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出封闭迈向多元-谈解构主义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思潮已渗透到翻译研究领域,并对传统译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产生巨大冲击,使人们不得不对传统译论进行重新思考。解构主义在给翻译研究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解构主义也导致了翻译活动的混乱,但就给新世纪的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而言,其积极影响大于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解构主义建筑作品。它们的数量不多,影响力却不小,直接原因就是这些作品以完全违反常规的方式和手段来处理建筑形式问题,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标准等产生了一定冲击。从解构主义建筑产生的思想来源来阐述解构主义建筑的建筑意象和审美价值,为大家理解解构主义建筑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海燕 《科技信息》2009,(36):I0150-I0150,I0152
作为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雅克·德里达及其思想在西方翻译史、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解构主义也对人类整个知识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述了解构主义的起源和基本观点,并通过德里达《巴别通天塔》一文,阐述了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翻译观,同时分析了解构主义视角下,对译文和译者地位的重视,对译者主体性的充分肯定,并简要分析了其影响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诗人庞德在翻译中文诗歌时一反传统的翻译方法,大量使用误读、误译的翻译手法,用独特的方式再现中国文化。从解构主义视角剖析庞德误译汉诗的合理性,可以客观、理性地理解和解释误读、误译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王辰玲 《科技信息》2009,(15):215-215,61
解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的解构,是反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解构主义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体系渗透于各个领域,翻译领域也不例外。本文通过解读凯瑟琳?戴维斯(KathleenDavis)的《解构主义与翻译》(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来探索运用解构主义从理论上阐述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6.
李霞 《科技信息》2008,(18):165-165
雅克·德里达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解构理论的创始人,其影响力波及当代几乎所有的人文社科领域。由德里迭所启动的解构主义思想已经化为一种普遍的思想方法,在当代学术研究,特别是在文化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德里达以解构主义而著称于世。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的社会文化思潮。他的解构不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而是一种颠覆形而上学的策略解构,具有寄生性、暖昧性、自毁性。它对于我们研究西方传统文化富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将从德里迭解构主义的背景与渊源出发,详尽的阐述德里达的解构思想。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解构主义并不只是玩弄几个空间的小事,而是涉及到社会命运和整个文化性质的,又富有深层哲理的一股巨大建筑思潮。文中对从追溯源头到应开放地与非建筑领域的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际、国内解构主义时装的分析,探究解构主义对于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刻意义.解构主义意味着一种文化策略,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模仿对象.中国人必须从自己的民族经验出发,策略性地利用后现代语境下日益多元的服饰元素,重新建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服饰话语,在自己生活的时代创造出独特的外观表达.  相似文献   

9.
○策划人语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是一种软实力。《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以往人们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狭隘的理解,往往将其限定在行业、企业等生产领域。实际上,人类安全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有了新的扩展,即表现出: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扩展;从产业、工厂、企业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但该研究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得以深入还得归因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解构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解构主义一反传统,反对将原文看成是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系统,把意义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本文旨在从解构主义翻译观对意义的解构与重构来阐述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讨论几位有一定影响的学者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看法 ,阐释西方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语境后 ,在当代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思想变异、文化接纳和学术变形。其问题视域主要在于 :解构主义与后现代思维的内在关系 ;中国文化先锋与后现代性的问题 ;日常生活与后现代性关系问题 ;中国后现代批评与东方后现代的提法问题。这些问题的阐释和敞开 ,有利于学界弄清一些中西文化交汇互动中的文化误读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人们惯常理解的在1953年到1956年之间进行的经济上的"三大改造",也应该是一个文化过渡的过程。虽然它不像经济过渡那样广泛触动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但是,它在文化思想领域掀起的波澜,对中国文化格局重组之功能,对中国文化脉象影响之剧烈,却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3.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是一种软实力。《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以往人们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狭隘的理解,往往将其限定在行业、企业等生产领域。实际上,人类安全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有了新的扩展,即表现出: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扩展;从产业、工厂、企业向社会、学校、家庭等领域扩展;从工人、在职人员向社会公众、居民、学生等对象扩展。因此,要建设安全文化,不仅仅是某个行业或企业的事情,而是对全员全民全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是一种深受普通百姓喜爱的象征幸福、美满、吉祥、富裕的文化符号。正确对待民族的优秀艺术遗产,注重研究和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它的风格和创作方法,进而促进人们对纹饰之美的再认识。文章从鱼纹饰的文化内涵、造型美及构成形态的意象美展开探究,阐述其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顾勇 《科技咨询导报》2008,(18):164-164
解构主义的语言哲学对传统的语言能指与所指关系,文本的意义都有独到性的见解。在翻译研究上,翻译标准在解构主义颠覆性的理论系统中开始重新界量。本文通过对解构主义在后结构主义中的异军突起的分析,阐述解构主义大无畏的颠覆精神,同时将这种精神给文本意义的界定和翻译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新思维作一概述,以期对解构主义及其翻译观获得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对于建筑特有的艺术质量和精神功能,这就象音乐或抽象造型那样,也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使得建筑的审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如今传统美学强调的一系列原则正逐渐被解构主义全盘否定,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兴起,使人们开始对自身的建筑传统文化展开了深刻反思,建筑的多元化,多样化,民族化问题开始引起了人们广泛兴趣.文章就建筑艺术的形式美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德里达将解构主义哲学思想引入翻译理论之后,国内大多数翻译界学者认为解构主义为翻译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是他们对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观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其原因在于对解构主义的精神实质认识不正确。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一可了解、吸收外来成果,二能介绍、传播本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来说,通过翻译可让西方打开了解中国的大门,从多角度重新认识中国。随着20世纪下半叶西方翻译理论的兴起,这些理论被逐渐介绍到国内,中国的翻译界开始了逐渐接受并学习的过程;解构主义的出现对于20世纪的语言学家来讲是一次强烈的冲击,它不同于之前人们相信的"框架""结构"等,强调的是"不确定性""流动"。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兴起不仅意味着翻译理论踏上新的高度,更意味着"译者主体性"这个概念进入世人的视野内。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兴起为当代翻译理论的研究、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力量。  相似文献   

19.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时代为视觉艺术的繁荣和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的语言形象、审美思维、创作等一系列视觉艺术课题给现代社会带来了相应的变化,给人们在文化生活、商业活动等方面开创了新的领域。文章将从不同侧面为数字化时代对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存在着"归化"与"异化"之争。文中引入西方的解构主义与读者接受理论,从文化交流和读者期待角度分析归化、异化翻译法,并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指出异化翻译法体现了对原语语言、文化的尊重,更易于为译语读者接受,促进了文化的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