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月亮文化的美学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作以分析。首先是月亮的色彩美,其次是月亮的形体美,圆月与弯月都有其独特的美感特征;第三,“美在关系”,月亮的美在其与周围环境、事物的联系、对比、映衬、烘托中突出地显现出来;第四,月亮的美也离不开人的精神活动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医学上认为,月亮运动特别是圆月之夜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人体中约有近80%是液体,月球的引力能引起象海水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引起“生物潮”.满月时,月亮对人的行为影响比较强烈,往往使人的感情易于激动和兴奋,所以月圆之夜交通事故多;汹酒和精神病症也常在圆月之夜发生;据说在英国近五年内有300多人在月圆之夜自杀.  相似文献   

3.
月亮这一深邃神秘而又美丽多情的自然物象,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天空中同样是一轮光焰夺目的明珠。人们喜欢月亮,崇拜月亮,给月亮编织了许许多多的美丽神话,形成了与月有关的很多风俗;人们梦月、咏月、赏月……中国月亮已成为一个文化了有月亮,早已超出了她纯自然物象的一般意义。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特别是在灿若星河的古代诗歌中,形成了一个众星捧月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4.
浅谈月相     
大科学家祖冲之,小时候就会背这样一首歌谣:“月亮初一看不见,初二一根线。初三初四镰刀月,初七初八月半边。一天更比一天胖,直到十五月团圆。十七、十八月迟出,二十二半夜见半圆。一天更比一天瘦,二十九、三十月难见。”它形象地描绘了农历不同时间的不同月相。我们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自己不能发光,“月光”实际上是月亮表面反射出的太阳光。月亮  相似文献   

5.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震学专家提出了一个地震的产生与月亮有关的新假说。他们认为,该州地壳的内部沿子午线方向有一个大的构造断面,在月半(圆月时)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18日前后,中国的"嫦娥绕月探测工程"将令世界注目,满载着十几亿人希望和梦想的嫦娥一号卫星将发射升空……月亮,四月的月亮,因为有中国人的观望,会不会更加的明亮?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几千年前屈原对天的询问至今还在耳畔回想,月亮的魅力不光是撒向地球的那一片清辉,它给地球人一个圆,地球人就在这里面想像了几千年。古代的嫦娥离家出走奔向了它的怀抱,现在的"嫦娥"又要乘坐科学的飞船前往!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大加赞美的"花好月圆"之夜,西方人却视其为妖魔鬼怪出没之时。月圆能对人类和动物产生消极影响的说法已经流传了近两千年,几乎每个西方人都听说,在月圆之夜外出是不安全的。那么从科学的角度讲,月亮  相似文献   

8.
月亮啊,月亮     
月亮啊,月亮,有人说你是精灵,你还真是一个多变的精灵。瞧,你有时变成圆,有时变成弯,有时变成半圆。圆的时候像皮球,像太阳,像苹果;弯的时候像眉毛,像小船,像香蕉;那半圆的时候啊,像帽子,像瓶盖,还像极了被爷爷切成半块的月饼,好想吃啊!  相似文献   

9.
知识快餐店     
<正>一周为什么有七天?古巴比伦的占星家发现:月亮每圆一次需要的天数为28天。于是,他们便规定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7天,即月圆时间的四分之一,为一"星期"。后来"星期"由巴比伦传到古罗马。之后,天主教创造了一种星期日的"新理论"。上帝用五天时间造天  相似文献   

10.
“月几望“,义为月亮接近十五盈满,爻辞中则由月亮圆满状而联想到人事的圆满。《周易》爻 辞“月几望“的象征作用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中满月象征着美满团圆的思维方式的确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1.
月亮又挂在深蓝色的苍穹上了,今天是十五,月亮很圆,月色也很明亮。柔和的月光透过浓密的梧桐树漏下斑斑点点的碎影,撒在楼前的空地上。远处的河面上波光粼粼,像撒上了一层细碎的银片儿。大地与河水在月光的怀抱中睡得是那样香甜。月辉如水,轻柔地洒在这寂静街市、林立的楼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研究李白的成果丰硕,但继承古诗方面都很吝啬。在新文学运动中则普遍陷入了一种“国外的月亮就是圆”的成见,而文学研究的谬误是以造新词为发端的,“哲学”、“文学”、“文章”等词汇都变得很含混。中国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应该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国外来的只是可以尝试,不足以依赖。  相似文献   

13.
以“月”为词根前后扩展,组合出的词语非常多,而且形式多样,前缀式摇曳生辉,后缀式风情万种.月亮又叫“太阴”,女性特征鲜明.在古典文学的天空中,月意象冰轮常转,只圆不缺,文人墨客顶礼膜拜,以奇妙的幻想和艺术彩笔赋予她丰富的情感内涵.月亮积淀了人类从远古以来的巨大心理能量,包蕴了5000年文明绵密古老的思想,当我们吟诵那些关于月亮的清词丽句时,便会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因为这是我们的“种族记忆”.  相似文献   

14.
文远 《少儿科技》2012,(3):34-34
同学们眼中的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让我猜猜……大多数人肯定会说"是圆的"。这并不奇怪,因为太阳、月亮,在我们眼里,毫无疑问是圆的;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差不多也是圆的;遥远的恒星,我们虽然无法看清,但也能推断它们应该呈圆球状。  相似文献   

15.
浅论王昌龄七绝诗中月亮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王昌龄诗歌创作的最大贡献在于把七绝创作与意象经营融为一体,成功地在七绝中运用了意象、意境学说。而王昌龄七绝中最成功的意象则是“月亮”。文章分析了边塞诗、宫怨诗、送别诗中的月亮意象,认为征人月因包含深沉悠远的历史内涵而显得悲壮空旷,宫人月因体现幽愁哀怨的宫女情而显得凄冷孤寂,友人月因寄托真挚深厚的友人情谊而显得真挚旷达。因此王昌龄创造出的以月亮为中心意象的“意境”,拓深了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中英抒情诗歌中都有大量描写月亮的诗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中国历代诗人寄情于描写月亮的诗句,使月亮逐渐成为集体类型化的情感载体,形成了华夏民族特有的月亮情结。西方诗人写月,表现的也是诗人个体的情感,但他们大都是将月亮视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审美客体,通过月亮形象抒发单一的、直观化的情感。撷取若干以月亮为描写对象的中英抒情诗歌,从形象情境、情景关联、情感投射3个方面进行阐释,探析中英诗人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秋佳节话月饼的过度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年中秋之夜的月亮格外圆,赏着中秋明月品着香甜月饼,别有一番滋味。中秋节刚过,月饼吃完了,面对剩下的精美礼盒,却不知该如何处理。现在的月饼礼盒种类越来越多:纸盒、红木盒、皮盒、塑料盒、铁盒、竹编盒……造型别致:方的、圆的、八角形的、提篮式的、  相似文献   

18.
释"月几望"     
"月几望",义为月亮接近十五盈满,爻辞中则由月亮圆满状而联想到人事的圆满.《周易》爻辞"月几望"的象征作用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中满月象征着美满团圆的思维方式的确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用月意象来抒发感情的首创虽不是李白,但李白却是写月最多亦最传神的诗人。李白视月为知己,月亮是李白情感的寄托与归宿,月亮这一意象在李白的笔下惟妙惟肖。李白对月深厚的感情是由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所决定的。李白诗中的月亮有着丰富的内涵,并为李白的诗作提供了创作源泉。李白赋予月亮全新的内涵,李白终其一生都在与月亮为伴。  相似文献   

20.
马桂 《青年科学》2009,(10):26-27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