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州是一个面向海洋的半封闭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独特,较好地保存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本文着重介绍潮州滨海地区的民俗文化,探讨其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潮州是一个面向海洋的半封闭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独特,较好地保存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本文着重介绍潮州滨海地区的民俗文化,探讨其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5):115-119
中原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传承不是单纯沿袭和继承,而应该是在创新和融合中进行开发和利用,从4个角度对新时代中原民俗文化的开发路径进行了实践性探析.  相似文献   

4.
林琮琦 《海峡科学》2012,(5):49-50,57
随着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文化产业成为了新世纪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并且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指标和关键性因素,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是一个极具民俗文化特点的地区,民俗文化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已经成为发展福州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该文从福州文化的特点、形成原因、主要内容以及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现状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福州文化产业的开发策略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桂平文化类型多样,比较有特点的是区域内的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这些文化资源都以独特的风格对游客产生特殊的吸引力,成为地区垄断性的旅游产品.对其进行开发,不仅可以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宣泄内心不适,构建区域和谐,促进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俗地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地区、各民族都有区别于它地区、它民族的特有的民俗文化.它们的形成、发展、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形成了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和区域特征.我国自古至今大量的地理专著、方志、游记、论文中,都有关于我国民俗地理方面的记载与研究.但建国后的相当长时期内,由于人文地理学受到了错误的批判,使中国民俗地理的研究与人文地理的大多数分支学科一样,几乎成为空白.近十几年来,在人文地理空前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中国民俗地理学的研究方兴未艾,虽然目前处于开创阶段,但前途光明.本文就中国民俗地理学的发展概况和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理白族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基础条件好,白族民俗旅游是大理旅游的重要内容.大理白族民俗旅游开发早,特点突出,得失参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系统研究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市场开发的特点和形式等因素,分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可为大理民俗文化旅游的后续开发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创新的当代民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具有传承性、稳定性,但它又是与时俱进的,它在不断变异以适应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当代民俗文化的急剧变异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民众正在经历一场观念的大转变.面临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转型,都市民俗将是当代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试论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兴安岭以东的地区,是一个较完整的地域单元.东北辽阔的土地、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资源、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众多的民族、大量的人口迁移等因素无不影响着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地理分布.反过来,民俗文化对东北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也起一定的反作用.虽然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也有不少共同之处.本文从人地关系的理论出发,对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主要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俗地理区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幅员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的大国,各地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各不相同,在民俗文化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各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组合构成了不同的民俗文化地域系统.根据民俗文化地域分异规律,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可将我国划分为若干个各具特色的民俗地理区.  相似文献   

11.
有关孟获的历史遗址、民俗文化主要存在于中国西南的川、黔、滇等地.在综合前人研究孟获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去发现历史,通过分析当地民风民俗特色进一步解读孟获其人及影响,让民间传说的记忆为研究民族地区的民俗历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关注扎根于生活的民俗文化是否得到保持与新生.  相似文献   

12.
山东民俗和方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言与民俗具有共同的基础,即地域与居民。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离不开特定的方言词汇,大量的方言现象和民俗事象总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就方言与民俗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看,一般来说,民俗是第一性的,即先产生某种民俗然后方有表现这种民俗的方言词汇。“因民俗而生成的方言,主要是从民俗形态、民俗事象、民俗要素来追溯方言的民俗语源。”方言是民俗的载体,具体到各个地区的方言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民俗现象,体现了某一地区的民俗特点。它与民俗存在着意义上的联系。同时正是这种联系,使得方言对民俗发生和流布具有了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艳红 《科技资讯》2011,(1):218-219
本文旨在梳理黑龙江地域的民俗文化,探讨如何将这些传统文化的资源通过整合与加工,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去。以平面设计的手法与设计师的地域特征为出发点,进一步地探究黑龙江地域民俗文化的可挖掘性,提出如何在平面设计中宣传与应用民俗文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的贯通,为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铁路的开通对西藏民俗文化旅游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加之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形成了我国极其繁杂的交通民俗文化.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了我国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和地理分布规律,这便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题.交通民俗,是指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各种风俗习惯.而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又通过交通运输的两大功能——交通运输通道和交通运输工具反映出来.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交通运输通道和交通运输工具类型的研究,来探寻我国主要交通民俗类型及其地理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保护和开发运河文化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强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价值。当前运河文化传播,特别是运河村落民俗文化与校园美育教育相结合存在传播主体单一、形式和内容不深刻鲜活、传播手段保守、社会的重视不够等问题。对此,可从完善顶层设计与政策架构、推进形式和内容创新、借力新媒体、注重传播的针对性等方面入手,来提升运河村落民俗文化的校园美育教育的传播力,发掘大运河的全球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送子观音信仰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于广大地区的一种社会现象,与之相伴存在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送子观音信仰的起源悠久且比较复杂,在历史发展中有一定的脉络和体系可循,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宗教信仰等对送子观音信仰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反之,送子观音和信仰对中国文化和习俗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方言俗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河套方言俗语是河套民俗借以流传和记录的主要载体。源于农耕文化和畜牧业文化的河套方言俗语的民俗文化探究可以从三方面展开:文化气质、北方传统饮食风俗和蒙古族特色文化民俗。河套方言俗语既是河套民俗传承的工具,也是图解河套民俗的文化符号,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邱国珍教授长期以来在坚持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从事行业与区域民俗文化研究 ,立足于地域经济内在文化模式的复原和构建 ,对当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都市民俗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泛化”,泛化的根源在于历史原因、民风变革、心理原因、科技进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