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玉祥素有“大兵诗人”之称。他曾两度在泰山读书近三年的时间,足迹踏遍泰山南北。他在后来回忆泰山读书生活时说:“对文学,也引起更深的爱好,而且自己不怕别人笑话的作了许多首丘八诗,将泰山上下的民众生活,风土人情都写了一下。这些诗,以雅俗兼备的语言,不拘一格的形式,敷陈其在泰山所见所闻,亦诗亦史,独具特色。 第一,运用素描手法,描绘出一幅幅真切动人、栩栩如生的社会风俗画。 冯将军的泰山社会生活写真诗,多为画家赵望云的泰山写生画配诗。因为诗人熟悉泰山民情,加之工诗、善画,这便形成了冯将军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诗中有画,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  相似文献   

2.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是一首吟泰山之诗 ,是杜甫现存中最早的一首。此诗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 ,抒发了诗人青年时代腾凌绝顶的进取精神 ,洋溢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正值中华腾飞 ,改革发展之际 ,重读《望岳》 ,颇受启迪。泰山 ,古代帝王封禅圣地 ,文人骚士把它尊称为“岱宗” ,写下了不少的吟咏佳作。胸怀壮志的杜甫 ,游名山 ,抒大志 ,一睹泰山真面目 ,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热望。此时 ,泰山已经巍然屹立在诗人眼前了。他激动万分 ,不由脱口而出 ,…  相似文献   

3.
自古至今,关于泰山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能够找到的到底有多少呢?这一直是一个迷.于是,编一部完整的泰山诗成了千百年来文人们的一个梦想.今天,集先秦至当今一万六千多首诗作的《全泰山诗》出版了!我们不仅要祝贺作者袁爱国先生完成了这一项功德无量的巨大文献工程,更要祝贺千百年来文人们的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4.
杜甫《望岳》诗首联“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一句 ,历来注家的解释不一 ,且都没有完全注明白。综合各家及细读此诗 ,该联的意思应该是整个齐鲁大地的青色没有完毕 ,即除泰山呈青色外齐鲁大地所有的颜色都已经枯黄了。  相似文献   

5.
“苏门”文人群体的泰山诗是唐宋泰山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群体的泰山诗主要包括登临行役、赠别酬答、咏史怀古三种类型,既具有共通之处,也呈现出各自的气质秉赋和艺术特色,在诗学、文化和史料方面具备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臧克家(一首) 诗碑小序—— 今年初夏,旅游泰安,于泰山脚下,拜谒了冯玉祥先生墓,瞻仰了他普照寺故居,因有诗缘,情感牵连。故居庭院,诗碑数十,竖立百花丛中,所咏均是劳苦人民悲惨生活,朗朗乾坤中,旧社会罪恶现形于眼前,吟诵未已,心痛而泪下。 泰山脚下,/一口大坟,/埋着一位将军,/埋着一个诗人。//他把手一挥,/末代皇帝溜出了宫门;/生平酷爱诗歌,/专为穷人苦吟,//坟前旷阔,/象主人的胸襟;/故居庭院里,/花木成行,诗碑如林。//碑上的诗花,/朵朵带着血痕,/石头冷冰冰,/滚烫一颗心! 1986年10月14日  相似文献   

7.
在数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中,一座名山,一条大河,往往就是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带.五岳独尊的泰山正是这样一座文化名山.近年来,泰安的一批文化界人士,在搜集、整理和阐扬泰山文化方面兀兀穷年、成绩可观,为当代的文化积累和繁荣做出了引人瞩目的贡献.泰山出版社新近连为一装隆重推出的《全泰山诗》与《全泰山赋》,即为其中一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8.
从我们村子的村头向西望去,可以清清楚楚地望见,在那远天边上,有一座雄踞大地的比蓝天还要更蓝一层的火山,这就是泰山。 这是说的晴天。可是有时候,泰山顶上会停着一片云,庄稼人就说是“泰山戴帽”,要下雨了。 我小时多病,为了保佑我能够“长命”,祖母和父母亲把我许为“泰山奶奶”跟前的“娃娃”。这样说来,我也算是泰山的儿孙了。 长大外出谋事,或解放后回莱芜故乡探亲,曾经多次路过泰安,路过泰山脚下,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未能攀登。这正如我在一首旧诗中说的,“岱下每经过,恨未一登临”。  相似文献   

9.
张九龄,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是开元唐玄宗朝贤相,又是一位著名的盛唐诗人。《全唐诗》第二册四十七至四十九卷中收集了他的诗作将近二百首,《全唐诗补》也增收了他的几首诗,《文苑英华》除收集他一些诗外,还收集了他两首赋。他的诗作以《感遇十二首》、《杂诗五首》、咏史、咏怀诗等政治抒情诗为主,也写有许多山水纪行诗、送别诗、  相似文献   

