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玲 《广东科技》2013,(16):187-188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收入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焦点。结合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对农业进行深层次改革,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完善的农村市场体系是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曹泽华 (研究员,江西省科委副主任)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也决定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作为以农业为主的江西省,要实现我省农业发展的新跨越,更应该把科技进步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把农业科技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近几年,我省把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作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和兴赣富民的关键措施来抓,通过多层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我国人口百分之八十在农村,农民的情况如何,对我国经济政治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中央三令五申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行各业要重视农业,把我国的基础夯实。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描绘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构架,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构架之外。按目前大多数的农村生产力水平,农村实行土地到户联产承包是完全正确的,不可轻易变动,但从长远看,农村的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作到市场化、商品化。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农村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怎样才能由尽量小的投入获得较大产出,从而加快农业的社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农业丰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农业科技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48%左右。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科技创新为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农民的群体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呈现增长趋势,这严重影响了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农民的群体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往往直接起源于群众利益被侵害,同时又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根源。云南孟连事件的发生凸现了当前中国农民群体性政治参与的诸多障碍与现实困境。正视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农民政治参与,保证农村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6.
农村科技发展与和谐农村建设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农村是和谐社会的理想在农村的实现。和谐农村实现的条件和基础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离不开农村科技支持。因此必须重视农村科技的发展,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在和谐农村建设中,不仅需要发展农业科技,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而且还要发挥其他科技以及社会科学在农村政治、文化和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发展"后现代农业"才是农村和谐的真正基础和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农业问题的理性思考包括农业在我国所处地位浓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提、任务和方向。毛泽东认为农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国的工业化离不开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围绕发展农业,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例如:按农轻重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科技推广,实现农村工业化,增加农村和农民收入,使农民脱贫致富等等。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国今天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由诸多穴民内部矛盾激化而成的表现形式,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畴,其中,针对基层政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制约农村社会改革和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必须把握其规律,消除不安定因素。一旦发生了突发事件,有关领导必须果断决策,控制事态的发展。同时,要彻底解决农村的千群矛盾、利益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转型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要通过政策调整、制度安排和法治保障等途径,保障农民群体的合法权益。要做到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完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途径等。有效预防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我国城乡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却在逐步拉大,并呈加速趋势。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问题,连续多年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连续10年出台一号文件,每年一个主题,分别从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农业基础、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农村基础、水利和农业科技等多方面进行战略性部署。这一政策体系的核心就是以工促  相似文献   

10.
"十五"计划提出要坚定不移的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我们要运用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农业结构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相似文献   

11.
“十五”计划提出要坚定不移的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我们要运用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农业结构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相似文献   

12.
<正>如今,新的媒介形态层出不穷,不断瓜分传统受众市场,然而,担负着农村公共服务功能的电视传媒仍是广大农民受众了解政策、获取信息和享受娱乐的最主要的传播渠道。常言道: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我国着力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三农"问题,大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大背景  相似文献   

13.
臧丽 《科技信息》2010,(19):I0168-I0168,I0179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国的"三农"问题已不单纯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局部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的全局性问题,解  相似文献   

14.
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减轻农民负担,是我党在农村的一项重要经济决策,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党和政府关心农民疾苦、保护农民利益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本文联系苏州农村实际,试就农民负担的规范化管理问题作粗浅探讨。农民负担的现状和原因从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州农村来看,农民负担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出现的新型富裕农民阶层有别于建国初期的富农。他们支撑着农村经济的兴旺发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面对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任务,要进一步发挥新型富裕农民在农村城镇化、农村基层政治民主化、吸纳农民就业、激发农民的现代化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各级政府要从转换经营机制入手,调整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坚持"合理定位、放开放活"的原则,从宏观调控上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为农民服务,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于社会主义农业是基础、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关于尊重农民、农村城镇化等一系列思想是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主要原则,研究邓小平"三农"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培训的可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与农民素质息息相关,挖掘农村人力资源潜力,搞好农民工培训,培养大量适应现代农业及其它行业需要的农民工,是我国农村建设的艰巨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长期奋斗目标.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本文从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农民;农村人力资源与农民工培训现状.农民工培训途径、要求、存在问题和对策等方面探讨了农民工培训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而且在相当程度上还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影响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且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最关键的是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宝"就主要押在科学技术上.当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着人才奇缺、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以及农民增收乏力等诸多问题,农业发展,农民要富裕,必须走科技兴农这条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