负向影响;入股模式下则相反。据此提出提升科研成果管理水平和推动成果转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评价农户对农业环境污染影响认知的基础上,利用重庆市涪陵区种植业农户数据,运用多元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清洁生产技术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农户采纳清洁生产技术的程度相对而言还比较低.受访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村干部、农户技术风险的偏好程度、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家庭农业总收入和种植规模是影响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将农业技术培训与宣传做到系统性与连续性,注重现场观摩与田间试验的指导,才能提高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用的水平和扩散速度.  相似文献   

14.
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对保护该地区水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GCM是当前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然而GCM分辨较低,难以直接应用到流域尺度.统计降尺度方法以其计算量小、易于操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气候变化研究中,弥补GCM在气候影响评价中的不足.本研究以东江流域为例,采用BCCR大气环流模式、ERA-40再分析资料和东江流域实测气象数据,应用ASD降尺度模型对该流域未来气候变化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ASD模型对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的模拟较为准确,同时也能基本反映流域日降水的统计特征,由此生成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是可靠的.分析结果显示,东江流域未来时期(2046-2065)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降水减少较为显著,冬季变化不明显;而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较基准期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5.
依据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了员工被妒忌感知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双重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双时点收集的302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Bootstrap等方法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员工被妒忌感知对情感反应有正向影响,员工被妒忌感知通过积极情感正向影响建言行为,通过消极情感正向影响沉默行为,建言行为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沉默行为对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员工被妒忌感知通过积极情感和建言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创新绩效,通过消极情感和沉默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6.
以密云水库流域村镇为例,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居民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水源保护区农村公众环境意识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水库环境状况关注较低,虽对环境保护持积极支持态度,但存在依赖政府心理,参与意识较低.分析发现,教育是影响环境意识的最主要因素,性别、劳动力数量、家庭支出和居住所在地也对环境意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特大城市电单车出行持续增长的内在原因,采用意愿调查+行为调查(SP+RP)问卷在北京市开展数据调查,以计划行为理论结合技术接受理论形成理论框架,选取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出行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6个心理潜变量,提出12条心理潜变量的作用关系路径假设,建立多指标多因果模型,分析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和心理潜变量对电单车通勤出行意向的影响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对出行者的电单车通勤出行态度和感知有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主观规范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个人月收入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是否拥有驾照对感知易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出行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均对电单车行为意向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但是通过出行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感知易用性通过感知有用性和出行态度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感知有用性是行为意向的最显著影响因素,其次是感知易用性;基于电单车的低出行成本和高出行便利性,通勤者对继续且经常使用电单车持肯定态度,也愿意向身边其他人推荐使用;自身能力和骑行技能对电单车出行效率起决定性作用,出行时间、路线选择自由...  相似文献   

18.
花果期霜冻是天水蜜桃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关山温凉-高寒山区霜冻发生频率高达60%以上,灾害年份果树平均减产率35%以上,产量及经济损失极大.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以县(区)为单元,对天水各县(区)蜜桃花果期不同等级霜冻发生频率及由此造成的损失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风险度评估模型计算了各县(区)蜜桃花果期霜冻灾害风险度,并以风险度和灾害年份的平均减产率为主要区划指标,花果期最低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为辅助指标,进行天水蜜桃花果期霜冻灾害风险区划,这对当地蜜桃产业布局发展和气象灾害防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和熵权法,检验资本禀赋、风险感知对果农电商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物质资本、文化资本等资本禀赋都对果农电商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自然风险感知负向影响果农电商采纳行为,市场风险感知则正向影响果农电商采纳行为;自然风险感知在资本禀赋对果农电商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存在负向调节作用,而市场风险感知正向调节资本禀赋对果农电商采纳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整合型科技接受(UTAUT)模型所设计出的,高校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的分析表明,感知愉悦性、社群影响、绩效期望和促成条件对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感知愉悦性和努力期望对绩效期望产生正向影响;促成条件显著影响使用意愿和努力期望,努力期望负向影响使用意愿;自我效能感通过感知愉悦性,间接正向影响使用意愿;不同性别和学段的高校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意愿均无直接显著影响。建议学校管理者和高校教师加强学习资源建设,提升资源质量、趣味性,丰富硬件平台形式;网络平台开发者要加强推广力度,扩大社会影响,提供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