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国利学家研究后认为,“写信”而非“打电话”可能是地球人类与外星文明联络的更佳方式。这一结论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2.
<正>《自然杂志》创刊于1978年5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主编为贺崇寅。办刊时的宗旨为:传播科学,认识自然。1995年,钱伟长将《自然杂志》引入到上海大学,由上海大学主办。钱伟长希望"把刊物办成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桥梁"。1998年,《自然杂志》创刊20周年,钱伟长接见编辑部成员并为杂志题词:"发扬创新精神,繁荣科学事业。"2005年,《自然杂志》聘请董远达教授为主编。《自然杂志》把办刊理念总结为:奉献原创科普精品,解读科学前沿动态,沟通文理两种文化,弘扬科学人文精神。《自然杂志》也明确了高级科普文章的写作要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3.
《自然杂志》2006,28(2):70-70
《自然杂志》将自2006年2月起,加入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是目前台湾地区最大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其访问地址为:www.ceps.com.tw。自此,读者可以通过这一网址检索《自然杂志》于2006年起各期的全文。此外,由于《自然杂志》被CEPS收录,故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视为其文稿刊登后可供思博网(CEPS)收录、转载并上网发行;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付清,本刊不再另付其他报酬。请各位继续支持本刊,谢谢!加入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声明$《自然杂志》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正>十年前,《自然》杂志刊登了在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洞穴中发现的被称为"霍比特人"的弗洛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的史前人类文章;十年后的今天,"霍比特人"事件仍然在引发对许多重大问题的争论。《自然》杂志近期登载的一组相关报告,围绕争议物种的发现和论证进行了讨论,包括它是否属于我们的属类——人类。  相似文献   

5.
远古翔兽     
2006年12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津同该所的胡耀明、王元青、汪筱林和李传夔撰写的文章--《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一滑翔的哺乳动物》,在世界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文章报道了发现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中生代地层中的一件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6.
奇云 《世界科学》2004,(5):13-14
关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机理研究,几百年来一直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最近,我国科学家率先独立完成了这一课题的核心问题研究,《自然》杂志以封面和评论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该研究成果破解菠菜捕光复合物II的晶体结构2004年3月18日,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窗     
《世界科学》2005,(9):47-48
《路透社韩国汉城》-世界首只克隆狗问世;英国《自然》杂志-大脑中的地图;美国《科学》杂志-新的二氧化硅晶体;美国《化学与生物学》杂志-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合成;美国《科学美国人》网站-纸张也有“指纹”;美国《斯坦福日报》-质疑“莫扎特效应”;  相似文献   

8.
方守狮  樊均幼 《自然杂志》2008,30(3):156-159
自然杂志自1978年5月创刊,至今已30周年。刊物的宗旨不变,即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刊载文章主要采取约稿,有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撰稿,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既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本文编辑整理了《自然杂志》30年来的主要大事以及部分科学家(其中有约200位两院院士)发表文章的题名,以方便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自然杂志》科普撷英丛书最近十多年来,《自然杂志》编辑部组织到了很多优秀科普文章.或由大家写就、视野开阔,或对科技热点进行深度解析,或观点独到令人耳目—新。今天看来,这样的文章也是弥足珍贵的。这些文章散落于各期杂志,不易为读者所注意。因此我刊将部分精品文章编选成册,以便读者鸟瞰式地了解近年来国内外的科学进展。这套《自然杂志》科普撷英丛书,首先推出《院士解读科学前沿》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全解读(2D05—2015)》两种,今后可黻照不同主题选编相关文章出版其他科普图书。科普撷英丛  相似文献   