10.
周朝明 《当代地方科技》2009,(7):153-153,156
《红楼梦》一书中共有十四首未解之诗,除了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猜俗物之外,还有宝钗两首,宝玉、黛玉各一首。现公之于众,与天下研红者共分享。  相似文献   

11.
泰山是一部厚重的书法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历代不乏书法大家,在泰山留下了众多的在书法史上有显赫地位的法书名刻。其中以秦《泰山刻石》,汉《衡方碑》、《张迁碑》,北齐《泰山金刚经》,唐欧阳询《房彦谦碑》、李隆基《大观碑》,宋赵佶《大观圣作之碑》,明顾有初《玄帝宫碑》,清何人麟《杜甫秋兴八首》九大名帖,集篆、隶、楷、行、草之大成,名垂书史。泰山书法,造就了书法中的泰山。  相似文献   

12.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马》是一首倍受人们喜爱的诗歌,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画。这首诗语言平易,貌似简单,意境却耐人寻味且极具乐感。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首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特别是士兵厌战的诗篇。诗人通过亲眼目睹战争,将战争的残酷及人们对战争的极端厌恶在这首诗中描写得淋漓尽致。本文作者通过对这首诗从内容,写作技巧作详细的分析与欣赏。  相似文献   

14.
日前,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今年已80岁的托马斯至今一共才发表了163首诗。"但就是这区区163首诗,足以使特兰斯特勒默跻身当代欧洲超一流大诗人的行列。他的诗不仅短,写的速度还极慢。"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吴笛说,正是对文字精准的极端强调,特兰斯特勒默四到五年出一本诗集,每本诗集一般不超过二十首诗,平均一年写两到三首诗。  相似文献   

15.
《全宋诗》收录柳应辰诗三首,其中《石角山》一首为同僚的和诗,系误收。另在湖南浯溪石刻中,迄今尚保留一首无题石刻,为柳应辰真迹。又在明刻孤本黄焯《朝阳岩集》中,载有一首配图的《默题》诗,作者姓氏不详,考证当为柳应辰所作。二诗陈新《全宋诗订补》未补。今为之补遗,计所见柳应辰诗,剔除一首,补遗二首,共存四首。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赞叹:这首诗真美呀,简直象一幅生动的画。这幅画多美呀,简直是一首诗。人们或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用其他的东西来形容诗、比喻画,而偏偏要用诗来比画,用画来形容诗呢? 美是艺术的本质,正是美把这两个不同门类的艺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美,艺术是不存在  相似文献   

17.
一 元微之三遗悲怀七律三首童年即已诵习,其时固不求甚解,实亦不觉其有何不可解者在也。近日研治唐代官俸问题,始发见此三首诗中殊有互相冲突格碍难通之处。今特假设三义,以诠释此三首之诗。至元氏长庆集平生获见佳本至少,兹篇所考证,疏误必多。故不敢自信能解决问题;或者可以视为提出问题,籍供讨论耳。兹列假设之二义於下,而依次论证之: (一)此三首诗为三不同时期之所作。 (二)此三首诗排列之次序应与今本适相反。 (三)此三首诗本来每首各有其题目。其两首之原题皆已略 去,今所存之题乃系於第三首之原题,故不可以之为概括 此三首诗之总题。…  相似文献   

18.
曹丕的诗歌根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及近人丁福保所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所收,大约三十三题四十五首,其中乐府诗十七题二十四首,徒诗十六题二十一首。若以题旨分类,四十五首约可分为:游乐宴饮诗十一首,言情诗十四首,从军诗六首,游子诗四首,政论咏史诗五首,其他如祝寿、悼父、游仙等五首。可见仅游乐宴饮诗和言情诗占全部诗作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杜诗《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写于大历三年荆州。这是错误的。从读诗所宫及的“西江”、“扬雄宅”、“长宁”、“夏日”并结合历史典籍来考证,该诗应写于永泰元年泸州。诗中的杨长宁与杜甫有一定的交往,与戴叔佗等颇熟。该诗是一首应酬诗,其写作技巧较为圆熟,是杜甫应酬诗中质量较高的一首。  相似文献   

20.
北村的《诗八首》展示了基督信仰的向往、感动、苦难、赞美、弃绝、救赎、平安、前行的八个历程,在一个无法抒情的时代,抒发了一种真挚的信仰和情感。对基督信仰的真实体会使得北村赋予了《诗八首》非凡的内涵和超越的向度以及心灵的幸福和灵魂的大美。《诗八首》导引了一种生命,即人心的纯正与美好。北村把信仰生命和诗歌创作结合在一起,《诗八首》是信仰中被释放的心灵的成熟、自由之歌,是重生的心灵在湛蓝的天空诞生出的精致的赞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