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长春市二道区中国石油东环城路加油站附近挖取被石油副产品污染的土壤,并利用以萘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MM)进行萘降解菌的驯化富集培养.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获得长势较好的纯菌株.然后对菌落形态进行观察,考察了pH值、盐浓度对菌体的生长情况的影响以及对该降解菌降解石油的影响.结果分析:从被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菌落呈淡黄色、圆形、光滑突起、饱满、边缘整齐的形态的萘降解菌.该菌在pH值为7、盐浓度为3g/L以内时生长良好,且对石油的降解率也最大.  相似文献   

2.
菌株8-A-2对萘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济南炼油厂附近的污染土壤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烃类的菌株8-A-2,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菌株8-A-2对萘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此菌株能以萘为惟一碳源进行生长,并且确立了最适合的培养条件。在含萘0.2%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35℃摇床培养48h,降解率可达98%以上。表明在温度为35℃,pH值为7.0,萘的含量为0.2%时,该菌株对萘的降解率最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石油污染问题,选育高效石油降解菌,为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和技术支持。通过连续富集传代培养,从石油污染土壤样品中分离出高效石油降解菌XS-2。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XS-2为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该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30℃、初始培养pH值7.0、石油质量浓度5 g/L,7 d降解率可达65%。经气相色谱(GC)分析,该菌可有效降解碳14、15、16、17的正构烷烃。因此,赤红球菌XS-2在开发研制石油污染生物修复菌剂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附近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作为分离样品,连续富集筛选出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能源进行生长繁殖的石油高效降解菌株X_P和X_B.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初步鉴定2株菌分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生物表面活性剂活性试验,分析了2株菌的油降解能力.结果表明:2株菌均具溶血和排油特性,溶血圈直径高达3.6 cm、排油圈直径高达4.9 cm,可以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并且溶血圈和排油圈直径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呈正相关.室内培养箱实验测定,2株菌对石油的降解率分别为72.3%(X_P)和61.2%(X_B)(原油含量/土壤总量×100%=10%),在此过程中2株菌对石油降解的速度、能力有显著效果.室外堆制试验中,60 d处理后,锯末、小麦秸秆、菌剂及N、P营养物协同处理组降解效果明显,降解率高达54.0%-68.2%,说明外源添加物能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结论:筛选得到的菌株X_P和X_B是两株高效降解石油的菌株,在土壤中能很好地利用石油进行生长代谢,可应用于石油污染实际生物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5.
赵晴  郝绍菊  李刚 《科技信息》2007,(27):6-6,44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能以石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石油烃降解菌,命名为HDB-1,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onas)。  相似文献   

6.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石油降解菌对海上溢油污染的降解能力,从大连石化隔油池污水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石油降解菌DW-1.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宜生长条件为pH=8.5、盐度为30、氮磷比为10∶1.油培养基质量浓度为3 g/L时,将菌龄为48 h的细菌进行接种,平均除油率在70%左右,最高可达80.32%.海水培养基中絮状物特征表明,该菌株具有应用于海洋石油污染治理的潜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筛选陕北地区的高效石油降解菌,为后续的土壤修复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本研究的石油降解菌分离来自延安市延长县某油井的土壤样品,通过以石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筛选、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得到可降解石油的菌株,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其对富集培养基中的石油降解率。利用PCR扩增技术对筛选的石油降解菌的16S r DNA序列进行扩增,通过对16S r DNA序列的测定和NCBI数据库集进行基因序列比对确定其种属;在被石油污染过土壤中加入筛选出的石油降解菌进行修复试验,经50 d的修复反应,测定石油降解菌对油污土壤中石油的降解效率;最后通过种植小麦检验石油降解菌的降解效果。共筛选出3株高效的可降解石油的菌株:W1、W3、N4,三株菌均可以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环境中生长,它们在富集培养基中的石油降解率分别为42. 55%,37. 18%和33. 57%,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株菌进行鉴定,结果是W1菌株为假单胞菌属,W3菌株为芽孢杆菌属,N4菌株为红球菌属。在菌株对油污土壤修复的研究中,菌W1和菌W3分别对油污土壤进行50 d的降解,土壤中石油量得到很大程度的降解,W1菌株的降油率为52. 20%,W3菌株的降油率为47. 84%,修复后土壤的质量对于小麦的生长没有影响。通过本研究课题,为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同时为陕北地区的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株海洋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嘉庚公园旁的码头,从受污染的海水中筛选出乙恢昴芤柴油为唯一碳源的石油降解菌JMUXMS-100,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实验研究了时间、底物浓度、pH值和温度对该菌生长和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着底物浓度的上升而降低.最佳初始pH值为7.0,最适生长温度为28 ℃.经3 d培养,对质量浓度为100~500 mg/L的柴油降解率为38.7 %~57.2 %.  相似文献   

