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冰雹天气云地闪电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闪电定位数据和雷达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地区2009~2015年37次冰雹过程的地闪特征进行分析。地闪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地闪占总地闪比例大于25%。正地闪强度较大,负地闪强度较小,地闪发生频数在降雹前一般低于3 fl/5 min,降雹后负地闪频数有明显增大。雷达和地闪定位数据的个例对比分析表明,降雹前强回波区附近以正地闪为主,地闪频数低,地闪的空间分布与对流云系的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地闪的空间分布可能指示云系移动方向,强回波区正地闪的时空分布可能对冰雹天气的预判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利用ADTD-2C型VLF/LF三维闪电定位仪对北京市2013—2017年地闪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北京市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5—2017年,北京市地闪频次及电荷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年地闪时间及频次显著增加,正地闪比例大幅提高,负地闪比例相应降低;2)2013—2017年北京市地闪活动年内分布不均,显著集中于6—9月份,白天比夜间活跃,午后至傍晚最频繁;3)一天内正、负地闪的小时强度变化相反,正地闪活动白天比夜间强度略高,而负地闪强度夜间显著高于白天,正地闪强度均值显著高于负地闪,危险性增加,地闪小时频次与小时强度均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一日间地闪密度高值区受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影响分布不均,5年间北京市密云区和平谷区地闪密度降低,其余14个区县密度增加,南部增幅显著大于北部。研究成果以期充实对北京市对流天气事件气候规律的认识,为北京市雷电预报预警及防雷规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浙江地区地闪和云闪的雷电活动,基于2019—2020年浙江省三维闪电定位探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多回击地闪和云闪相关参数特征.结果表明:两年内浙江省共发生地闪回击数和云闪回击数98万和38万余次,多回击地闪和云闪分别占28.1%和8.01%,其中负闪占总闪比重大于正闪;地闪和云闪频数存在明显的月变化和地域分...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面雷电定位系统的观测资料,结合天气背景及地理特征,对2004~2006年期间发生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邵阳市、株洲市等3市(州)的10起冰雹灾害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并详细分析3次典型过程的地闪特征,结果表明:冰雹天气都伴有地闪发生,地闪平均持续时间为2h左右,每10min的地闪峰值在1~19次之间,正地闪比例不高,与北方冰雹天气的高正地闪频数特征存在明显不同,持续过程中都会出现地闪频数峰值或次峰值,其平均雷电强度和平均雷电陡度均高于一般雷暴天气.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福建省沿海近岸海区闪电分布特征,为海上作业提供参考,选定福建省海岸线向外延伸约40km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2020年闪电监测资料分析研究区域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并对研究区域进行危险性区划。结果表明,地闪频次逐年增加,平均强度和陡度减弱;强度和陡度有较明显的季节差异;莆田北部沿海、漳州南部海域、石狮和晋江附近海域属于雷灾较高和高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7.
利用ADTD-2C型闪电定位探测系统监测的2014—2015年海南岛闪电信息,通过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和研究了海南岛闪电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活动特征,结果表明:ADTD-2C型闪电定位系统能够全面监测海南岛的闪电信息,闪电信息能够有效反映海南岛的闪电活动特征.海南岛闪电频数具有"单峰"特征,全年各月均有发生闪电的记录,4~11月份是海南岛发生闪电的主要月份.闪电发生时段较为集中,主要是从午后开始,至傍晚达到最高峰.海南岛负地闪频数远大于正地闪频数,且负地闪强度显著高于正地闪强度.正地闪的雷电流幅值主要集中在6 k A~30 k A,负地闪的强度主要集中在-60 k A~-7 k A.海南岛北部的闪电密度要明显高于南部地区,北部和南部闪电强度相对较大,西部和中部地区闪电强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基于湖南省气象部门2016—2020年雷电定位资料,运用ArcGIS软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邵阳地区地闪频次、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邵阳地区正地闪5年平均占总地闪的92.04%左右,负闪比例高于北方省市;邵阳地区50%以上的负地闪强度集中在20~40kA;每年7、8月份的邵阳地区闪电频次最多...  相似文献   

9.