10.
中外科技桥梁正当我应美国科学院院士阿亚拉(F.J.Ayala)教授之邀赴美工作之际,收到《自然杂志》编辑部为创刊10周年纪念专辑而发的约稿函。很多外国朋友都知道有一种“中国的Nature杂志”,并且交口称赞,足见《自然杂志》影响之广。十年来,《自然杂志》在中外科技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而且重要的作用。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通过《自然杂志》两次预言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奖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论坛(WEF)年初公布了2013年全球风险报告,其中包括与《自然》杂志合作撰写的"X因素:人类活动导致的低概率高影响力风险".但与此同时,自然界也存在着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威胁(地球地质记录留下了这些罕见而可怕灾难性事件的证据),从小行星撞击、超级火山大爆发到伽玛射线暴.《自然》杂志近期文章对来自地球和浩瀚宇宙的这类惊天动地大事件的威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记得那是1988年底,我正在北京一位老师处小坐,因为刚刚在他主编的一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生命与地球同源"的文章,所以我们的谈话内容自然都是围绕生命起源和"同源说"来进行的。临走时他指了指书架对我说,那里可能有一些我用得着的资料,叫我看看,觉得有用的可以拿去作为参考。我查阅着书架上的书和杂志,其中就有《世界科学》,有几本《世界科学》的封面上还盖有"请交换"的蓝色图章。我拿起来翻了翻,其中的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住我,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那么清新脱俗,让人耳目一新。有好几篇文章又正好与我当时所做的研究有关,给我很大的…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声称自己是面条的发明人,他们以此争论不休,因为他们都有两千多年以面条为主食的历史.然而,中国考古学家为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争论画上了句号.在近期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和<新科学家>杂志都报道,中国考古学家在青海省挖掘出一碗4000多年前的面条.一小堆保存完好的面条躺在一个陶土制成的碗下,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这也说明中国人才是面条的发明者.  相似文献   

14.
去年1月,英国《自然》杂志开创“中国之声”专刊,发表了一些海外华裔科学家对中国科研工作评估与改进建议的文章,获得了科学界的广泛反响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本刊曾选摘其部分内容,栽于去年的2月号上。10个月之后,《自然》杂志(2004年11月18日)再奏“中国之声”。又请多位更加熟悉中国科研工作状况,包括有较长期在海外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目前已在国内科研机构任职的著名科学家,或对我国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体制,或对某一领域科研工作的成就与问题,坦率陈词,进一步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有的意见,即或只是一得之见,但亦都有所据,而且出于更好地促进中国科技发展的真诚与热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本刊再予择要摘载(部分标题本刊编者作了适当改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自 1 978年5月 创刊以来, 《自然杂志》 已走过40年的历程。 念及《论语》 中 “ 四 十而不惑” 的话语, 用以回首和展望亦是贴切的,尽管杂志的生命力可能比个人生命历程漫长和 持久得多 。 所谓 “ 不惑” , 是指在办刊过程中, 对《自然杂志》 的办刊理念、 定位与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在此, 我们回顾往昔, 展望未来并重申“高级科普期刊” 的办刊定位。  相似文献   

16.
<正>值此英国皇家学会举行其350年庆典之际,《自然》杂志撰文主张:科学院应该更多的吸收女性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并积极参与到公众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去。《自然》杂志最近采访了几位法国青少年,当问及他们对科学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科研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告说,他们发现侏罗纪一类称作善攀鸟龙的恐龙曾演化出类似蝙蝠的膜质翅膀,这种与鸟类飞羽截然不同的结构表明,恐龙至鸟类的演化中曾出现意想不到的飞行尝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2017年在辽宁晚侏罗世地层发现一件化石,经过长达一年的室内修理、实验和对比研究,研究团队确认它代表了善攀鸟龙类中一个新的属种,将其命名  相似文献   

18.
石磊 《世界科学》2010,(3):17-17
如果生物学知识要成为一门成熟的、适度预见性的科学,需要融入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而《自然》杂志为"合成生物学"创建十年所写的这篇社论认为,对基础科学的贡献和来自基础科学的贡献,是合成生物学最值得庆祝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自然杂志》2007,29(3):173-173
《自然杂志》网站正式开始试运行。关注我刊的作者和读者请登录我刊网站(http://nature.shu.edu.cn),可以了解我刊的办刊宗旨和投稿须知等信息。作者投稿请先在网站注册,并按网站提示完成投稿。论文在我刊(纸质版)刊出后,全文寄送给国内万方、维普、清华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台湾华艺等各大数据库。凡向我刊投稿的作者即表明同意再次以网络电子形式出版。本刊所付稿酬包含网络电子版稿酬,故不再另付。《自然杂志》网站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20.
第一时间追踪2008TC3并观测到它在大气层爆炸的科学家们现在已经捡回了一些遗留在地面的小行星碎片。在3月2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的一则题为《陨石的发现与研究》的文章中,披露了有关陨石组成的一组有效数据:至少起源于F型小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