9.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对生物体具有极强的诱变性和致癌性,且较难被生物降解.以萘为研究对象,从某炼油厂石油废水处理工艺的污泥中筛选到1株对萘具有较好降解效果的菌株N5,观察该菌株生化特征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30 ℃,自然pH,氮源(NH4)2SO4质量浓度为0.3 g/L,接种量为0.5%的最适条件下,菌株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萘在120 h内的降解率高达99.9%,该菌对高质量浓度萘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优势菌降解BTEX和石油烃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油开采对土壤的污染问题,采用从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石油烃优势降解菌(B3、B6、F3)降解土壤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考察降解时间、通氧量、N/P比、pH、接种量和含油量等对菌株降解石油烃效果的影响。在BETX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90、3.64、3.46、6.78(g·m-3)时,菌株对BTEX降解率分别为1.6%~16.8%、12.6%~18.7%、10.0%~13.3%、10.2%~21.1%。真菌曲霉属(Trichoderma sp.)F3菌株对BTEX降解效果最好。含油量对菌株降解石油烃效果影响最大。实验结果为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新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菲降解菌FM-2,经初步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菲的初始浓度、培养天数、温度、pH、盐度对FM-2菌株降解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在菲浓度为300-600 mg/L范围内培养3 d降解率均高于85%;条件实验表明,温度15-35℃、pH 5-9、盐度0-1%条件下,接种2 d后菲(300 mg/L)降解率在80%以上;经HPLC-MS分析表明,菌株FM-2降解菲的途径为水杨酸途径;初步研究发现该菌株中含有的双加氧酶大亚基保守区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伯克霍尔德氏菌K24的萘1,2-双加氧酶基因保守区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陕西济源油田附近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一株微生物菌株,初步探讨该菌株降解芴的适宜条件.方法:分别以温度、物质的质量、pH值、鼠李糖浓度为单因素自变量,测定该菌株对芴降解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结果基础上找出较佳降解条件.再根据Box-Behnken组合设计原理,将单因素实验结果进行多因素交互优化试验,并验证.结果:预测芴最佳降解条件为芴的质量0.51 g,温度28.62℃,pH值7.79,鼠李糖脂209.62 mg/L,通过验证芴最高降解率可达83.74%.结论:试验结果得到了X2菌降解芴的最佳配比方案,极大提高了X2菌对芴的降解效果,为X2菌降解其他物质、其他菌对芴的降解、芴的其他物质的降解方案等作参考对比,为环境中污染物、特别是多环芳烃类物质的降解处理提供试验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集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选取其中1株石油降解菌(CQ-5),采用长庆油田所采原油为降解底物,以核桃壳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吸附法固定微生物,分别考察pH值、温度、原油初始浓度、固定化时间对原油降解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降解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单因素对原油降解率影响大小依次是温度、pH值、原油初始浓度、固定化时间,根据响应面模型分析确定最佳降解条件为pH值7.2、温度32℃、原油浓度为3 898mg/L、固定化时间为29.8h,此时7天原油降解率达到66.8%.  相似文献   

14.
两株芽孢杆菌对玉门油田原油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油为唯一碳源,从被石油污染的玉门油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2株高效降解石油的茵株A和B,研究了它们对原油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经12d后,A、B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可迭61.71%和53.12%.GC-MS分析表明,饱和烃中的正构烷烃、烷基环己烷、烷基苯和二环烷均能被明显降解,芳香烃中的萘和烷基萘经降解后几乎消失,菲和烷基菲经菌A作用后发生明显降解.茵株经鉴定,二者均为芽孢杆茵.  相似文献   

15.
从内蒙古某蓖麻榨油厂排污口采样,分离筛选出10株能降解废弃蓖麻基润滑油菌株,其中T-9菌株降解润滑油的能力较强,该菌株最适降解pH值为5.0,降解温度30℃,在1%~5%的NaCl中能较好生长.通过菌落形态与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润滑油质量浓度为10 g/L,初始pH值为5.0,180 r/min,30℃下培养7 d后,采用改进的CEC-L-33-A-93方法测得其对废弃蓖麻基润滑油的降解率为72%.采用GC/MS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测得其对废弃蓖麻基润滑油降解率为80%,该菌株具有良好的蓖麻基润滑油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河水中驯化、筛选、分离得到一株对染料苯胺蓝有降解能力的菌株WZR-B,该菌能以苯胺蓝为唯一碳源、能源生长.通过对菌株WZR-B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研究苯胺蓝的质量浓度、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该菌株生长,以及对降解苯胺蓝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生长和脱色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合温度为30℃,苯胺蓝的最适脱色质量浓度为200 mg·L-1.此外,总有机碳(TOC)残留量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苯胺蓝的脱色率可达83%,TOC去除率为80%以上,不仅能对苯胺蓝脱色,而且还能进行矿化降解.  相似文献   

17.
对硝基苯酚降解菌Pseudomonas sp.HY1的分离与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驯化富集,从受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降解对硝基苯酚(p-nitrophenol,PNP)的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HY1.在有氧,pH7和30℃条件下,该菌能利用PNP为碳源和能源生长并将中等浓度(100mg/L)的PNP快速彻底的降解,高浓度(300mg/L)PNP条件下未检测到菌的生长和降解活性.该菌在15~40℃和pH值5~10的条件下具有降解PNP活性,其中碱性条件(pH8~10)和30℃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8.
莠去津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传统降解菌筛选的局限性,采用全新的筛选方法从长期施用莠去津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莠去津降解菌,该菌株可利用莠去津作为氮源生长,降解率可达98.46%.对其最佳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显示最佳条件为:温度30℃、pH7.0.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其为丁香假单胞菌.外加氮源可促进菌体的生长但不会完全抑制农药的降解.因此,该研究为降解菌的筛选方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并为污染环境修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持续供给正十六烷为外界环境压力,从大庆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正十六烷高效降解菌株,命名为L1.经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和16S rDNA基因测序,确定该降解菌株为溶血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haemolyticus).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环境因子(正十六烷体积分数、菌液接种量、初始pH值、NaCl质量浓度、培...  相似文献   

20.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苏北某油田油污土壤中分离出14株石油降解菌,其中石油降解率达到40%以上的有两株,定名为YJ003和YJ004;对YJ003和YJ004进行降解条件优化,其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33℃,pH7.2,原油投加量为90μL。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YJ003为假单胞菌属,YJ004为邻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