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叠加红外辐射亮温(TBB)、雷达资料,分析了山东连续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出现的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飑线、超级单体的闪电特征,结果表明:两个MCS正地闪比重很大,强盛阶段能达一半左右。地闪多分布在TBB小于220 K、对流发展旺盛且TBB梯度大的地带,地闪的分布可以很好地指示对流区;总地闪的变化与TBB极值和降水量有对应关系;对流云合并促进2016年6月14日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强烈发展,使其在初生发展阶段正闪居多并降雹。飑线中地闪多位于强回波区附近35~45 d Bz中;初生发展阶段地闪多集中于对流区,正闪多分布于云体倾斜度大的区域;成熟阶段地闪向层云区转移,多集中在低层入流边界后部,后侧入流急流上。超级单体在降雹前及降雹初期以正地闪为主,降雹前地闪频次迅速降低;降雹后,单体下沉气流增强且质心下降引发地闪猛增,最大反射率与地闪频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大反射率和回波顶高维持大值与地闪频数的骤减可以作为冰雹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卢海新  陈并  洪荣林 《广东科技》2011,20(16):76-77
采用2004~2008年厦门雷电观测和闪电定位资料,分析厦门雷电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厦门雷电活动频繁。对同期相关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产生雷闪的天气类型主要有高空槽类、副热带高压类和热带系统类等3类6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碚区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地闪资料(1999-2008年)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重点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防护效率.结果表明:北碚区年均闪电次数5 735次,其中负闪占93%,正闪占7%;闪电主要集中在6-8月,占总闪的73%,其中7月最多,占闪电总数的38%;雷电日数的月变化呈单峰变化;闪电次数的日变化呈多峰变化,两个峰值出现在22:00-00:00和4:00-6:00,次峰值出现在15:00-16:00;正、负闪均表现出明显的堆积效应,且正闪的聚集中心幅值小于负闪.北碚区建筑物直击雷防护按照1,2,3类防雷类别设计时,可能会出现0.02%,0.03%,1.41%的绕击率和0.14%,0.83%,3.51%的反击率发生.基于此得到北碚区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模式,为雷电防护设计施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5年闪电定位资料和14年雷电灾害资料,统计分析了东莞市闪电和雷灾情况,给出了东莞市闪电和雷灾的时空分布以及闪电电流特征.结果表明:东莞境内闪电主要为负闪,占97.6%,正闪的平均电流幅值(27.9kA)略大于负闪的平均电流幅值(25.5kA);平均每年发生雷灾30次,几乎每年都有人员伤亡,设备受损占80%,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年;闪电和雷灾的月变化均呈双峰特征(峰值出现在6月和8月),主要发生在汛期,但闪电发生频次与雷灾次数成反比;闪电和雷灾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样,主要发生在午后,10:00-17:00闪电频数低于雷灾次数,其余时间则相反;闪电和雷灾空间分布与下垫面性质和环境有关,水乡片和沿海片闪电多雷灾少,城区片、埔田片和丘陵片闪电活动和雷灾基本一致,山区片闪电少雷灾多;另外根据闪电电流幅值和累积概率分布,得出了闪电电流幅值的集中区间以及所占比例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以及Arcgis软件,选取了重庆岩溶地区70条地下河中13个水文地球化学指标,分析了目前该地区地下河水污染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 对岩溶地下河水13个水化学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得到人类活动的主要因子(Ec,SO4 2-,NO3-,Na+,Cl-,K+,Sr2+)以及水-岩作用因子(Ca2+,HCO3-,pH值)。2) 对人类因子和水-岩因子进行空间分析,发现地下河水的离子浓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大多为主城周边地区最高,然后依次为渝东地区、渝东南地区、渝东北地区。研究认为,上述空间格局的分布受到人类活动、工业活动或者农业活动的密集程度影响,因此缓解地下河污染需要从工业、生活污水、农业灌溉等多渠道源头控制。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61—2012年重庆地区34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中的高度场格点资料和NOAA的海温逐月资料,分析了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气候背景与前兆信号.结果表明:近52年来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频数呈线性增多趋势.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偏多(偏少)同期环流对应乌拉尔山地区高度场偏低(高),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盛行经向(纬向)环流,赤道东太平洋区域海温偏低(偏高).