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therosclerosis. Scavenging for receptor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M S Brown  J L Goldstein 《Nature》1990,343(6258):508-509
  相似文献   

2.
五指山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五指山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规范。方法3~4月龄五指山小型猪30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头,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饲喂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T1组)和含3.0%胆固醇的高脂饲料(T2组)。实验过程中进行一般临床观察和血脂相关指标检查,在实验后4、6、8和12个月,实验组分别处死动物3头,对照组分别在实验后6个月和12个月各处死3头,对动物的心血管系统和主要脏器做病理学检查。结果高胆固醇、高脂饲料能够引起五指山小型猪血清胆固醇指标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实验组血清LDL-C、TC和HDL-C值在实验后1个月显著升高,升高幅度最高分别达到对照组的13.3~15.0倍、8.2~10.2倍和3.3~4.2倍。在实验后4个月,实验组动物均出现明显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至6个月和8个月,动脉病变逐渐加重,最严重的病变可达病理分级的Ⅳ级。至实验后12个月,在动物的大、中动脉观察到广泛的病变,最严重部位达到病理分级的Ⅴ级。动脉病变易发且严重的部位为腹主动脉、髂动脉和冠状动脉,动脉病变少见且较轻的部位为颈总动脉、肠系膜总动脉和肾动脉。血脂相关指标的升高幅度、动脉病变的出现时间和严重程度T2组比T1组略重,但是差异不十分显著。结论小型猪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诱导配方中,胆固醇含量以1.5%~2.0%为宜,观察早期动脉病变诱导时间需要4至8个月,晚期病变则需要12个月以上的诱导时间。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大中型动脉血管内脂质物的沉积、生长而引发的一类全身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生物医学和物理学角度,建立了一个动脉血管内脂质类物质的对流-扩散-反应动力学模型.结合血管壁面的多孔效应,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120mmHg、150mmHg和180mmHg三个血压下的重要脂质类物质低密脂蛋白(LDL)、氧化低密脂蛋白(LDLox)、泡沫细胞(FC)在内膜中随时间的扩散反应过程及分布特点,同时计算了病变区管腔半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积增长.此模型为理解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理及临床理疗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症是一种常见病,通过观察AngⅡAT1受体阻滞剂Losartan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以及对培养的V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抑制剂能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并能有效地抑制体外培养的VSMCs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178例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其分成正常组与疾病组,疾病组中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分成轻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根据临床、心肌酶学、心电图又将疾病组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病变组和非急性冠状动脉病变组,将各组的血清TBIL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组血清总胆红素显著高于疾病组(P<0.01),血清TBIL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和范围呈负相关(P<0.01),急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对冠状动脉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油酰乙醇胺(OEA)对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坏死的影响及对ox-LDL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内炎性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实验用ox-LDL诱导HUVEC坏死和RAW264.7细胞内炎性反应;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收集细胞进行Annexin V/PI-FITC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坏死率;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 me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剂检测(ELISA)测定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OEA能缓解ox-LDL诱导的HUVEC的坏死,并能呈浓度依赖性的上调HUVEC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和SIRT-1的表达;OEA降低ox-LDL诱导的RAW264.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RP mRNA表达的升高,及降低ox-LDL诱导的促动脉粥样硬化因子M-CSF mRNA表达的升高,同时升高ox-LDL诱导SIRT-1表达的降低.实验结果表明,OEA通过激活PPAR-α和抗炎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EDAX-9100能谱仪,对家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微量元素进行显微分析,发现Zn/Cu比值大于1,提供了冠心病病因中“Zn/Cu假说”的实验论证。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B型超声测所有病例颈动脉内膜粥样斑块,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液中C-反应蛋白浓度.分析斑块与C-反应蛋白浓度的关系.结果粥样斑块Ⅰ,Ⅱ,Ⅲ级C-反应蛋白浓度高于粥样斑块0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瓜蒌皮提取物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瓜蒌皮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致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瓜萎皮提取物药物组,连续喂饲、灌胃11周.实验结束后检测血脂水平,光镜下观察主动脉弓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胸主动脉细胞间粘附分子-Ⅰ(ICAM-1)的表达.结果 瓜蒌皮提取物给药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P<0.05);光镜下模型组血管壁_可见典型粥样硬化斑块,药物组血管壁结构变化轻微,接近正常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ICAM-1呈高表达,正常组呈现基础量的表达,药物组明显弱于模型组.结论瓜萎皮提取物可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下调ICAM-1的表达量,对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葛根丹参组方(乙酸乙酯部位,1:1)对鹌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6周建立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葛根丹参组方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内皮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葛根丹参组方能明显升高血清NO的含量,提高NOS及SOD的活性,降低ET-1及MDA含量,恢复ET/NO平衡比值.