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的价值历来受到重视,特别在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教育中,更为广大青少年所关心.对此间题,必须在理论上槁清一些根本任认识,从而使人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什么是人的价值?这个问题首先得从价值谈起.哲学上讲的价值指的是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的主体客体关系,在这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讲: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这里讲的主体指的是实践者、认识者,即人本身.依据客体的不同可以把人这一主…  相似文献   

2.
所谓辩证艺术,要而言之,就是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艺术上的具体运用。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在艺术中,没有矛盾就没有人物,没有性格,乃至没有文学作品。我们通常所说的“相反相成,相得益彰”就是讲的辩证艺术及其作用。高晓声的小说,在辩证艺术的运用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从单一的哲学认识的森严桎梏中解脱出来,明确意识到文学的审美价值与科学认识价值的区别。研究的视觉逐渐从对客体的反映转向主体的内在机制上,在更高的价值关系中观照审视文学。艺术本体论的解放,要求人们把文学当成艺术主体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从人类本体与艺术本休的整体关系上去把握文学。对文学民族性的重新认识亦意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意象造型的"意象"是画家主观的审美意念与客观的事物形象的统一体,是主体的"意"和客体的"象"的复合物.意象造型",就是画家不满足于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自然描绘上,而把所表现的自然物象的形经过画家主观审美加工提炼而变为意识中的形,即以意造型.  相似文献   

5.
理解艺术本质的难点在于如何看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马克思与皮亚杰所处年代不同、研究领域各异,却揭示了一个共同的规律,即无论是对象性实践活动,还是人的认知活动都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历史是由人的发展过程和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同时构成的,而艺术则是自然界的改造与人的自我创造这种辩证统一发展过程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6.
彭志敏 《科技信息》2009,(14):150-15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中,思想思维方法对教学方法起着决定作用,而主体-客体”结构模式和“人—世界”结构模式这两种“在世结构”模式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思维方法的基础。从“主体-客体”结构模式出发,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往往流于片面;从“人—世界”结构模式出发,把人与世界万物看成是息息相通、融为一体的内在关系,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则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价值反映着事物和现象(客体)对人(主体)的关系。事物或现象本身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它们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满足需要的程度,决定其是否有价值,价值的大小。人们时刻都在同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发生着价值关系,必然会对客观的价值关系作出反应,从而形成价值观念,并用之对周围现象进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手稿》中没有直接做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论,主体实践美学认为一切美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学理上极为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主客体实践美学的新本原论认为,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的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象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也就是自然化和人化;美的本质就是宇宙自然的非自觉自在的客体实践自由和人类社会的自觉自为的主体实践自由而形成的无限永恒创化的自由。人与自然本质上的双向互动的物质变换关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在掌握主客体辩证互动规律的基础上而向无限永恒的宇宙自然的自由渐趋靠近的终极关怀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的真理内核在于他把握住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两个根本的逻辑——主体逻辑与客体逻辑。我们如要正确认识和揭示历史,就应把握住这两个逻辑,而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资本主义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上,而在于我们如何通过历史发展的主体逻辑认识资本主义对社会历史主体人自身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这正是被许多人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一切事物如能将美渗透其中,便会发出诱人的光彩,引得主体跃跃欲试,产生强烈的追求愿望。主体在感受某些美的事物时所积累的体验还会产生一种"迁移"作用,即把美的感受引人实践和主体生活的其他方面。[1」[3]作为物理教师要善于捕捉、提炼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美的因素,进而通过教学将美的因素渗人到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优良品格,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过程中。豆教师要以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审美客体,处…  相似文献   

11.
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了任何认识过程都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认识上的结论都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总和,这就是人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主体在本质上是活动的,活动是主体获得并表现自己规定性的基础。要把握主体,必须首先把握作为主体基础的活动。人类活动的内在结构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系统组成的三要素结构。也就是说,仅有主体和客体两极不能构成和说明人的活动。活动的特征以及在活动中获得并表现出来的主体性,都要通过这一结构才能得到说明。以往有些论者忽视了中介系统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主体和客体直接连结起来,把活动看作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并  相似文献   

14.
装饰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形式美,是作为客体而依存于主体的艺术。它的特点则是因时代、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现在,装饰艺术越来越紧密地与现代化工业技术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工艺手段与造型风格。  相似文献   

15.
创新观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大思政课堂观”、“高校全员思想政治教育观”,把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作为重要主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展开,不能见物不见人。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周围世界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和关系,现实世界的种种事物对人就有了一定的意义,人对这些事物也就会抱有一定的态度。情绪就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主体对客体所采取的态度的体验,就其  相似文献   

17.
略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指客体对于主体1的需要的满足,其满足程度的大小、满足的水平、满足的方向与方式等反映于主体的主观意识之中,就形成了主体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主体人格中的主导成份,具有支配性作用,决定着主体对客体的趋避态度与行为方式.价值观是一个多成份多水平的动态发展的系统.凡外在于主体的自然的、社会的及精神的客体都可以在有利性或有用性的基本原则上形成主体的价值观,如主体对满足自己之生存与物质享受需要的物质客体的认识构成消费价值观;对社会政治、道德伦理、知识文化等客体的价值认识形成社会政治价值观、伦理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情"亦称"情感移人",在艺术创作中赋予无生命的对象以主体的情感使事物和艺术形式具有人类的情感性质。主客体通过移情作用得到统一,自我与对象融为一体。在中国画创作实践中,运用于线描、赋色等创作过程中,从"应目","会心"至"畅神",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完全的融合,达到"物我合一",创作主体进入物我相忘的"物化"境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境是由移情产生的。"移情说"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人类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同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社会是一个纷纭复杂而又千变万化的有机体,社会成员同这个有机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同时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复杂而又多变的关系,就构成了一种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即作为认识主体的社会成员同作为认识的客体的社会环境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社会就象一部能够发出各种信号的无线  相似文献   

20.
民族艺术是典型的生态艺术,生发路径明晰独特:天成性艺术——生存性艺术——生活性艺术——生态性艺术——天态化艺术。此种生态发展路径决定了民族艺术具有天然的生态审美特征,构成民族美育的客体基础。民族艺术活动与生态存在、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及文化活动的统合,生成了系统整生的生态审美场,生态美育活动在其中展开。生态审美场造就的全面的美生主体,在生态化与艺术化耦合并进的审美氛围与审美范式下,实现了生态美育的完整本质,朝着美生理想迈进,终形成和谐自由的民族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