前期春季、夏季孟加拉湾地区、我国南海地区500hPa高度场、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特别是Nio3.4区的海温异常变化是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出现异常偏多(少)值得关注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重庆西北地区(潼南区、铜梁区、合川区和大足区)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在该区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 792件,测定了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并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Cd质量分数累积效应最大,是背景值的2.43倍,超标比例为18.67%,其余7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平均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2)空间分布特征表明,Zn,Cd,Pb,As,Ni,Cu和Cr 7种元素在研究区西部质量分数较高,Hg在东部质量分数较高,主要受地层控制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3)研究区重金属污染对该区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As,Pb,Cu,Ni,Cr,Zn,整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主要受Cd和Hg元素的影响,二者可能造成的生态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重庆北碚2013年6月5日20时50分左右发生的一次雷击事件,通过雷击事故现场勘查,并结合闪电定位、探空、卫星云图等监测资料,认定该起雷电灾害事故是由于防雷装置安装不规范、线缆布设不合理所致.提出了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可为雷电灾害调查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重庆主城区沙坪坝气象站1980-2012年观测资料,对主城区霾天气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霾日数1980-1991年总体呈上升趋势,1992-1999年波动较大,2000-2006年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2012年总体呈下降趋势;霾日数冬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月平均值呈"V"型分布,12月最多,1月次之,7月最少;霾天气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的风速(风速≤2.0m/s)、较高的相对湿度有利于霾天气的出现.对近年来霾天气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特殊的地形和气象条件、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机动车尾气污染是重庆主城区近年来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该试验用ELISA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四川、重庆共23个区县的养殖场和散养农户进行猪T TSu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性因素分析.试验共检测1918头份猪血清,检出阳性血清341份,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7.78%,其中种公猪的阳性率为32.5%,种母猪31.4%,育肥猪19.6%和仔猪11.2%.四川地区猪的阳性率为15.98%(17.37%~23.26%);重庆地区为20.05%(12.22%~30.00%).试验结果表明,在四川、重庆地区存在 TTSuV感染.调查发现,川渝两地的地理条件和养殖规模因素与猪发生 TTSuV感染的关联程度很小(地理条件:OR=1.08,95% C I=0.49-1.58;养殖规模:OR=1.04,95% C I=1.01-1.47).生产期长或年龄大的种公猪、种母猪和育肥猪发生 TTSuV感染的危险性则分别是仔猪的3.8,3.6和1.9倍(种公猪:OR=3.8,95% CI=1.878-7.752;种母猪:OR=3.6,95% CI=2.153-6.110;育肥猪:OR=1.9,95% CI=1.443-2.586),种公猪、种母猪发生 TTSuV感染的危险性分别是育肥猪的2.0和1.9倍(种公猪:OR=2.0,95% C I=1.004-3.887;种母猪:OR=1.9,95% C I=1.165-3.026),表明饲养期或年龄这一暴露因素与猪发生 TTSuV感染的危险性有较强或中等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避雷线预绞丝端口所产生的电磁损耗是预绞丝端口高温的主要热源,局部高温可能导致避雷线发生损伤.基于避雷线与预绞丝之间接触点的实际分布特征,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预绞丝端口的三维电磁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预绞丝端口的电磁损耗密度分布,并进行分析讨论.结合稳态温升实验与接触电阻测量实验对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基于该仿真模型,探究了预绞丝端口电磁损耗与钢的相对磁导率和绞线绞合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具有足够的准确性,误差没有超过8%.预绞丝端口的电磁损耗主要集中于避雷线与预绞丝之间的接触点,各排接触点的电磁损耗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逐步递减.此外,预绞丝端口的电磁损耗与钢的相对磁导率、相邻接触点的轴向距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的研究,从酸雨的类型、酸性污染物的来源等方面论述了酸雨的成因,分析了世界和中国酸雨的现状和地理分布,指出了这种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