结论:葛根丹参组方具有明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组方药物抗脂质过氧化,改善氧自由基代谢,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来实现,从而阻止AS的进一步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模型,观察茶多酚对AS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AS组)、茶多酚低剂量组(TPL组,0.2 g/κg)、茶多酚高剂量组(TPH组,0.4 g/κg),9周后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AS组与NC相比,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在10-9~10-4mol/L浓度的Ach溶液中血管内皮舒张率明显降低(P0.01);TPL,TPH与AS组相比,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在10-9~10-4mol/L浓度的Ach溶液中内皮舒张率明显升高(P0.05);2)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AS组与NC相比,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增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TPL,TPH与AS组比较,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降低(P0.01);3)主动脉形态学观察:AS组大鼠动脉壁可见多处隆起于内膜表面的典型粥样斑块;动脉内皮细胞脱落,内膜增厚、断裂;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排列不规整.NC组无形态学改变,其他各组改变较轻,未见粥样斑块形成.结论茶多酚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发病情况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lasma homocysteine,pHcy)与CAA的相关性。方法:对179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并按动脉硬化程度分组,比较不同程度CAA组患者pHcy水平的变化,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以及pHcy、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①入选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59.2%,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9.5%;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性相关;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Hhcy)不稳定斑块率(50%)大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不稳定斑块率(28.9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脑梗死患者Hhcy率(46.28%)大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Hhcy率(27.5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较低,但普遍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Hhcy是CAA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采用新西兰大耳白纯种家兔,喂予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模型,观察短毛五加总甙对血脂水平、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脂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毛五加总甙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少主动脉壁脂质的含量.提示腹腔注射短毛五加总甙能延缓或防止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更可宁”对去卵巢大鼠血脂谱的影响。方法 :以苯甲酸雌二醇注射剂为对照 ,观察“更可宁”对去卵巢大鼠血清HDLc、LDLc、CH、TG及HDLc/CH等值的影响。结果 :与去卵巢空白对照组比较 ,“更可宁”、雌二醇均能降低去卵巢大鼠TG值并升高其HDLc、HDLc/CH值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二者同时还能降低去卵巢大鼠CH、LDLc值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药复方“更可宁”能有效调节去卵巢大鼠血脂 ,提示其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并探讨不同强度耐力运动对较短周期高脂饮食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干预作用,将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与高脂饲料组(H组)、大强度运动组(Hh组)、中等强度运动组(Hm组)、小强度运动组(Hl组):观察各组大鼠胸主动脉有无AS病变,分析AS发病率与AS斑块面积;检测血清TC、TG、LDL-C、HDL-C及SOD、MDA与ox-LDL指标,结果发现:6周高脂饮食喂养引起大鼠血清TC、LDL-C、MDA及ox-LDL水平显著升高,AS发病率显著升高、发病程度为轻度;与H组相比,Hh组、Hm组及Hl组TC、LDL-C水平显著下降,此外Hl组HDL-C浓度显著升高;Hh组、Hm组、Hl组MDA含量均显著低于H组,但Hl组SOD活性无显著提高;Hl组ox-LDL及AS病变面积百分比显著低于H组。可见6周高脂饮食引起大鼠血脂异常、自由基代谢水平显著升高,从而引起LDL氧化修饰反应增加,诱发轻度AS病变;小强度运动似乎调血脂作用最佳,从而使控制LDL氧化修饰反应的效应放大而加强了抗AS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单独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同时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20个月后观察患者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等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各组组内比较,对照组TC及LDL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LDL,TG及FPG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组间比较HDL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PG,TG,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比较,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能进一步降低TG,IMT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显著升高HDL.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血脂及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影响,探讨血府逐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血脂康组、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血府逐瘀汤低剂量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治疗组在高脂饮食基础上分别给予血脂康,...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雄性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饲喂,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结束后随机分组并给药.给药结束后,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检测血清中TC、TG水平.免疫荧光检测主动脉斑块处促炎型巨噬细胞,We...  相似文献   

19.
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液中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低能量He-Ne血管内照射疗法,能激活血液中红细胞内的SOD,患者照射前后的SOD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20.
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升高以及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键步骤.近年来,人们又发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通过免疫学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另外,长期有氧运动训练及外源性补充抗氧化剂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本文对当前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提高机体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可达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